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菊花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刘木清    阅读次数:107629    发布时间:2020-09-10

 

5

 

过了两天,黄家果然来提亲了。得知消息后,菊花留在了家里。等黄家人说明来意后,菊花对黄家人说:这门亲事不能成了。然后低下头,说:我已经是别人家的人了。东西你们都拿回去吧,以前你们家对我们家的帮助,我们家现在暂时拿不出来,但我们一定会尽快还的,说话算数。对不住了。

女儿抢先的一番话,像一把重锤,直接把两位老人打蒙了。菊花的母亲气得浑身发抖,站起身来,指着菊花大声喊道:你是么意思啊?啊?!你怎么成了人家的人啦?见菊花低头不语,便气不打一处来,她抓起身边的一把扫帚,声嘶力竭地喊道:你说,你怎么就成了人家的人了?你成了谁家的人了?!啊……你说呀?!

菊花两眼呆滞地说:你们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吧,打死我都行。我做的事,我来承受。

菊花的父亲坐在一旁,被菊花的几句话简直要气疯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家姑娘会做出这种有伤风化的事来。他觉得此时任何语言都不解决问题,他感到浑身的血直往头上冲,再也坐不住了,当着客人面,气急败坏地操起一根断了的锄头把就打去:我今天非打死你这个伤风败俗的东西不可!

菊花坐着一动不动。媒人眼疾手快,上前一挡,结果一锄头把打在了自己身上。媒人疼得大叫了一声,菊花的父亲这才罢手。菊花的母亲赶紧上前,看打坏媒人了没有,忙不迭地赔不是。

见此情景,黄家人气呼呼地带着东西回去了。

当晚,母亲的气消了一些,来到菊花房间,问菊花:你今天说的话是真是假?

菊花答道:是真的!

是不是和大生?

菊花低头不语,两只手不停地搓着衣角。

母亲低声骂道:一个姑娘家,亏你也不怕丑。

你们就知道骂我打我,这都是你们逼出来的。不是你们,我能这样吗?现在,我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做一次主。我现在是他家的人了,今后仍是他家的人。我不认为我是个坏人。

菊花的母亲又去跟老头子商量,她觉得事已至此,不宜闹大,闹出去了只会丢自己姑娘的丑。也没有必要再去找大生父母理论。看来,自己的姑娘今后是要成为刘家的媳妇的了,现在把两家的关系搞僵了,解决不了问题不说,菊花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

菊花的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由她去吧!

很快,菊花拒嫁的事便闹得人人皆知,满村风雨。

 

6

 

菊花给大生说了黄家来提亲时发生的事。大生想了想,跑到街上搬运站,找到了姐夫。他想叫姐夫帮忙借点钱,于是便把钱的用处如实说清楚了。姐夫答应帮忙去借,但可能凑不齐。

回到家,大生同大哥坐了一会,他告诉大哥,他要帮菊花家还黄家的一千块钱,他说他已经找了姐夫、姨老表、还有同学,一共借了九百块钱,还差一百块,希望大哥帮忙。大哥说,我哪里有钱,只能明天去借借看了。

第二天,大哥借了六十块。还差一点,大生想到了家里给他盖婚房准备的木头,便悄悄地扛走一根粗的卖了。这样,一千块钱凑齐了。大生把钱给了菊花,让她妈托媒人去还了债。

一天晚上,大生的父亲得知大生在外借了一千块钱债,肺都要气炸了。老人一生都没见过这么多钱,而且把自己好不容易准备的木料卖了一根,心头窝着的一团火嗤嗤地冒了上来,他指着大生,破口大骂了一通。要不是大生的母亲拦着,老人还想动手呢。

大生见父亲在气头上,觉得眼下最好出去回避几天,让父亲消消气。他跟母亲说了一声后,跑到了河对面的姐姐家。

恰巧,姐夫在外地做生意的同学贺云龙回来看望父母,晚上到姐夫家串门聊天。大生装作无事一般,同他们一起聊了起来,并亲切地叫贺云龙为龙哥。

闲聊中,大生得知贺云龙在汉正街做服装生意,而且生意做得很不错,赚了不少钱。老人们都在乡下,他要经常回来看看。

大生早就想离开这块黄土地了,对做生意很感兴趣,于是问了很多关于开店的事。贺云龙说,其实万事就是开头难,要想干点事,得要有胆量。开店难在前期要有一笔流动资金,只要运转起来就好了。

大生问:你说像我这样,能不能把店开得起来?

贺云龙说:没问题。要我说,只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都可以干。一是前期要有启动资金。二是有胆量,不怕失败。三是能吃苦。

大生心想,三条我具备了后两条。至于资金嘛,借一借,先小打小闹,以后逐步发展。想到这,大生说:龙哥,我想跟着你去学做生意,收下我这个徒弟吧!如果我真要是去了,还得靠你帮一把。

贺云龙很爽快地答应了:没问题,欢迎你去。多个熟人还热闹。当年我叫你姐夫去,他是没办法,上有老下有小,走不开。

后来大生又详细问了问汉正街是什么样子,热闹不热闹,好不好找,还有贺云龙店铺的名字,等等。

当天晚上,大生躺在床上想了很多。他眼前一亮,一个大胆的规划出炉了。

大生赖着姐夫又借了一笔钱。他跟姐姐说,他要去武汉闯一下,叫姐姐回家给父母还有菊花都说一声,免得他们担心。

三天后,大生找到了汉正街。街上的店铺不多,他一家一家地转着看着。在街道中部,他看到了贺云龙的店,便快步走了过去。巧的是,贺云龙下午刚回到店里。看到大生,他吃了一惊:你怎么这么快就找来了?

