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师傅刚刚坐下一会儿,楼道里又传来了记者的叫喊声:“鲁师傅,我回来了。”
鲁师傅赶紧答应了一声,准备站起来。
牛木林灵机一转,趁机说道:“鲁师傅,我看您的腿脚不灵便,干脆我去帮您充电吧?”
“也好。”鲁师傅向牛木林交代了几句,把手中的钥匙交给了他。
牛木林双手接过了珍贵的钥匙,极力控制心中的狂喜,大步流星地走出了配电室。他看见新闻部的记者徐宏和帕尔哈提提着摄像机箱子和灯箱,站在机房的门口等待着。
在徐宏和帕尔哈提诧异的目光中,牛木林打开了机房的门锁,让他们进去归还设备。
徐宏和帕尔哈提着急要回家,清点完设备以后就走了。
牛木林目送着他们走出楼道,然后轻轻地掩上了房门,蹑手蹑脚地掀开了装着摄像机的箱子,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沉甸甸的日本索尼摄像机。
他按照老记者的使用程序,先给摄像机的尾端插上一块电池,再将电源开关推到启动的位置,然后把摄像机扛在右肩膀上,在取景监视器里看到了黑白色的电视画面。
这是牛木林第一次扛起神奇的摄像机,也是第一次从监视器里看到自己拍摄的画面。他的心情格外的激动,双手都有些发抖,以至于鲁师傅走进机房了都没有发觉。
原来,鲁师傅在配电室里等了好一会儿,不见牛木林回来,以为出现了什么问题,便跑过来看个究竟。他看到牛木林专注学习的样子,便轻声地叮咛道:“小牛,千万要轻拿轻放,新鲜一会儿就赶紧放好。还有一组记者没有回来呢,不要让他们看见了。”
牛木林先是吓了一大跳,听了鲁师傅贴心的话语,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又开始调试焦距、推拉镜头。
第二天上午,牛木林跟随正式记者苏峰去采访市政协的一个会议。他做完灯照明工作以后认真地告诉苏峰道:“今天我来写稿子。不要向电台的记者要稿子了。”
牛木林走到会场最后一排的空座位上,专心致志地工作起来。他首先浏览了一下参加今天大会的领导名单,看到了其中有政协副主席、天山礼拜寺的伊玛目谢尔扎克。在日常生活当中,他看到人们对宗教人士十分尊敬,想当然地认为宗教人士应该是最高贵的。于是,他不假思索地把谢尔扎克列在了参会领导的第一位。
会议结束了,牛木林的新闻稿也写好了。
这时候,报社的记者林国庆走到苏峰的旁边,特意告诉他道:“再等10分钟,我给你们一份今天会议的稿子。”
苏峰自豪地说道:“不用再麻烦你们了。小牛已经写好稿子了。”
林国庆好奇地问道:“哪个小牛?是后边那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吗?”
苏峰回答道:“是的。”
林国庆走到牛木林的旁边,微笑着问道:“你是从哪个单位调过来的?”
牛木林回答道:“我是新分配的大学生。”
林国庆的眼睛一亮,赞扬道:“哇,你真是才貌双全啊。我是报社的尹庆国,以后咱们就是朋友了。”
牛木林不是那种与陌生人见面就热络的人。他看到初次见面的林国庆对自己如此热情,只好拘谨地点了点头。
回到电视台之后,苏峰到机房归还摄像机,牛木林则来到编辑办公室,骄傲地把新闻稿交给了新闻值班编辑张敏。
平时,张敏的眉目之间总是带着一股幽怨之气,也许今天的心情好一些,她面无表情地拿起新闻稿看了一眼,顺手丢在了桌子上,什么话也没有说。
牛木林知道张敏的性格一向孤傲,平常也不爱搭理人,也就没有当作一回事,自信满满地坐在办公桌边,看起了当天的报纸,等待着领导来表扬自己。
主任于志涛慢悠悠地走了进来。
张敏把牛木林的新闻稿推到了于志涛的面前,说道:“主任,这就是小牛写的新闻稿。你好好地看一看吧。”
于志涛拿起新闻稿审阅起来,脸上微笑的表情很快变得僵硬了,仿佛是一块洁白而冰冷的羊脂球。
于志涛缓缓地抬起头来,表情严肃地问道:“小牛,谁让你这样给领导排名的?”
牛木林马上意识到可能出现了什么纰漏,有点心虚地回答道:“我自己。怎……怎么了?”
于志涛加重语气说道:“谢尔扎克是排名最后一位的副主席,你为什么要把他排在第一位呢?”
牛木林霎时间愣住了,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于主任的问题。于志涛不是少数民族,不可能拥有牛木林那样尊敬宗教人士的思想意识。他对牛木林反常的做法感到奇怪是非常正常的。
于志涛停顿了半刻,然后严厉地命令道:“以后你只打灯光,不要再写新闻稿了。”
办公室里的编辑们都用关切的目光望着牛木林。
牛木林顿时像秋后遭到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下来。他本来想制造一场精彩的表现,没有想到却是一场羞耻的惨败。
他的确没有正规地学习过新闻写作,也没有人教过他该如何给领导排名。张敏作为编辑,按常理和工作程序应该首先提醒他。但是,她故意没有告诉牛木林。她想让新来的大学生在领导面前出丑,从而显示自己的水平是最高的,自己在电视台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牛木林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大脑一片空白,呆呆地坐在那里。此时此刻,他真的希望脚底下出现一个洞穴,自己赶紧钻进去。
最后,他强忍着无以言表的羞愧和耻辱走出了编辑办公室,来到秋风瑟瑟的院子里,让恼人的秋风来吹醒自己昏沉沉的头脑。
图书室的管理员宋建华怀里抱着一摞图书走过来,在路过牛木林身边的时候不小心掉下来一本厚厚的书。
牛木林赶紧帮助她捡了起来。
宋建华笑着夸奖道:“小伙子还挺有眼色的。以后要看书的话,就到图书室来找我。”
牛木林问道:“宋老师,图书室里有关于新闻写作的书吗?”
宋建华回答道:“有几本呢。走,跟我拿去。”
牛木林跟着宋建华来到了小小的图书室。他在书堆里翻出了一本《电视新闻和专题知识大全》,如获至宝,马上向宋建华办理了借阅手续。
他捧着那本珍贵的书回到了记者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