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唐末五代奸雄多(1—4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光先    阅读次数:195084    发布时间:2021-09-30

 

第三章  把脑袋拴在裤腰带

 

公元874年,山东、河南、安徽大旱,农民颗粒无收,可是唐王朝的各级官员不管这些,要用突出的政绩来向新皇帝登基献礼,只得压榨百姓,赋税不仅没有降低而是越来越重,百姓人家没有粮食养家糊口,老婆孩子只能喝西北风过日子。山东人王仙芝在濮州造反,很快就聚集亡命之徒几千人,率领他们攻打山东的曹州(菏泽)、濮州等地。第二年黄巢带领几千人响应起义军,与王仙芝在曹州汇合,王仙芝当主将,黄巢为副将,起义军的声势日益浩大。一些失意的读书人,官场落魄的仕人也来投奔,还有不少落草为寇的山大王也率众入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发展到近万人。起义联军先后攻克了山东郓州(今东平)、沂州等地,并盘踞这一带活动,逐渐发展壮大。

在造反这条道上,黄巢是朱温的引路人,因为此时朱温兄弟二人听说他们起兵造反,已经不安心在家打猎,准备要来投靠他的帐下。也许是上天注定,朱温从投靠黄巢到背叛他投靠唐朝廷,发展到一步一步消灭他,正是利用这个机会从唐王朝手里逐渐获得兵权,成为一方诸侯,黄巢也最终成为朱温走向事业巅峰的一块垫脚石。

黄巢于出生在山东冤句(今菏泽),他的祖父和父亲常年以贩卖私盐为业,家境比较富足,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五岁就能作诗,天赋也比较高,尤其喜欢骑马射箭。因为父辈们贩卖私盐经常和官府的人打交道,没少受到他们的欺负,今天这个官来诈一笔钱,明天那个官又来敲竹杠,所以希望家里也能出一个官,对黄巢的期望值自然很高。黄巢成年之后曾经多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希望通过这种途径走上当官的路子,可是运气不佳每次都是名落孙山。其实在腐败的唐王朝后期,很多人想要捞得一官半职都要走点门道送钱,通过硬本事获得官位实在太难。有一名考生和黄巢一样每次都落榜,这名考生风气而又无奈的对黄巢说:如今你我想要走入仕途谋取一官半职,看来要么就拜大太监田令孜为干爹,要么就在家悄悄关上门,狠心给自己来一刀把根断掉,再想办法进宫去当太监,只有这样才有机会。你家不是卖盐巴的吗?动刀之后自己拿点盐巴消毒,很快身体就能恢复。

黄巢哈哈大笑:这个办法确实好,你可以试一试,消毒的盐巴我免费提供,我看你的面相适合走这条路,保准你日后荣华富贵享不尽,二人一欢而笑各自散去。黄巢回到驿馆,挥笔写下了一首有名的反动诗《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然后满怀愤恨地离开长安城,发誓再也不参加唐王朝的科举考试,而且暗下决心下次来的时候就不是来考试了,而是要来杀尽你们这些个祸国殃民的奸臣们、阉党们。

875年十二月,唐僖宗任命平卢节度使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使(剿匪总司令),统领各路大军讨伐起义军,经过半年的对抗作战,起义军在沂州被打败,主动撤出战场。宋威为了抢得头功,向朝廷上报叛军已经被打败,谎称王仙芝已经被打死,尸体落人沂河找不着。唐僖宗和他老爹一样,不认真核实情况就下结论:打败叛军大功告成,咱们接着打马球去。并解散了各路兵马,从哪里来的回到哪里去,褒奖宋威,各级将领论功行赏。

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起义军又恢复了战斗力,而这个时候朝廷的各路联军已经解散回家喝庆功酒了。王仙芝和黄巢率领起义军向西进入河南,朝廷军队因为没有来得及组织抵抗,纷纷败退,义军一直打到进汝州城,杀掉刑部侍郎刘承雍。东都洛阳的官员们为之大震,及时把情况报给朝廷,唐僖宗这时又慌了神,丢掉马球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在群臣的建议下,唐僖宗下诏赦免王仙芝的罪过,册封他为有名无实的左神策军押牙(仪仗官)兼监察御史,以此来瓦解起义军。