大生笑了笑,说:听了你一番话,坐不住了。

贺云龙说:这样吧,你大老远来,晚上我们一起吃个饭。有话桌子上再说。

晚上,大生向贺云龙说,这次来了,就不想回去了,想混出个样来。他谈了自己的基本想法。贺云龙听了表示赞同。但他指出,大生以前没做过生意,什么情况都不了解,希望他不要性急,先在自己店里干些日子,各方面都熟悉一下,让自己手把手地教他一阵,边学边准备自己开店的事,这样,成功的把握性会更大些。同时,贺云龙也答应借点钱让他把摊子先支起来。

为了给大生省点钱,贺云龙说,这些天暂时在我店里的钢丝床上凑合凑合吧,回头再慢慢去租房。

在贺云龙的帮助下,大生终于在汉正街上一个小角落租了一个廉价小铺子,开始做起了学生用品生意。

大生的生意起初做得艰难,有时一天也没几个顾客。开张两个月,只有零星销量。

生意不好,大生颇有压力。第一个春节,他没有回家,他觉得现在回去不是时候。贺云龙要回乡下陪老人过年,大生托他给父母捎了一点过年的钱,给菊花买了一件外套和带了一封信,请贺云龙一并捎给姐姐转交。

收到大生的来信后,菊花高兴得几晚都没睡好。她一直操心大生在武汉的情况,但没有太多的信息来源,只是听说他开了个小店,也不知道生意情况如何。她想,一个人支撑一个店一定会很累。她担心他累坏了身子,她多么想去帮他一把呀,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有时候恨自己很没用。她想大生想得很苦,可又不能跟任何人说,包括自己的母亲。晚上,她常常一个人在被窝里独自流泪。现在好了,她终于得到了大生在武汉的一些情况。虽说店还没大的起色,但她相信大生的能力和毅力。这个春节他不回家过年,她非常理解,她也觉得不是时候,她支持大生。大生来信告诉她,再过些时,等铺子有点眉目了,就叫她去武汉,两人一起做生意,过日子。

 

7

 

改革开放那年的一天,贺云龙突然找到大生,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说政府要恢复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了。以后,很多物资将从这里批发到全省各地甚至外省。他说他准备扩大门面,搞服装批发。建议大生抓住机会,赶紧行动。

很快,政府启动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建设,大生也有了一个好的摊位。几乎在一夜之间,汉正街批发市场正式启幕迎客。

大生感到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候,生意日渐好了起来,进货量、出货量一月比一月大,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店里的收入也十分可观。他很快把龙哥借给他的钱还了一半,另一半打算再缓一段时间,他得留一部分资金做周转。当下,他最急需的是帮手,他觉得是时候叫菊花来了。

在叫菊花来汉的问题上,大生很慎重。他想,他不是叫个一般人,让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菊花不一样,她来之日,便是从姑娘正式成为媳妇之日,就意味着一个新家庭的成立。他要等到条件基本成熟。现在,他觉得可以给菊花一个家了。

大生用贺云龙店里的座机给姐夫打了一个电话,在通报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后,叫姐姐明天这个时候在姐夫那部电话机旁等电话,他说有重要事情要委托姐姐去办。

第二天,大生同姐姐通上了电话。大生向姐姐讲了自己缺乏人手的情况,想叫菊花去武汉,同时把婚结了。他说他已托人带回去了一些东西,作为彩礼,委托姐姐在给父母说一声后送到菊花家,代表父母正式向菊花父母提亲。然后带着菊花去公社民政助理那里办理结婚证。他说,这些事他已分别向菊花并托人找民政助理说好了。姐姐听了很高兴,说:这边的事,有我和你姐夫,你就放心吧。

大生托人同时捎回去还有三封信,一封是给菊花的,一封是给菊花父母的,还有一封是给自己父母的。

大生认为,给菊花她父母的信很重要。你想啊,你叫人家姑娘去武汉,不就是要娶人家姑娘做媳妇了吗?自己不能亲自去接,更不能出八抬大轿去请,那还不应该给老人写封信,在纸上叩个头,喊一声亲爷亲娘(当地人对岳父岳母的称呼)?之前给老人们添了那么多烦心事,不该给老人道个歉?姑娘就要到手了,那还不应该给老人们说几句好听的,让他们开开心?还有,是时候该给老人们汇报汇报自己的生意情况了,让老人们觉得把自己的姑娘交给他值得、放心!对吧?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否则,就不是刘大生。

果然,菊花父母听完信后,那两张黝黑的、饱经风霜的脸上绽开了久违了的笑容,如同两幅精致的版画。

菊花也笑了,她笑得很满足。重要的是,她的一颗心稳稳地搁在了肚子里。

大生家这边,在给父母的信中,告知了娶菊花的事。说什么事都安排好了,二老都不用操心,等他们回去时一定给二老抱个孙子回。两位老人听了喜不自禁。

很快,大生的母亲收住了笑容。母亲想想后纠结了,觉得怪对不住孩子的,虽说孩子闯出来了,要娶媳妇了,可自己不但没有帮儿子,反而让儿子不高兴的离开家。老人满腹愧疚地叹了一声:唉!当初不应该那样骂儿子的。那意思,也是在责备大生的父亲。

大生的父亲在一旁立刻接话:不骂?!不骂他能有今天?

大生的母亲愤愤地说:这么说,你还有功了。

大生给菊花还带回去了一些钱,让她做盘缠。在给菊花的信中,大生嘱咐了很多,菊花反复看了几遍。她都记住了。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999452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