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乡土童年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肖永雄    阅读次数:55741    发布时间:2020-03-19

 

父亲这一辈人手艺活多,基本上每人都身怀树种绝活,像木匠、石匠、篾匠、砖匠等等,手艺也是炉火纯青。当然,我也是跟着学了一些,所以也算是对这些东西有所了解,不过尺度的拿捏还稍欠火候,后面也没选择或者继续从事这些行业,自然连带着以前的都荒废掉了。不过骨子里,对这些东西还是感兴趣的,但生活也就这样,很多事情你都得放弃掉,大家都是被社会推着走的,你无可奈何,就像闰土和鲁迅一样,长大后再相逢已不是儿时那种感情,有一种阶层已经束缚了彼此,当感情不对等的时候,或许感情的存在仅仅是作为一种美好的记忆罢!记忆最深刻的是篾匠这一职业,或许是因为吃的苦比较多的缘故吧!篾匠是一门技术活,比较繁杂,但对于每一个篾匠人来说,最不愿意做的非取材为属了。用料自然是竹,但由于竹生存环境大多都是在一些悬崖峭壁或者山沟山腰,所以大多时候都得去很远才能买到,竹子不贵,不过从竹林把竹运回家的过程就很辛酸了。首先你得把竹砍倒,修理掉竹枝,再把竹弄到比较宽敞的路上,这就很麻烦了;其次把竹全部弄到路上后,要根据每个人实际能承担的重量左右分配并捆好竹,一般情况都会少扛一些,因为路途远和比较难走的缘故,时间长了肩膀会受不了,除非是多砍了一些,不值得再跑一趟,那就会咬着牙坚持扛回去了;接着就是回家的过程了,回家也总是磕磕绊绊,路窄陡峭并且不是爬坡就是上坎的,竹子比较长,还得担心前面会杵到路边树枝和藤蔓,这真的是一种煎熬,对人的意志力很是锻炼。印象最深刻的三次砍竹过程,一是有一次到很远的地方买竹,上坡路、平路和下坡路分别得走一个小时左右,走路已经很折磨人了,回家还要扛不少竹在肩膀上,而且因为竹最外面的那层青色很多时候不能破坏,破坏掉做成品出来不太好卖,所以下坡的时候还是肩上扛起,不过下坡走路轻松了不少;第二次也是去很远的地方,去的时候沿着河流往上走的,回来的时候顺着河流往下游走,竹当然都放水里了,水比较浅,里面石头比较多,经常会触礁,也是很繁琐,不过却轻松了不少,虽然还是少不了一段上坡,得从悬崖底下往上扛,但这过程还是稍显愉悦的;第三次去的是悬崖另一边,不算太远,但扛得比较多,而且都是上坡路,对肩的伤害很大,一般这样扛一次,都会导致肩发肿,呈青紫色,里面还会有淤血,甚至严重时还会破皮,每次都需要休息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如此繁重的工程,对每一辈人来说都是折磨,是生活的迫不得已,所以当社会极速发展时,当人民群众生活选择面很多时,或许,这一职业的存在将会逐渐被替代吧!如果没有创新,没有保护,没有扶持,像篾匠这样的职业必将会愈行愈远,并将不复存在,泯然于时光河流之中。

童年,比较无忧,也比较有趣,无忧的是虽生活艰苦,但所虑甚少;有趣的是虽处在农村,但玩乐甚多。童年,每一样东西每一件事情似乎都能找到他的玩法,都能从中找寻到生命的乐趣,络绎不绝并久经不息。对一只鸟,能从生长研究到脾性;一只鸡,能从鸣叫过渡到蛋生鸡还是鸡生蛋;一头牛会从头拱脚踢研究到炖牛肉;甚至一棵草,也会去呵护或蹂躏个不停。童年的记忆,不仅在于水煮白菜加蘸水的味道,草原骑马驰骋时的豪情,不起于自然的乐趣,也不止于归家的温情。童年是记忆美好的事事精彩,也是自相难忘的种种故事,每一个季节,每一天里,都由无数精彩漫漫而成,静静流淌,并不断发展壮大,勾勒出卷卷画幅,然后成为种种故事,铭刻于记忆里,徜徉于灵魂深处。

