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说:“奶娘,啥也别说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这次来准备多住些日子,好好的孝敬孝敬你老。”
老夫人说:“好孩子,我也非常想你,你若是能在这多住些日子那就太好了。”
秋菊为了报答老夫人的哺育之恩,千方百计地照顾老夫人。曾多次亲自下厨给老夫人做可口的饭菜。一天她听老夫人问飞龙:“库存的粮食处理得怎么样了?”
古飞龙说:“外边的一千石粮食已经处理完了,就剩咱们自己库存的一千石尚没处理。”
秋菊一听惊讶地问:“飞龙哥,你怎么存这么多粮食啊?”
古飞龙说:“这是给朝廷买的军粮,是准备反击蒙古军用的。后来情况变了,让我们自己处理。现在正积极想办法向外销售呢。”
秋菊说:“这可真巧了,济南一带今年大旱,正在闹粮荒呢,现在买一石高粱或苞米得二两银子,还不好买。”
古飞龙说:“真的吗,我这现在一两银子一石还不好卖呢。”
秋菊说:“哪还等啥,赶紧把粮食往济南运吧。”
古飞龙说:“既是这样,我立即派人去济南联系一下。”
秋菊说:“你谁也不用派,你妹夫已经接任万兴当的东家了。前几天我听他和李大掌柜说:‘现在粮食奇缺,想法找找货源,咱们也经营点粮食。你只要把运粮的车准备好,我和你一起回济南,保证没问题。“
古飞龙说:“好,现在秋收已完,正是农闲,雇车问题很好解决。我马上筹备车队,往济南运粮。”
四天后便把车雇齐,一次装二百石粮食运往济南。到济南后,秋菊的丈夫佟晓庆以一两八钱现银一石粮的价格,将粮食全部收下。就这样连续运了五次,顺利解决了存粮销售的问题,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古飞龙从济南回来的次日上午,翠玉去街里给老夫人买水果,路过菜市场广场时,看到一位尼姑正在舞剑。她走过去一看。用两根竹竿支起的白布上写着《化缘修殿》四个大字。
只见这位四十多岁的尼姑,把剑舞得上下翻飞,博得了围观的人们一阵阵喝彩。
舞了一会儿停下后,尼姑双手合十对众人说:“阿弥陀佛!贫尼乃是静月庵的主持,法号慧儒,因本庵的正殿被火烧毁,为了重修正殿,特在此卖艺化缘,多谢各位施主的施舍。”
接着一位小尼姑手拿托盘接人们施舍的铜钱。翠玉见此情形,立即从怀中拿出五两银子,放在托盘上。
慧儒师太走上前来,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谢谢施主慷慨施舍。”
翠玉说:“修殿本是善事,因为我匆忙上街没带更多银子深感歉意。”
慧儒师太说:“夫人果然不凡,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夫人是聚盛泰古东家府上的吧?”
翠玉一听惊奇地说:“师太果然神机妙算。佩服,佩服!”
翠玉离去后,小尼姑问:“师太,你认识这位夫人吗?”
慧儒师太说:“不认识。”
小尼姑问:“那你怎么知道她是古东家府上的呢?”
慧儒师太说:“根据她的各方面表现,我就可以断定她一定是古东家的夫人。在咱们双阳县内,没有第二个人能有如此水平。咱们不用再化缘了,已经够了。”
小尼姑疑惑地问:“这点银子就够了吗?”
儒师慧太说:“这点银子当然不够,但一定有人给送银子来。”
小尼姑问:“谁能给送银子来?”
儒师慧太说:“别着急,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再说翠玉回到府上便把儒师慧太化缘修殿和她捐了五两银子的事和飞龙详细介绍了。
古飞龙问:“你捐完五两银子,慧儒师太说什么了没有?”
翠玉说:“我捐完五两银子,慧儒师太走上前来,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谢谢施主慷慨施舍。’我说:‘修殿本是善事,因为我匆忙上街没带更多银子深感歉意。’慧儒师太说:‘夫人果然不凡,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夫人一定是聚盛泰古东家府上的。’”
古飞龙惊奇的说:“这个慧儒师太真猜出来你是古府的?”
翠玉说:“确实如此,我当时也感到很惊奇。咱们是不是应该多捐点银子?”
飞龙说:“这是自然的。我三岁时送我去庐山的静廉师太原来就是静月庵的主持。她走后由慧儒师太接任了主持。静月庵有困难,咱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翠玉问:“你想捐多少?”
飞龙说:“我想修正殿需要多少银子咱们全包了。”
翠玉说:“这样的话最少也得两千两,”
飞龙说:“那咱们就捐两千两吧。”
翠玉问:“你想什么时候给送银子去?”
飞龙说:“事不宜迟,告诉马号备车,咱们俩马上把银子送过去。”
古飞龙和翠玉乘车来到菜市场广场,只见慧儒师太正在整理东西准备回去。两人急忙下车,翠玉走上前去说:“师太,辛苦了。我们特意前来请师太驾临府上休息几日。”
儒师慧太看看翠玉对古飞龙说:“这么说,您就是古东家了?”
古飞龙说:“在下正是古飞龙。师太,既然知道我,为什么不先到我那去呢?”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