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队有炮工班,专门负责打眼放炮。干这种工作的人,现在称为爆破工,有技术等级或职称的,需要经过有关部门考核认可之后,发放等级证书的。但在1938年那阵子,没有风钻电钻,打眼放炮都是人工干。打眼就是打炮眼,是由炮工成对地配合作业,作业的时候,一个人掌钢钎,一个人手抡铁锤,用力打在钢钎头上。钢钎在铁锤力的作用之下,钻进岩石,形成炮眼。铁锤重八磅,叫八磅锤,也叫二锤。是为了区别于石匠用的大锤吧!打炮眼的时候,掌钎的人一般是蹲着,手扶钢钎,并要让钢钎的钎头在石眼里转动,使打出来的炮眼是圆的。钢钎头要比钢钎本身大一些,如果掌钢钎的人没掌握好,就要卡钎,打出来的炮眼也是扁的。所以,掌钢钎其实是一门技术活。打二锤的人要技术熟练锤头准确,使飞舞的锤头准确有力地打在钢钎头上。打锤不准确,会打到掌钎人的手甚至脑袋,后果不堪设想。打锤无力,打锤的姿势好看和锤头准确也没有用,钢钎没受力就不肯往石头里钻,炮眼打不成,费力费时没得效果,这样的炮工会被撤换,下去挖运土石方或干其他杂活,于是新的炮工又产生了上阵了,这也是符合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的。打锤要用力,很累,因此,配对作业的炮工虽然总是一人打锤一人掌钢钎,但总是两个人轮换着,有时候是甲打锤乙掌钢钎,有时候又换成乙打锤,甲掌钢钎,这样就大家都不至于过分劳累,伤力伤身。炮眼打好之后,要洗炮眼,就是将炮眼里残存的石粉或水浆擦洗干净,好装炸药雷管爆破。因为,打炮眼的时候,是要加水的,加水是为了防止卡钎,防止钎头退火,防止石粉飞出来打倒人,甚至进入人的眼睛,或被人吸入肺部,时间久了会得矽肺病。炮眼擦洗干净之后,要用茅草之类将炮眼口塞住,等歇梢或收工的时候好装药放炮。一个炮眼打好并处理完成之后,就要开始打下一个炮眼,不能怠工误工。炮眼打在哪里,位置要选择好,要能尽量达到炸药爆破的好效果。打炮眼累,装药放炮也很危险。但是再累再危险的活,也得有人干。一般说来,那时在工程队干活的炮工,钢钎头打秃了要自己生炉火加工,使之锋利,叫”煎钢钎”,也需要技术。有的工地上有专门的铁炉,有铁工负责修理锄头、镐头、铁撬棍、煎钢钎。炮工用的钢钎,头秃了可以拿到铁炉上去煎。否则,就只能是炮工自己生起小炉子,自己煎钢钎来自己使用了。
公路工程队有石工班,就是为了公路的路基保坎、涵洞、石桥开采和安砌条石、块石的工人。石工也要有技术。石工的工具有大锤、手锤、錾子、锲子等。石工开采石料的时候,先观察岩石的纹路及其走向,选好凿口,并用錾子在岩石上凿出一个个加锲子的凿口,加进铁锲子,锲子加进并稳妥之后,抡动大锤猛力击打锲子,使岩石按照人们的意图顺着纹路裂开,成为安砌保坎或涵洞桥梁的石料。石工抡的是大锤,重十多斤到二十多斤。抡大锤击打锲子的人,要桩子稳力气大。桩子稳是指站的姿势正确稳当。石工在抡大锤击打锲子之前,有一个运气聚力的过程。要先长声吆吆地吼几嗓子,然后抡起地上的大锤,举得高高的,发一声吼喊或长啸,再挥动大锤准确地猛力击下,锤头猛击在锲子头上。锲子每一次受力之后,都会作用在岩石上。岩石受到大锤锲子的力的作用,会产生裂缝并逐渐裂开,成为条石或块石,达到石工预期的效果。
大锤锲子开采出来的条石或块石,有时候要经过清理才能用得上。这个过程叫清石料。清石料的工人手挥手锤击打錾子,在条石或块石上凿出细致的纹路。把条石或块石清理成比较规格或规格的料石,提供给安砌保坎或涵洞桥梁的石工使用。清石料的活儿比较细致,需要技术,但是比较起抡大锤开采条石或块石的活儿来说,要轻巧得多。因此,抡大锤开采石头固然要技术,但更要有力气,一般是年轻力壮的学徒干的活儿。清石料是技术活路,一般是师傅级别的技工干的活儿。
石工用的錾子、锲子、铁撬棍等,用秃了,工程队上有铁工开了铁炉的,可以拿到铁炉上给铁工修理。工程队上没有铁工没开铁炉的,就得自己生炉火来煎錾子、修理锲子或铁撬棍。
公路工程队人数最多的是普工,即除开炮工、石工、铁工等技术工种之外的所有的工人。有时候,公路工程队也有木工,像涵洞要立模板,就要用上木工。公路工程队承包、修建某一段路,凡是路基上的土石方都必须要弄掉运走,才能挖成路基铺成路面。在挖掘泥土的过程中,遇到岩石,就由工程队的炮工打眼放炮处理。挖掘出的泥土和石块,运走倒在需要填平的坑洼地带,称为填方。填方的地段要用人抬石夯夯筑,使填方路段紧实,避免今后塌陷。填方剩余的泥土倒在路基的两边,加以梳理捶打夯实培护,成为路基的边坡或垒成保坎。这类挖方、填方的工作,都是公路工程队的普工等所有人在作。他们挖完填完了一处,又去挖和填另外一处。工程队承包修建的地段任务,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人都在努力工作着。
公路的路基挖成之后,要在路基上挖基槽,卡片石,铺碎石,撒花泥,然后用大石滚碾压夯实平整,才能交付使用。有需要挖排水沟砌边沟的地方,也必须挖和砌,目的是要保证公路的质量,保证公路的稳固持久性和行车的安全。
滇缅公路是一条运输抗日物资的抗战公路。修建滇缅公路的同胞们痛恨倭寇侵略我们的国家,因此,他们满怀爱国热情,不畏艰险,不分昼夜地努力工作,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3
公路边上,一间简易的工棚,半边盖的是厚厚的山草,半边盖的是油毡布。工棚是在一间废弃的牛圈的基础上搭盖起来的。牛圈左右,十多公尺开外的路脚下,有一条小溪沟,水清澈无污染,可供人食用。工棚是公路工程队炮工班的工地伙食房。每天煮饭用的水,就由煮饭的牛嫂到溪沟的临时水井里挑上来。炮工班到了这里之后,班长孙贵财亲自动手,在小溪沟里掏了一个水坑,作用有两个:一是使溪水汇聚澄清,一是让挑水的人,好把木桶放在岸上,用木瓢在水坑里舀水。水坑有两尺多深,汇聚在坑里的水多,免得舀水时把水搅浑。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