春天里,万物复苏,一切都生机勃勃,整装待发,或是树叶喷薄欲出,或是花团锦簇欲行,或是地上小草不断上涌,一切都井然有序,一切又都杂乱无章。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每年春节刚过,村民就会陆续有下地,为新年准备着。春节的第一个农作物大多都是种的土豆,因为气候原因,也因为种的作物种类较多,所以大家都早早地备下各种作物种子,以待春节后赶紧种植。不过,土豆却是作物中的一个奇葩,因为这不需要留种子,大的小的种子似乎不是那么重要,倘若营养跟得上,结果也都还让人满意着,这时候种土豆基本上都是用的大粪,肥料这些使用得很少,比较困难得是粪从猪圈或者牛圈运到土里的时候吧,这时候比较困难,很多人家甚至要运到山上,自然是比较费力。然后陆续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因为地比较多,这时候忙碌的周期也长,种下后会休息一小段日子,待到种子长出后再去整理和养护。这个时候也是较美的,樱花、梨花、桃花等竞相开放,笼罩着七里八村,犹如桃花源记一般的村落生活,宁静和着美。处理完第一道庄稼后,樱桃便也开始泛红,土豆也能吃了,有鸡蛋一般大小,不管是煮来吃亦或是炒着吃,味道都美极了。村里有很多种樱桃,野生的和自己培育的都有好几种品种,成熟期也不一样,周期能从三月持续到六月,口感差别较大,有的很甜,有的比较苦,有的汁水很多;颗粒大小也差别很大,有大樱桃,二樱桃和小樱桃几种;颜色差别也大,有深红、泛黑、蛋黄色等。然后便是其他水果相继成熟,滋味也各式各样,当然最让人喜欢的是种的豆角这些可以吃了,豆类是比较招人喜欢的,尤其是配上一碗蘸水,再加上香喷喷的米饭,滋味不言而喻了,这时候餐桌也是比较丰盛,倘若再杀个鸡或者鹅与之搭配,生活简直赛似神仙。

