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彪说:“我笑你把我当成三岁的孩子了,你冒险跑出去到你丈夫的坟上有什么看的?”
喜梅说:“这你就不懂了,这几天,我天天晚上都梦见我丈夫对我哭,啥也不说,哭一会就走。我就是想到坟上去安慰安慰他。”
刘彪说:“就算你说的是真的,那你为什么不先跟我说一声?”
喜梅说:“我知道,一提我丈夫你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我敢跟你说吗?”
刘彪说:“我再问你,这回你跑出去,如果我不把你追回来,你还能回来吗?”
喜梅说:“我当然回来了,你想,我现在婆家、娘家啥人也没有了,我在这举目无亲,我还能上哪去?再说了,我也知道你是诚心诚意跟我好,我跟着你,你也不会亏待我。”
刘彪一听她这么说也就把气消了,便说:“你若是这么想就对了。行了我也不难为你了,只要你不再出事,等三个月到期我就跟你成亲。不过在成亲之前不准你再出这个屋了。”
喜梅说:“行,一切都听你的。”
刘彪说:“咱们可得说好,你若再不守信用我绝饶不了你!”说完给喜梅松了绑,便悻悻地走了。
第二天喜梅吃完早饭后借去厕所的机会,跑到山崖边毫不迟疑地跳了下去。
当天下午,静廉师太到刘氏弟弟家给她送信,把喜梅跳悬崖的情况告诉刘氏。然后问:“大姐,他们这个孩子你有什么打算呢?”
刘氏说:“孩子我当然要负责抚养,老古家一家子对我不薄,无论我咋难,我也要对得起死的和活的。”
静廉师太说:“大姐,我有个想法,想跟你商量一下。”
刘氏说:“师太,有什么话尽管说。”
静廉师太说:“我观察飞龙这个孩子骨骼奇特,是个很好的练武苗子,我有个俗家堂兄武功非常高强,我想把这个孩子送到我堂兄那,请他教这孩子武功,这样既可减轻你的负担,又可以让这孩子学成武功将来为他父母报仇。”
刘氏说:“这当然是好事,只是这孩子太小啊。”
静廉师太说:“这你就不懂了,练武越从小开始越好。”
刘氏问:“你堂兄在什么地方?”
静廉师太说:“在庐山仙人洞隐居。”
刘氏问:“庐山离这多远?”
静廉师太说:“离这四千多里。”
刘氏说:“这么老远怎么送啊?”
静廉师太说:“这你就不用管了,得我亲自送去。你先做好准备,我回去安排一下,过几天我来接孩子。”
三天后静廉师太便坐一辆带棚的马车来接飞龙。她对刘氏说:“我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特意来接飞龙,现在我就带他启程去庐山。”
刘氏眼含热泪说:“一想到让三岁的小飞龙去那么老远,我还真有点舍不得。”
静廉师太说:“大姐,你要想开点。你既然疼爱小飞龙,就得为他的前途着想。飞龙好比一颗明珠,如果让他长期呆在双阳,就等于把一颗明珠埋在粪土中。只有让他出去锻炼发展,才能让这颗明珠更好地飞扬光大。”
刘氏说:“师太,你别说了,我不是不想让飞龙去,只是觉得他这一走,心里有点热乎拉的。”
小飞龙说:“干奶奶,让我去吧。我一定听师太阿姨的话,好好练武,长大了好给我爸爸、妈妈报仇。”说完立即跪下,先给静廉师太磕了三个头说:“谢谢师太阿姨对我的关心!”接着又给干奶奶磕了三个头说:“干奶奶,等我长大以后再来孝敬你吧!”说得静廉师太和刘氏都暗自流泪。刘氏抱起飞龙亲了又亲,才恋恋不舍地把飞龙交给静廉师太。接着从怀里把银丝葫芦掏出来也交给静廉师太。
静廉师太对刘氏说:“大姐,你也不必担心,我一定能把飞龙安全护送到庐山。”说完抱着飞龙走到门外上车而去。
一路上小飞龙所表现的聪明智慧,使静廉师太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孩子。飞龙给静廉师太讲《孔融让梨》的故事。静廉师太问:“飞龙,你都学过什么?”
飞龙说:“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静廉师太问:“你能背一段千字文吗?”
飞龙说:“能背,请阿姨说从哪开始。”
静廉师太说:“就从‘鸣凤在竹’开始吧。”
只听飞龙背道: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静廉师太说:“行了,背得全对。歇一会吧。”
飞龙说:“阿姨,我再给你背首唐诗吧。”
静廉师太说:“好,你背哪首?”
飞龙说:“我背《春晓》和《静月思》两首。阿姨请听;。‘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静廉师太问:“飞龙,你背的这些内容会写不?”
飞龙说:”不会,都是我爸爸妈妈用口头教的。我只会背不会写。”
静廉师太说:“阿姨教你写字,你想不想学?”
飞龙说:“我非常想学,只是没有书本怎么学啊?”
静廉师太说:“这好办,咱们住店的时候,你背我写,你按照我写的学就可以了。”
飞龙高兴地说:“这个办法好。”
当天晚上住旅店时飞龙背诵一段三字经,静廉师太写下来让飞龙学认字、写字。次日早晨静廉师太让飞龙把昨晚学的字写下来,飞龙迅速写完。静廉师太一看,一字不错。心中暗想,这孩子竟有过目不忘之才,实在是难得。一路上飞龙竟把三字经、百家姓全部会写了。
终于来到了庐山、但见巍巍的庐山,远看有如一山飞峙大江边,近看千峰携手紧相连,横看铁壁钢墙立湖岸,侧看擎天一柱耸云间,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诗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来到仙人洞附近的吕宅大院,静廉师太对堂兄吕慕仙说:“兄长,恕小妹冒昧,给你送来一个徒弟,恳请兄长收下。”
吕幕仙说:“我正想收个徒弟,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这个孩子确实不错,不知天资如何?”
静廉师太说:“要说天资。可是上上之选,这孩子绝顶聪明,有过目不忘之才。”
吕幕仙问:“贤妹,这个孩子你是从哪选来的?”
静廉师太说:“说起这事话就长了,简单说吧,他父母被害,孤苦无依,我既可怜他又喜爱他,所以才不远千里给你送来。”
吕幕仙说:“既然如此,我就收下。贤妹,你来一趟不容易,多呆几天游览一番再回去。”
静廉师太说:“不,我已经舍不得离开这个孩子了。请兄长给我选个尼姑庵,我要在庐山落脚。这就可以经常来看望和照顾小飞龙了。”
吕幕仙说:“没问题,这附近有个静慈庵,她们修殿时我曾捐一千两银子,和玄清师太很熟悉,你到她那落脚甚好。下午我就领你去。”
十五年后(明万历元年1573年)
在庐山仙人洞附近的吕宅大院练武场上,十八岁的古飞龙正在演练拳功,只见他辗转腾挪,时而旋身扫腿,时而腾空展翅。师父吕幕仙在一旁观看暗暗点头。过了一会,吕幕仙喊:“停。练一下飞镖。”
在一个木架上挂着用白线拴的五个梨子。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