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独臂村医 第十五章 授牌长寿旅游村 县长赞佩村医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签约作家 何开纯    阅读次数:23039    发布时间:2021-11-02

 

好!好!台下响起一片呼叫声,这声音发聋振聩。

赵县长心想,今天颁奖有趣,形式新颖,染房门口吹笛子,有声有色。

村旺看见赵县长脸上露出笑容,他把目光投向干爹,心里说,干爹,你真行!有创意,效果好!

谭部长更是喜出望外,他不知道如何是好!红着脸,伸出大拇指!不停地说,妙招!妙招!

颁发奖牌后按程序是赵县长讲话,然后表演节目。可这时的赵县长有了新的想法,他叫秘书转告王局长,他最后讲话。

演艺台上的表演别开生面,节目不多,就几个,时间也不多,就一个小时,表演者全是八十岁以上老人。其中“威风锣鼓”、“金鸡独立”特别精彩,穷人养画眉,越看越神气。

打击乐是一门由人操作物体相互击打,碰撞而产生音响的非乐音艺术类型,广泛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之间。

中国传统的打击乐,无论戏曲、民乐合奏或民间锣鼓,主要由鼓、锣、钹(含镲类)三大件构成。鼓乐有文鼓和武鼓之分,亦有文武结合的许多套路(牌子)。文鼓灵活多变、细腻流畅,一般称为小敲小打。武鼓气势磅礴,撼人心魄,是典型的大吹大擂,它文武结合,兼而有之,常见于广场或其他公共场合演奏,难度不大。只求阵容的为“大众鼓乐”。反之,结构复杂,编排新颖,演奏技巧高难度的称之为竞技鼓乐,这类鼓乐大多在剧场演奏。

装束有传统鼓乐服装和现代鼓乐服装之分,传统装束不分男女,以武术的短打服装美化、包头、对襟、扎腰带、着布鞋。现代服装种类很多,常为中、西结合中长袖上衣与下裳(裙)连体组合为裙衣。

鼓形有盘鼓(偏形)、战鼓(桶形)、大堂鼓(花盆形)、小堂鼓(小桶形)、板鼓(戏曲羊皮鼓)。从鼓的大小来分,战鼓最大的直径可达1.2米,其他有挎在身上的和非挎身上的,大小种类很多。

演出的第一个节目是“威风锣鼓”,曲词是“秦王破阵”、“龙腾虎跃”、“十面埋伏”。

一开场,二十个头包白毛巾,身穿白对襟武打汗衫,腰扎红布带,脚配短打薄底快靴,粉红脸的鼓锣手一齐走上台,台上八个1.2米直径的战鼓排成两排,八鼓、四锣、四钹、四镲。

二十人向观众拱手鞠躬后站在鼓乐前,手握鼓棒,锣、钹、镲。只听一声起音鼓响,顿时有节奏的鼓声、锣声、钹镲声混响在一起,时高、时低、时激、时弱,似战场、似进军、似龙腾虎跃、一派磅礴气势,震撼肺腑。二十双手灵巧多变,二十条红腰带形如雀跃、二十张白毛巾摇来晃去、二十张笑脸耐人寻味,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支耄耋鼓乐队,其中还有一半是老妪。

演奏一结束,鼓停掌声起,场上“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欢呼声混和着掌声,如炸雷声划破长空,飘向远方。

《威风锣鼓》后,独臂表演了“金鸡独立”。他先是独掌着地,身体倒立,像一根竹竿。后又是一指着地,金鸡独立,全场掌声经久不息。

其他节目,如竹竿舞,芦笙舞、太极拳、京剧《红灯记》、《沙家滨》选段亦毫不逊色,观众赞口不绝。

王局长在演出结束时,脸上充满喜悦。他高声说,各位领导,各位观众,今天的节目很精彩,但是,还有精品在后面,会后请大家到天鹅湖观看民族村绝技——独竹漂。现在请赵县长讲话。