夏天,让人生畏的季节,也是令人喜欢的刺激。生畏的是酷暑和炎热,刺激的是凉爽并行,四月开始,昼日变长,光照强度开始增加,植物的生长此时最为喜人,加上湿润多雨,可谓一夜一个样,待到五月和六月,伴随水果等的陆续成熟,许多植物便也完成了一年的任务。不过,夏天也并非显得友好,当太阳到达赤道,并不断往北半球移动的时候,气候就稍显炎热了,每天10点到4点之间,都是一片艳阳,炽热而又令人生畏,倘若照在人身上,将是火辣辣的疼痛感,而且因为天亮的早,所以对于村里所有的人来说,劳作时间已经提前很多,早上5点左右便能看到庄稼人陆续下地,到11点左右便回家休息了,待到下午4点才又下地,一直到8点左右才又回家。这个季节又是让人喜欢的季节,因为这是植物生长的季节,关乎到一年的收成,对于庄稼人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充满着庄稼人一年的期待。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就是一个拥有无限幻想的季节,处处充满着刺激,充满着欢乐,这个时候也是山村孩子们不断索取的一个季节,山上野果弥漫,充斥着各种芳香,各种野果散乱分布着,就像刚出浴的美人一样,不断撩拨着人的欲望,忽远忽近,忽冷忽热的,让人欲罢不能!而炎热,更是一味催化剂,加剧了孩子们扑向美人,高潮过后,野果被蚕食一空,独自凌乱着,微风轻拂而过,似在倾述着谁的暴行。夏天也是动物活动频繁的一个季节,是鸟类繁殖的一个季节,不经意间的走动,甚至会发现鸟巢,树上、土坎上、草丛中,各式各样。这时候山上的野鸡和野猪也在不断往下靠近,不断祸害着农民的庄稼,但大多人是拿这些动物无可奈何的,而且野猪都是晚上活动,许多人更没有办法,顶多是在庄稼地里放几个假人,吓一吓这些动物,但作用微乎其微,不过也有一些人专门准备好兽夹、织网之类的,放在较为隐蔽的路口,等待猎物上钩,动物有时会改变作案地点,所以每次安装好兽夹都要等待一两天再去看有没有捕获,倘若捕获了,对于孩子们来说便是无上欣喜,对于大人们也是一顿下酒菜。野猪个头比较小,而且腥味较重,个头稍微大一点的年龄也大,肉比较老,所以得经验老道的老人来做,这样才能保证味道鲜美和滑嫩可口,营养自不用说了。等闲六月间,天空万里无云,烈日直射大地,热浪翻涌,这时候是最难熬的,对于庄稼人来说,除去酷热以外,还因为干活时尘土飞扬,加上汗滴作用,身上每天都布满汗渍和尘土,农村条件艰苦,所以每天洗澡成为一件难事!但于孩子们来说,这便不是问题,因为闲,也因为爱动,常常天热就到悬崖后边的河里洗澡去了。对于河流来说,夏天也是欢畅的一个季节,雨季增加了河流的流量,也增加了河流的气势,加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这个时候河两岸的石蚌(类似于牛蛙)也比较多,如果注意河里面大石头下,可能会发现一些鱼,但鱼的个头显得比较小,倘若搬开浅水处的小石头,或许还会发现螃蟹和虾,不过数量却是极少的。从岸边弄一些香薄荷,加上两岸种植的土豆和玉米,如果再从家里带来了锅和米饭,炖出来的汤配上米饭,简直是一大极品,完全就不够吃,吃完后小憩一会,这时候水温也较为温暖,下水游一会再找个好地方冲会浪,夏天也就在这种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秋天,寒风瑟瑟,硕果累累,在一片片庄稼地里,终于期待有了收获,庄稼人的心也随着收获渐渐平稳。初秋,微风荡漾,一片金黄,远处传来的阵阵歌声里,许是忙碌着的村民,正在欢快的庆祝着今年的丰收。收割完稻谷、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以后,一年的庄稼便基本完成,待到更深一些时候,随着太阳往南回归线移动,日照变短,温度降低,山上的树木渐渐变色,金色、黄色、绿色、青色应有尽有,有分隔开来的,也有混杂在一起的,极目远眺,渲染成一幅幅画卷,错落有致而又扣人心弦。待到深秋,灌木类叶子便开始枯黄和掉落,这时候如果往森林里走去,会发现遍地散落的枯叶,走在上面,软绵绵的,不小心还会踩到一些蘑菇之类的,倘若注意一点,可能会在一些枯叶底下发现兰花等草本植物。森林比较大,蘑菇种类很多,尤其是在一些腐朽的树枝下面或者在比较潮湿的地方,你会发现很多蘑菇,但这也仅仅停留在观赏上面,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是不清楚蘑菇种类的,自然对蘑菇是否能够食用也就不甚明确了;森林里的兰花种类较多,春兰、剑兰、蕙兰等不尽其数,分布也广,但大多还是比较集中,对于爱兰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极佳的去处了。伴随秋雨落下,散布着的落叶开始腐烂并归于大地,结果也仅为土壤增添一份肥力而已,但叶落归根,终究是一场人间落幕,而远在他乡的游子,仅仅只能通过网络暂缓思乡之切,殷殷深情,徒作哀思,似月亮,寄托人之常情,但更多的尚是此情难却,无可奈何。漫漫秋雨,终究还是带走了整个秋。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476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