王仙芝想想自己漂泊半生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荣华富贵吗?今日得到朝廷封赏有些心动。当朝廷派使者来诏安的时候,王仙芝好酒好肉招待他们,自己和黄巢以及一些将领们陪使者吃饭。在宴会上使者宣读任命王仙芝的诏书,黄巢一听只有你王仙芝的好事,没有我们弟兄们的事,当然不干,当场就鼓动众将指责王仙芝:你拿弟兄们的性命作为个人升官发财的筹码,与我们当初起事的初衷背道而驰,你升官发财了这几千弟兄们怎么办,难道都要成为你谋取富贵的牺牲品吗?并当机立断斩杀使者。王仙芝一看势头不对马上改口:归顺朝廷只是权宜之计,我要和弟兄在一起为拯救天下苍生而战,直到消灭腐败的唐王朝为止,这才避免一场内讧,但是从此二人产生隔阂,各自带领自己的军队分开作战,起义军的实力大大削弱。

分开作战一年多的时间里,双方各自与官兵作战均有胜负,由于分兵之后力量减弱,发展势头不太理想,甚至逐渐对造反大业不太有利。877年正月王仙芝与黄巢合兵一处在淮北活动,也就是这个时候朱温兄弟参加了黄巢的义军。

当朱温兄弟二人离开萧县来到宋州城外参加造反军的时候,起义叛军今天打这个县,明天打这个州,一边打一边吃地方豪绅们的大户,抢夺他们的剥削百姓得来的民脂民膏,俘虏他们的娇妻美妾去当压寨夫人,也没有固定的战略目标。这个时候来参加起义军的不止他们兄弟二人,而是排队成长龙,造册登记后就可以吃军粮,也不用战前动员就可以拿起刀棍上战场,朱温兄弟二人就这样报名登记之后正式成为一名普通的义军。

朱温开始投军那会儿没有机会露面,就是当个小兵,一年的时间随黄巢起义军在江淮一代打转悠,勉强混口饭吃,偶尔趁当官的不注意邀约几个弟兄私下出去找几家大户抢劫捞点外快,可见当时的军纪比较松散,俨然一帮流寇。后来朱温慢慢发现只要抢来的钱拿一部分去贿赂上司,就可以白天当兵晚上兼职当土匪。就这样他用抢劫得来的钱财经常请弟兄们喝酒,生活上不拘小节,心胸宽广,做事和思考问题都比较慎密,在普通士卒中有一定人缘,逐渐当上了小头目。朱温平时注重结交军中的豪杰,为人爽快,许多能够成就大事的人,心胸宽广、能够容人几乎是必备的素质,朱温的这一性格特点也是他能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而往往心胸狭隘的人无论有多大才能,事业逐渐上升就开始犯红眼病,怕别人比自己发展好,想办法在背后扯脚跟,现实生活中这种人是有的,只能与之共苦,不能与之同甘。项羽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打仗勇猛无比,无人能敌,但是部下取得军功要封官的时候,他把官印磨得快没有轮廓都舍不得交出去,最终失败身死。如果你判断你的上司属于这一类人,那就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赶紧走人,就像当年的韩信如果一直在项羽身边就当一个站岗的侍卫,最多升任警卫排长。

他之所以经常送钱给上司,其实是有自己的小算盘,因为心中还想着城里面的张惠小姐,于是经常鼓动自己的上司说打宋州吧!里面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呢!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鼓动起作用,黄巢终于还是下决心打宋州。可惜这个时候的王仙芝和黄巢已经不团结,号令不统一各打各的小算盘,关键时刻各自为战,攻占宋州的意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朱温抱得美人归的美梦彻底破灭,也断掉了去见张小姐的念头,因为人家是官家的大小姐,而自己是造反的土匪。一气之下晚上去普通百姓家抢来一个女子当压寨夫人,当年底还生下一个小男孩,就是前面提到送回萧县的朱友裕,后来转战广州压寨夫人也走散了。

