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说:“公子好厉害的眼光。老夫眼下确实是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只是此事恐怕公子无法效劳。”
志成说:“能否效劳暂且不论。老丈能否将事情的因由对小生略加说明。”
老者说:“此事说起来实在令人烦恼。老夫有一小女被一个匪首看上了,指定三日后前来迎娶。若是不能按时上轿,匪首扬言定要杀我满门。老夫正是因为无计可施而甚为忧虑。”
志成说:“若是这种事请老丈放心,不是小生说大话,我定能为老丈排忧解难。”
老者说:“公子,你远道而来不知道这群匪徒的厉害。官府几次派人去捉拿都无济于事,何况你单身一人,即或身怀武功恐怕也解决不了。”
志成说:“我解决这一问题自有妙计,并不需要和他们动武,所以只有我一人足矣。只求老丈把事情的详细情况向我说明就行。”
老者还是半信半疑。心想,向他说一说情况倒也无妨。待他说明妙计后我再斟酌可行不可行。于是便向志成介绍了如下情况:
老夫姓郝,名亮,字仲贤,五十二岁。在本屯是个大户。人们称我为郝太公。我膝下无儿,只有三女。两个大女儿已经出嫁。家中尚有一小女,一十六岁,名春婉。
昨天夜间,我家突然闯进来一伙强盗,有十多个人。把我家人全赶到院子里用两个人看守,其他人到各屋去翻东西。不一会儿便把各屋的值钱东西全搜出来了。这时匪首过来把我全家人打量一番。一眼看到了我的小女春婉,便说:“想不到在这荒村之地竟有如此美貌的小娇娘。好,算你们家运气,所有的东西全不要了,只要这个小娇娘。来人,给我带走。”
这时小女春婉已经吓得摔倒在地。我在情急之下便想出一个缓兵之计。立即上前跪倒对匪首说:“大王容禀,既然大王看中了小女,是小女的福分。只是小女年小胆怯又性格倔犟,如果这样带走,我担心小女一时想不开必然给大王增添烦恼。所以,老夫有个不情之请,请大王三天后用花轿来抬。这样,一来老夫可对小女开导一番,二来也给老夫一点体面。届时老夫保证把小女奉献给大王。请大王赏给老夫一个面子如何?”
匪首说:“反正你们也逃不出我的掌心,大爷我就等你三天,你若是敢和我耍什么花招,我必然将你们全家杀个鸡犬不留。”匪首说完什么东西也没拿,便领着他的喽啰离去。
这群强盗共有二十多人,匪首姓史,四十多岁,人称史霸天。就住在附近的东红庙,他们劫财害命,抢掠妇女,无恶不作。
现在,我们全家都惊恐万状愁思满怀。正因为如此,方才公子前来求宿时老家院才说‘因家中有事不便留客,请公子另寻别处吧。’还请公子多加海涵。”
志成说:“老丈太客气了,家院此说本是人之常情。在这种情况下老丈仍能顾念他人,将小生唤回挽留,更显老丈宽怀高义,令小生万分感激。请容小生斟酌一下搭救小姐的良策。”
古志成心想:我若是把这群匪徒制服送交官府治罪,不定要耽误多长时间,只好暂且把郝小姐救出来就行了。她思考了一会儿,问郝太公:“匪徒们用花轿把小姐抬回去的时候,途中有树林吗?”
郝太公说:“有,有很大一片树林。”
古志成问:“这片树林是在路东还是路西?”
郝太公说:“在路西。”
古志成问:“指定能经过那片树林吗?”
郝太公说:“这两地之间就这一条路,这片树林是必经之路。”
古志成说:“既然这样可由我做小姐替身上轿出嫁。”
郝太公一听笑着说:“这怎么能行,你一个男人怎能替她出嫁?”
古志成说:“我替她出嫁当然是假出嫁,在中途我便可以逃跑。”接着便把她设想的方案向郝太公详细说明。
郝太公听完说:“此计虽妙。只是要让匪徒看出破绽就麻烦了。”
古志成说:“请老丈放心,保证万无一失。绝不能给老丈留下任何后患。”
郝太公说:“若能如此,公子便是我家的大恩人了。事完之后请公子一定要再回到寒舍来。”
古志成说:“因小生急于回乡探望父母,事成后便要赶路就不再回来了。”
郝太公说:“因老夫尚有话要对公子说,请公子务必回来。”
古志成说:“老丈有话现在就请说吧。”
郝太公说:“不行,必须得事完之后才能说。”
古志成说:“既然如此,小生遵命就是了。请老丈立即着手作好准备。”
郝太公问:“都要作哪些准备?”
古志成说:“准备我上轿时穿的红色单衣单裤,红盖头,绣花鞋,再做个红面白里的斗蓬。另外再杀一只鸡,把鸡血装在小瓶里我带着。”
经过两天的准备一切就绪,只等匪徒迎亲花轿的到来。
次日早晨,匪徒们抬着迎亲花轿向郝家走来。只见匪首史霸天披红骑马前导,其后是八人抬的花轿,花轿旁跟着一位四十多岁妖里妖气的迎亲喜娘,二十多名喽啰紧随轿后,可见,这群匪徒是全员出动了。
当迎亲队伍来到郝家门前停轿后,匪首史霸天立即下马高喊:“快把新娘送出来。”
这时,只见郝家双门大开,新娘头盖红盖头身披红斗蓬。从郝家院里袅袅婷婷地走了出来。
随来的迎亲喜娘急忙上前把新娘扶进轿内。
郝太公走出来对史霸天说:“大王,昨天小女偶感风寒,为了不误大王的佳期,只好勉强上轿。但请途中多加照应。”
匪首史霸天说:“知道了。”接着高喊:“起轿。”
(编辑:黔 州)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