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长篇小说 人世间 第一0四章 民族瑰宝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牛的草原    阅读次数:17401    发布时间:2019-10-08

 

这的确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马小平自己对此深有体会。他从小学上到大学,学校使用的都是汉语。因此,他的汉语水平很高,东乡语水平却差强人意,时常受到亲戚们的嘲笑。他明白必须消除老乡们的担忧,便试探性地提出,能不能在学校同时使用汉语和东乡语教学?

对马小平的建议,有的人表示赞成,说这样可以保证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不断代、不失传;也有一些人坚决反对,认为这是以局部利益冲击整体利益,干扰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

牛木林找来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认真地学习和研究。他首先找到了双语教育这个概念:双语教育是指世界上一个地区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制度或教育模式。我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国家主流文化、现代科技文化,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通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来学习少数民族文化,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通过双语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双语能力,达到民、汉兼通的培养目标。

马小平自己问自己:那么,实施双语教育有没有国家相关法规的依据呢?

他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第四条又指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并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十二条规定: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马小平看到这里,用力地拍了一下桌子,激动地站了起来,大步走到明亮的窗户前,欣喜地眺望着欣欣向荣的兰州。

他高兴地对助手说道:“这些法规明确规定了少数民族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可以采用民族语言文字实施教学,但是,要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这就给实施双语教育和确定双语教育模式指明了方向啊。”

马小平立即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按照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育。

有关部门经过请示上级,又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终于在年底正式发布了文件,决定在东乡贫困山区的学校开展双语教育试点工作。

开展双语教育试点工作以后,东乡族老乡们打消了心头的顾虑,心甘情愿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了。

马小平看到自己的努力化作了丰硕的成果,心中感到十分的满意和自豪。就在此时,世界局势发生了令人震惊的重大变化。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统的职务。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历时长达70年的苏联停止存在。苏联因此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东斯拉夫3国、波罗的海3国、外高加索3国、摩尔多瓦和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5个民族国家。

中亚5国以绚丽的民族色彩独立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他们的兴趣、关注和研究,开始与他们交往交流。

这些国家的人民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与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政府、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相关的民族都对中亚5国投去了更加关注的目光,积极发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关系。

马小平生性活泼、不甘寂寞的老毛病又犯了。他把家底殷实的皋兰商贸有限公司转让给了一个朋友,另外创办了撒尔塔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开始追求自己的音乐之梦。

这一次,早已经学会了为人处世圆润技巧的他首先把父亲马玉良撰写的长篇东乡族爱情叙事诗《马五哥和尕豆妹》和《撒尔塔阿姑》改编成了民族歌舞剧。

这两部歌舞剧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感人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广大的观众,不仅轰动了西北地区,而且走向了全国,甚至最后走出了国门,在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巡回演出,特别是在中亚5国的演出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响。

花剌子模帝国故土上生活的中亚各国人民观看了马小平带来的民族歌舞剧,才知道在东方的中国还生活着好几个与自己有着密切联系的兄弟民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

马小平借着带团演出的机会,出访了中亚5国和阿富汗、伊朗等国家,亲自走访了父辈口中传说的撒马尔罕、布哈拉、乌尔根奇、费尔干纳、安集延、马雷、赫拉特和马拉哈德等历史名城,徘徊在长流不息的阿姆河、锡尔河、泽拉夫尚河和穆尔加布河的河畔,遥望着巍峨的天山、兴都库什山、卡拉套山和突厥斯坦山,穿行在浩瀚无垠的卡拉库木沙漠和克孜尔库姆沙漠之中,寻找着祖先在瀚海中跋涉留下的足印,追思着先人背井离乡、奔赴东方的艰苦历程。

马小平在国际上名声鹊起,在国内也颇有收获。他在东乡采购兼采风的时候发现和挖掘、培养了东乡族的民歌王子—马尔撒。

那是一个清晨,他在东乡县城锁南坝镇包租了一辆当地半新的吉普车,准备到达坂乡去收购东乡族妇女制作的绣花绒毯。

为他开车的司机是一个东乡族小伙子。他一上车,先把一盘歌曲磁带放进了车载放音机里。喇叭里传出来一个年轻男子用东乡语演唱花儿的歌声。虽然这个歌手的演唱技巧略显原始和粗糙,但是,歌曲的旋律悠扬动听,歌手的音质高亢明亮,感染力十足。

马小平对甘肃全省音乐界的歌手几乎了如指掌。他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出来这是哪一位有名的歌手,便好奇地问司机道:“尕小伙,唱歌的是阿(哪)一个?”

司机回答道:“这是大山村的马尔撒。尕小伙可有才华了,不但自己会编花儿,而且自己还会演唱。村里的老乡们都说他是我们山里头的花儿王子。这盘磁带是我用录音机给他录下来的。”

马小平凭着深厚的音乐素养迅速断定,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音乐人才。他的心中格外激动,大手向前一挥,说道:“我们不去达坂乡了到大山村去。我们去找这个马尔撒。”

经过在山路上几个小时的颠簸,他们来到了偏僻贫瘠的大山村,打听到正在半山腰的黄土地里干农活的马尔撒。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50863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