宋州战败之后王仙芝和黄巢又分开作战,王仙芝率众往西南方向发展,并一直在战与降之间徘徊不定,也没有固定的作战目标,主要以流寇为主,走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当然也抢劫到哪里,最终在湖北黄梅被宋威率领的官军包围,在突围中战死,残部渡过长江转战江南,另一部由尚让率领投奔黄巢继续战斗。宋威杀掉王仙芝把脑袋割下来送到长安去,算是将功补过,不过他又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了,对部将说:不能把这些盗匪都消灭完,说不定杀完叛军之后朝廷就要杀我们了。要留下一部分继续叛乱让皇帝担忧,我们才可以时不时消灭一点去请功。

王仙芝死后众将推举黄巢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黄巢当上首领之后逐渐收拢失散的义军壮大实力,率领义军继续在山东、安徽、河南一带流动作战。唐王朝消灭王仙芝部之后,逐渐总结与义军开战以来的经验,重新调整部署打算一举剿灭黄巢。宰相卢携向唐僖宗进言:

通过这一年多和贼军作战的情况来看,贼军主要以流寇作战为主,没有明确战略目标,加之军纪松懈,掠夺百姓的事情时有发生,逐渐得不到百姓的支持,锐气也在慢慢减弱。陛下应当下诏调动周边藩镇的军队对贼军形成包围之势,暂时不要和这帮亡命之徒硬拼,等到贼军锐气殆尽就会不攻自破。

爱卿所言极是,唐僖宗回答道,并立刻下诏各州县加强防守,步步为营困死叛军。当时江淮一代荆南节度使高骈拥兵15万实力最强,朝廷急令高骈率大军围剿义军。其实在腐败的唐王朝廷阵营,也不乏宰相卢携这样的一些能人,可惜的是唐僖宗昏聩无能,田令孜等阉货把持朝纲,没有让能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致。

这个时候朱温只是军中的小头目,因为屡立战功逐渐崭头露角,他打仗很卖力而且不要命,每次都冲在最前面,是一名先锋队员,相当于敢死队成员,当然一是他人特别灵活,二来也是命大。在安徽攻打一座县城的时候,因为久攻不下当官的都开始慌了,朱温让人拿云梯架好,自己远远助跑冲过来带头爬上城墙去。唐军守城士卒围过来和他拼杀,被他接连砍下几个脑袋丢下城来,义军士气大振纷纷冲上城头,才啃下这块硬骨头,进城之后黄巢下令打开官府仓库,有什么拿什么,充当部队的补给。打完这一仗之后朱温被任命为队长,其实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他每前进一步都是靠脑袋拴在裤腰带换来的。

朝廷调整战略部署之后,周边各州县的军队逐渐对义军形成包围之势,高骈是唐王朝后期的名将,几次把义军打得大败,差一点就全军覆没。黄巢一看势头不对劲,硬拼下去迟早要被高骈灭掉。有谋士向他献计策:

眼下高骈来势凶猛,不能和他拼消耗。不如先假意请降,先缓解一下当前不利的局势,只要我们一请降,田令孜怕别人抢了头功,势必会排挤高骈等将领,趁朝廷内部争斗之机,我们再寻找新的机会。

但是如何实施还是关键。黄巢觉得有道理。

 “高骈从西南面而来,我们如果马上送上降书,朝廷以为我们不堪一击,势必会加强攻势把我们一举歼灭,对我军不利。目前我军应当趁北面空虚,挥师北上冲杀一阵,显示出实力然后再送去降书,这样我们谈判的本钱就多一些,即便真降也能捞个好价钱,镇守一方拥兵自重,依然可以做我们的土皇帝,不受朝廷节制。

黄巢听取谋士的建议挥师向北,一直杀到黄河南岸,显示出极其强大的攻击力,然后派人献上降表,表示希望能够得到一个节度使的官职。宰相卢携坚决反对纳降:

眼下高骈的大军屡次打败贼军,正是一举歼灭黄巢乱党的大好时机,岂能错失。况且黄巢绝不是真心归降为朝廷所用,一旦纳降封他为节度使,朝廷想要再次剿灭他就不合情理,他依然拥兵自重,以后再想彻底灭掉这帮匪患就难了。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999436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