三
下雪了,校园里一片雪白,飘过一场雪,年也就近了。腊月二十三才从学校回到家,村里的年味每年都来得很早,已经有些人家杀起了猪,很多人听到这个声音都会垂涎欲滴,似乎鲜美的猪肉已经塞进了牙缝。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村子里也开始热闹起来,那些平日里长满杂草的院子逐渐升起了袅袅的炊烟。在村头遇见了很多陌生的面孔,有的似曾相识,却喊不出名字。走在路上,大家都对我微笑,刚打过招呼的大姐,走到我身后便问起旁人:“这个戴眼镜的是哪家的儿子。”听人说了之后,一声恍然大悟的“哦……”转了十八个音,悠扬地进入我的耳朵,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又感到莫名地好笑。
大年初五,大武遛我房间里来,好像有事却欲言又止,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个明白。他一屁股坐到我的床上,把我也拉过去说:“小文,我把美玲搞怀孕了。”我惊讶地站了起来,他以为我会喊出来,迅速将我按在床上,右手捂住我的嘴,警告我别瞎嚷嚷,我点了点头,才放开我。
“哥,美玲是谁啊,隔壁村卖豆腐那家的姑娘?”
“嗯,是的。”他点了点头。我骂大武没脑子,管不住下半身……骂了大半天他也没说话,看他要拿出烟来抽,就推了他一把说:“别在我房里抽烟,你就说你怎么打算吧?”他重新把烟塞进盒子里,扔到我的书桌上。
“等我先出门,然后你帮我去跟爸说,不用拐弯抹角,就直接告诉他我把美玲搞怀孕了,问他怎么办。我不敢直接跟爸说,别看爸平时不说话,发起火来,准会把我打个半死,我等你们吃过晚饭再回来。”他说着站起来,顺手拿上桌子上的烟盒就出去了。
我答应了他。后来给父亲说的时候,父亲并没有哥想的那么可怕,他连话都没有说一句,沉默许久后,父亲问我:“美玲是哪家的女儿?”我说是隔壁村卖豆腐的那家。“小文,你以后有白豆腐吃了。没想到会和那个老汉攀上亲戚,大武这个畜生。”父亲说完后,我似乎在他的脸上看到了一丝捉摸不透的笑意,就像漆黑的夜里,仿佛看到一层白色的云朵在空中飘荡。
大哥是父亲回房休息之后才溜回家的,他问我父亲知道后什么反应,我如实说了,他却不信,他以为我压根没给父亲说,心里还在打算着怎么亲自开口。第二天我们谁都不知道,父亲到镇上买了个猪膀子和一条香烟,去了美玲家认了亲。父亲先在美玲的父亲面前大骂大武是畜生,但话风一转,又说居然两个孩子这么情投意合,也是难得的好事,干脆选个日子,帮孩子把婚事给办了吧。这些都是后来父亲告诉我们的,他说那天见到美玲,觉得这孩子长得眉目清秀的,她老爹似乎也挺合心大武,就顺着意思把话给说透了。
第二天美玲她爹就上我们家来了,他说美玲嫁过来是两家的喜事,但不能让她女儿结了婚还和我爸妈挤在这个老房子里,要赶紧盖新房,让大武和美玲分出去住。父亲当时就答应了他,说孩子结了婚就给他们盖新房。
不久之后,哥就结婚了,美玲自然就成了我的嫂子,他们只是去民政局领了证,两家人一起吃了个饭,就算暂时完事了,说是等新房建好了,再风风光光地补办婚礼。暑假回家的时候,大嫂的肚子已经挺得很大,房子也开始砌起了墙,父亲打算升到二楼,装修好再搬进去。我知道父亲是到处借了钱的,毕竟打肿脸充的胖子是胖得不匀称的,家里的生活也开始拮据起来,能不开销的基本都省了。晚上看着灯不是很亮,我开玩笑地问母亲,是不是连灯泡都换成五十瓦的了,母亲认真地解释说是现在大家都在用电磁炉做饭,用电高峰期,电压弱。
为了节省工费,砌墙的活是父亲和大哥自己干的,母亲负责拌水泥,我帮着往架子上递砖。收工的时候,母亲又问了我:“你毕业了是不是要考研究生啥的?”,我知道已经不能再用“还早”“不急”这样的字眼来推脱了,开学回去自己就大四了,我跟母亲说:“想考,但还得考虑一下。”母亲没有表态,只说让我好好考虑,从她的神态里,我能体会得到她的忧虑。
国庆节放假回家的时候,大嫂已经生下了孩子,两层的房子也已经起好,还有一个炮楼,围墙也立了起来,虽然里外还没有装修,看起来还算体面。我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去哄大哥的女儿,我自己也比较喜欢女娃,每天都要从大嫂怀里接过来抱抱。
年前我们家迁入了新房,正月十九,我哥和大嫂举行了婚礼,孩子已经两个月大了,大哥和嫂子自己商量着给她取了个名字叫果果。他们拜天地的时候,我抱着果果躲在堂屋的大门背后,看他们夫妻对拜。
傍晚,所有亲戚都挤在院子里,堂屋,客厅,婚房,走廊。我找不到一个落脚的地儿,也没有人理我,就决定一个人出门走走。
大哥的新房就在马路边上,出了门就是田坝,我顺着马路向远处走去,初春的田里没有一点积水,上一年收割剩下的稻杆,像一列列低矮的木桩,整齐地扎在满是青草的地里。我坐在河边的田埂上,远处是张灯结彩的家,鞭炮声沸沸扬扬,檐角悬挂的探照灯发出明亮的光,笼罩着整个院子,余光笔直地射向远处,照在梅燕姐家正在给大松哥新建的房子上。或许是因为强光,我眼角泛起了泪水,我取下眼镜,揉了揉眼,低头望向身后的田野,一阵微风拂过,稻子熟了,金灿灿的叶子中间,稻穗低垂。
【编辑:与文为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