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
像一个人
风风光光走完了
一生的路
躺在的地方
接受冷落
接受孤独
接受寂寞
但是一支笔
并没有一个个日子
活的庸庸碌碌
用生命却写下了
一行行生动的诗
在人世一遍遍传诵着
【作者简介】周明久,江苏仪征人,喜欢写诗,有诗散发于《天涯诗刊》《草叶诗人》《大东北诗刊》《九天文学》《水城文学》等纸刊及微信公众号。
共产党人(外三首)
文/田源(安徽)
十月的枫叶被雨滴一点点地染红
落在镰刀和铁锤上绽放光芒
多少悲壮的落叶铺垫山河,完全不知道
一条路从荆棘丛中
蜿蜒历险。走过无数个日月才探出头来
万里长征只是刚刚迈出第一步
还有笫二步,第三步……
每一步都落在桑榆与苦菜之间
举着右手向党旗承诺的人
心糸民众的菜篮子,米袋子
进入粮食和蔬菜的内心
掏空身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将一副皮囊交还给一方养育的土地
落地有声,深入百姓
了解心愿与疾苦。一夜间
白发又添三千
光荣使命
一枚叶子采集阳光、雨水、风……
捧出花朵
让蜜蜂、蝴蝶……眼眸吮吸
一朵百色必须坐上好天气
沿广西的山水跋涉,蹚着冰夭雪地
问举镰刀铁锺人,春天多远
信仰插着自己的梦
进入一片新天地,等五星红旗相认
天安门城楼上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十月的枫林奔腾欢呼
所有的寺院失去了木鱼之声
愈合
五月,杏树真胆大
把青杏挑明
故事就这样酸酸甜甜开了头
田园里的麦芒在阳光下明媚
而乡村牛鞭举起一条条犁道
可我依然站在山楂树下
等你从牧歌声中归来
油灯的光从门缝里挤出一条细长的线
穿过山谷,落入遥远的墨色里
每一次凝神远眺
都误入河水阳光的跳动
误入春天山坡上桃花的绯红
麦子
端着太阳,盛着星月
吃着贫瘠的泥土
喝着雪雨,倔犟地长大
成熟如少女,露出美丽的小蛮腰
等待拥抱
却一头倒在强悍的风中
——扶不直的嘲笑
辜负土地生出靓丽的容貌
麦子尽量举起锋芒
忧伤地证明已经撕碎了得躯壳
【作者简介】刘中堂,笔名:田源。安徽省明光市人,农民,作品刊发《文化周报》《神州文学》《大东北诗刊》《九天文学》《山东诗歌》等媒体。 诗观: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耕牛(外二首)
文/刘龑(贵州)
俯下身子,用力量
寻觅土地的肥硕
无需计较远方有多远
一步一个脚印
让闪亮的犁铧
深入土地
将幸福翻出
走向农人醉意的酒令
牛年之牛
过了这个冬
立春后的牛舍
圈门挂满春天
肥实的牛犊
欢跳着,看阳光走在野外
草芽萌动,听反刍的声响
走进梦里
唇吻向释冰之水
将整个身体印向天空
月亮挂在树梢上
月光皑皑跌落
听鸦巢呢喃,充满温情
三月的风声如此和煦
从杜鹃花的温度
走进这个夜晚
月亮挂在树梢
没有让光影清冷
一片嫩绿将心事滋长
看行路人的脚步
踏成一条直线
抵达子夜
这轮满月,永远挂于树梢
抑或荡涤在澎湃的心里
挠动着体内这流淌着的血液
绽放如花
【作者简介】刘龑,男,彝族,贵州六枝人,现居贵州水城,酷爱现代诗歌创作,系中国青年作家学会会员、中国乡村作家、贵州作家网签约作家、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六盘水文学院签约作家、桃花诗社社员、文蔚水城文艺沙龙成员、《凉都诗人》(微刊)副主编。作品散见《贵州民族报》《贵州作家报》《散文诗世界》《现代诗美学》《南粤诗刊》《当代教育》《六盘水文学》《新都市文学》《中国乡村》《水城文学》《六枝文艺》《桃花诗萃》《教育通讯》《乌蒙新报》《六盘水日报》《青少年知识集锦》等报刊杂志。
鸟儿的天空(外二首)
文/笑之(云南)
每一片鸟儿飞过的天空
都会铭记自由的翅膀
没留下痕迹的幸福
在无限向往中深入灵魂
尘世的牵绊无法阻挡心灵的翱翔
不羁于时光的束缚
不困于地域的阻隔
遨游于古往今来,逍遥于五洲四海
在喧闹中低入尘埃
在宁静里悠然自得
让流光累积成石笋
用心感受每一丝欣喜
任岁月爬满皱纹
在风沙中站成一棵胡杨
活色生香
背负欲念的战战兢兢
何妨把洒脱交给命运
让灿烂成为信仰
选择勇敢,无惧遗憾
醒与不醒的梦
太阳都会在黎明破壳而出
肥沃土壤总是长出新的故事
即便大梦几度秋凉
爱与痛都是生命的活色生香
每一张脸庞都会在黄昏凋谢
在缘份的际会之后
风化成泥的梦想再无痛感
埋葬
把生命埋葬在文字里
记录下那些逝去的年少轻狂
以及曾经
痛彻心扉的无奈与徬徨
还有关于爱情的传说
一点一滴的堆积
每个字眼、每个词汇精雕细琢
每一天、每一年都认真度过
把努力和洒脱当成习惯
不去攀比、不去辩白
每一个人生都是岁月的绝版
当生命在时光中消亡
滋养出百草丰茂
从一种可能幻化成大千万象
【作者简介】笑之,原名杨学琨,云南大理古城人,汉族,1977年生,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喜爱文学、诗歌、摄影。现为大理州摄影家协会会员、大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大理市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已在《沧浪.一路诗怀》系列中发表近百首古体诗,数百首诗散见于网络。 出版有现代诗集《翅膀》。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