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千古一商 第八十六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谷聿    阅读次数:46724    发布时间:2020-10-24

 

感觉甚烦,喋喋不休,不知怎地,原本还啧摸聆听的小嬴政,突然间变了脸色,越听越不愿再听了,越听越觉得不是他想要的那个味儿了。于是干脆,他梗直起脖子,气喘不顺,心中不爽,似有一团乱麻缠绕大脑,理不清剪还乱。何为君王,何为权威?他本来以为,应该就是独断专行,必须是。即便杀戮了孟明视又如何,不还有张明视,李明视吗?所谓败就是败,哪来心慈手软,更何须自责担责,吃了败仗,还是惨败,就更应承担自己的败责,决不宽恕,定然严惩。他清楚,先祖穆公固然伟大,顽强扫荡中原,无畏称霸西戎,然,总……仍觉得有一种不是滋味在心头,如鱼梗喉,难以倾吐,真是挖塞,就那么地不畅快,不淋漓尽致。

可,吕不韦不知怎么地,还心血来潮,抑或有感激发,遂不管小嬴政爱听不爱听,愿听不愿听,一厢情愿地,径自背起手悠悠踱步在高深的学殿里,非叨个没完没了:太子呵,仁心治军,亦可以说仁心治国。先祖穆公素服罪己而后终究称霸西戎,可钦可佩呵。如今,我等大秦后辈更应当承继祖先衣钵,不但学,还得行。三年之前,太傅率大秦大军一举消灭最后一个东周遗国,就宽以仁心,未赶尽杀绝,更未杀戮东周君周公,而只是把他迁居阳人之地,允其祭祀,供其香火。其目的何在?就是要让败君之主能感恩戴德,心悦诚服,臣服于我大秦。还就是让所有天下人知晓,大秦决不会再有往昔之野蛮战争,若杀神白起一般屠戮无辜,以彻底改变各国诸侯对大秦过往之凶残暴虐的成见与不良看法呵。

脑袋嗡嗡,小嬴政早已眉头皱紧重重,十指不停揉搓着一根根的秦誓竹简。

吕不韦却是越说越带劲,根本没在意小嬴政表情变化的难看,仍在洋洋自得地教诲个不停:老子曰,无为而治。我大秦之治国之道当以无为为本,德化为主,法术为辅。此乃所谓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但凡必须做到天下统一,思想统一,天下安定了,国家才能太平。因此呵,大秦需要宽容待人,待国亦然,至于胜利,即可即止,不必急于灭君,哦。何谓治国安邦?那就是清静自定,与民休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行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切不可暴兴暴亡,可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呜呼,王者执一以一众,圣人能齐万不同,朝政集权,大秦一统,是以无为应对天下之有为,若人人无为,想天下亦就相安无事了。总不失时机,他拼命灌输黄老思想,就是要让小嬴政自幼遵循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也。

偏不能接受,偏难以接受。小嬴政全然坐不住了,难受之极,已是许多次,他没计数过确切。但他反正听腻歪了,从心底就排斥吕不韦的这种黄老思想,还有甚么仁心无为的治国之道。于他,只需要一种独断专行、说一不二的戾气与霸气,而决不会是甚么放任自责、迁就信任的仁慈与仁心。

这岂能怪他矣,怪他小嬴政孤僻不接受,冷面排斥,说实在,其实与他亦是非常之痛苦不堪。

痛苦不堪,自是来源于他曾在赵国邯郸的十年记忆,那一段历经战乱,饥饿,乞讨与流离失所的生活,以至于早早养育了他的寡言独行,只知晓他的整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更是滋生了他的暴躁,极为倔犟的个性。十年,整整十年呀,那是一种属于甚么样的生活,恐只有他自己知晓,全然是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煎熬。

小秦狗,学狗叫,快学狗叫呀!一个邯郸大男孩居然骑马似地骑坐在他弱小的脊背之上,周旁还有几个小男孩使尽蛮力,前后摁压住他的肩头与屁股,尖声地喊着叫着硬要他学狗叫唤。

虽说弱小,但他哪肯就范,撑着两手两脚趴在地上,使劲地挣脱着,脖颈用力狠劲地顶起来,就是不肯屈服,就是不喊狗叫,一张小脸憋涨得通红通红,但终究,扛不过一会儿功夫,便浑身散架似地瘫卧在了凹陷的烂泥地里。

屈辱啊,何等屈辱,简直就是耻辱,如此这般境况都记不清楚有几多次了,他总被那些一堆一群的邯郸大小男孩儿欺负、凌辱,总以一抵十,以一己弱力拼命抗争,撕斗或反击,可结果往往是寡不敌众,总被侮辱揍得鼻青眼肿,惨然而归。

心疼啊,母亲赵姬的那个心疼啊,无法言语,然她又确实无能为力,能寻谁说去呢?求天天不理,叩地地不管,谁让她等是暴秦王孙的妻儿,那些赵人邯郸人恨都恨不过来,还会替你说话,管你屁事?更何况她等一个弱妇人家,一个秦国弃子,孤儿寡母,没被打死亦是上上大吉,不错了。乃出于无奈何,更是无辙,赵姬只能不断搬家,搬家,搬了数不清的几多次家,可仍无用,小嬴政还是照样一次次地受到欺负,遭遇凌辱毒打,惨不忍睹,经常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而她赵姬亦经常免不了招赵人白眼,平白无故,即便去井台取水,或去街市买杂货食物,都会无缘无故地遭人谩骂,不是被吐一身唾沫,就是被扔一头的菜皮臭蛋。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47697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