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在文臣之中的吕不韦,听着霸气的祭祀文,看着霸道的大气势,打心底里涌出一股惊羡与崇拜,臆想着自己当有朝一日亦有如此之威风与气场,就不由信心爆满,一种不甘落败的顽抗斗志随之勃然而生。
随之,轮到各国诸侯使节登场纷纷朝贺。
韩国,韩之相国率先朝拜,唱颂赞歌,俯首称臣。接着是齐、楚、燕、赵之使臣陆续称颂朝拜,亦是一番恭维赞扬,均为毕恭毕敬,不敢仰视九鼎。
秦昭襄王笑看各诸侯贡献之贺礼,听的是快意悦耳之赞颂,甚是兴致盎然。突然,老秦王目明发现,怎独缺了魏国使节,一刹那间,一腔怒火油然从心底窜起,然而很快,老秦王便克制住了自己,强忍怒意,待诸侯之相国、使臣朝贺完毕,老秦王又敞开亮嗓,朗声道:“寡人今日高兴,致谢列国的美意和朝贺,我大秦雄武,威猛强盛,今得九鼎,明必得天下也!今日,寡人还有更感欣慰的,就是我大秦已然后继有人,此番灭周,得九鼎,我孙功不可没。长孙子奚威武,初出函谷关,即建立不朽之军功,伟业一件啊,不愧为我大秦之高德子孙,前程无量,寡人看好他也!”
一直站立在祭祀台前的安国君嬴柱,顿时感觉自己脸面光彩照人,不禁喜形于色。可那挤身朝贺人丛之中的嫡子嬴子楚,却是恨恨得咬牙切齿,心中涌起一股愤愤的嫉怨。而此时的吕不韦,心思逐浪翻腾,脸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地浮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阴鸷笑意。
章台已然愠火了。
在雍城就憋了一窝怒气的秦昭襄王,未曾料到,魏安釐王居然敢轻慢他大秦,不来朝贺,是何意思?魏国难道不怕他大秦一动肝火,寻衅滋事,立马发兵报复于他魏安釐王,还真他能,竟敢如此胆大妄为?
一回王宫,老秦王便横眉一竖,凶目射光,大光其火道:“这个魏王圉,竟敢藐视寡人,看寡人如何治他,不拿点厉害,还真当我大秦是病虎呢。”
丞相范睢跪膝在地,赶紧捣首劝慰:“我王息怒,与魏之卑国,我王不必大动肝火,恐有伤贵体,不值得呀。”随之,他便煽风点火,顺势举荐好友王稽道,“诚如我王所言,确实需要给魏王圉一点厉害颜色看看,否则他还真不拿我大秦当一回事,往后更会嚣张,出头蹦跶。我王,臣有一建议,他魏国就在我河东边缘,是否可派河东郡守王稽前去讨伐,狠狠教训他一顿,不打他个皮开肉绽,亦要让他割地求饶,否则誓不罢休。”说着,他那双犀利的眼睛紧盯住秦王,在心里,他相信老秦王定然会采纳他的建议,因为老秦王绝对吞不下这口恶气,必须要出。至于让王稽统军出征,此已是他蓄谋已久的计划,今日正好机会,择日不如撞日,他是一直都很想让王稽建立军功,亦好为他炫耀,以在老秦王心里重新加重宠信,褪扫去郑安平叛敌所给他带来的极大伤害。于是借现在时机,老秦王非常有心报复魏国,顺水推舟,更巧汾城就在魏之边境,推出王稽,亦势成必然,即使朝中议论,那谁都无话可说的了。
老秦王不由欣然点头:“嗯,丞相,这主意好,你赶紧招王稽进宫,寡人即令他率十万大军前去讨伐魏国,可让嬴摎将军辅之。”
范睢一看如愿,自当欢喜万分:“诺。我王英明,臣这就去。”
嬴子楚是以为机会来了。
于是,嬴子楚匆匆赶去吕府书房,心急火燎地对吕不韦道:“先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子楚以为,此次我若出征,定可与嬴子奚一决高下。上次他灭西周,此次我伐魏地,至少可以平分秋色吧?先生,赶紧想一个法子,争取让我攻打魏国……对,先生,我思想过,可否去寻寻丞相,对,寻范睢帮说一下,王稽是他推举的,王祖父定然亦是听他的,凭他举荐我为主将,定然能获得出征,是否?”
吕不韦摇头一声叹息,道:“唉,公子呵,今非昔比。如今范丞相是大不如前了,自郑安平叛逆投敌,面子上看似乎你王祖父还需要他依赖他,可实际上呢,早已弃之若敝帚,尚能保下一命,当属万幸,仍想做主甚么,恐不能够,你王祖父不会再听他的了。至于此次推举王稽能成,纯属巧对,那汾城正边临魏国,你说不用王稽该用谁?今日朝中无人反对,亦是出于这个道理呵。”
嬴子楚显然失望,眼睛瞪得直直,不知所措道:“那……那……下一步我该如何办呢,先生?”最后一句唤叫“先生”,他全然把希望又寄托于足智多谋的吕不韦身上了。
吕不韦缓慢沉思起来,道:“公子莫急,容我思量一番。唉,若走范睢这条道呵,非但吃力不讨好,恐弄不好还会惹上事端,不可行。请公子亦谨记,往后呵,尽量不要与范睢有甚瓜葛,与他保持距离最好,一句话,就是与他敬而远之,敬而远之。”
敬而远之,吕不韦似乎清楚这一点,与范睢敬而远之,并非心血来潮之想,他曾深入对王稽观察分析过,认为此人不能成大事,不负责任,一心迷吏,碌碌无为,唯一有为的当是引荐了当朝之丞相范睢。而其实,范睢从心眼里早就看透了王稽,故一直未举荐秦王给他升职,还是王稽自己寻到范睢讨要,做了现在的河东郡守,那仍是范睢碍于情分才强硬帮衬获取得来的,是带有范睢睚眦必报的最大人情面了。
吕不韦或许料定,范睢将会因此睚眦必报性格而彻底毁了自己,或许真的会成亦郑安平、王稽,败亦郑安平、王稽也。
(编辑:黔州)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