赵县长在掌声中走上演艺台,他神色怡然,大声说:

同志们:

对民族村的发展,我听过汇报,事迹很感人。今天我亲眼目睹了民族村发展变化,确实名不虚传。刚才受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委托授予民族村的五块奖牌,我觉得名副其实,值得学习和推广。

今天我只想讲一句话,民族村是人杰地灵村。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人杰地灵”的解释,“人杰地灵”是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区。

民族村这个长寿村,天鹅湖这个国家4A级风景区的来历,如果没有独臂神医能行吗?听说他刚解放初就倡议全村戒烟,免费为村民治病,建家庭健康档案,兴办医院,后又办医养院。把人口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人口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三高变三低。建房不准乱砍滥伐树木,保护天鹅湖景区生态资源。以精湛的医术,切实可行的养身之道让村民延年益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难得呵!这些事老县长、老部长感同身受。

在民族村是人杰带来地灵,地灵引来游客,游客就是上帝,上帝就是财神。归根结底,除了感谢党的政策外,民族村还得感谢独臂神医。希望大家向独臂神医学习,学习他把民族村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当成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我希望大家在独臂神医的精神鼓舞下,把民族村建设、发展得更快、更好。最后我还要补充一句,民族村绿色旅游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很好,希望下步红色旅游齐头并进,把凤凰岩风景区作为升级版来打造。广泛宣传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时牺牲的革命烈士英雄事迹,为其树碑立传,建成革命教育基地,让红绿旅游相得益彰。我的发言完了。

赵县长短小精焊的讲话,说到了民族村人的心坎上,说出了老县长和老部长的心声。老县长和老部长两人站起来,带头鼓起了掌,掌声淹没了整个会场。

民族村因满山遍野生长着竹子,被称为“竹海”。竹子中多为楠竹,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居竹屋,用竹具、食竹笋、穿竹鞋、坐竹椅、睡竹床。他们编织竹席、制竹扇、织竹帘、雕竹根、刻竹画、生产出许许多多千姿百态、工艺独特的竹制品。

生活在天鹅湖周边的村民,为了方便相互来往,常以竹筏(把几根楠竹并排连在一起)漂浮到对岸。

独臂神医为了增加天鹅湖的神秘感,他首创了用一根单楠竹漂划的“独竹漂”。“独竹漂”经过不断演练,发展到了人在独竹上可以表演各种姿态和动作,用独臂的话来说,民族村“独竹漂”既可以显示出民族村人强大的生命力,激发人们征服自然的精神和勇气,还可以通过“独竹”漂手的各种技能、技巧表演,彰显独有的趣味性和独特性,能吸引更多游客,增加天鹅湖的知名度和神秘感!

这次天鹅湖“独竹漂”表演的漂手全是苗族花甲老人。二十人穿着游泳衣,头扎白毛巾,腰系红绸带,手持小竹竿,赤着脚早早等候在岸边。

当《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优美音乐奏响时,二十名漂手紧握手中的小划竿,整齐地跳上各自的竹杆上(每人一根大楠竹),有序地开始精彩表演。

第一轮技能表演是“乘风破浪”。漂手各自为阵,表演的是,正划、倒划、转身、滑行、跳竿、挽竿等不同动作。漂手有时如湖上飞人,水上天仙。有时如神兵天降,水上飞兵。有时如水上飞燕,停竹仰天。动作自如流畅,蔚然壮观,赢得岸上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第二轮是团队表演。团队表演主要是体现队伍的整齐性,动作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比的是速度和耐力。表演中三三编队、五四交叉、你追我赶、双飞燕、跳龙门、大团圆、竿上花等技巧和花样极为壮观。

赵县长边看边想,啊!原来有名的“独竹漂”发源于民族村,发明人竟是独臂!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第三轮是“抢鸭子”。鸭子是水上的浮游飞禽,善游善飞,平常休想凭借一个人的漂游技能捉到它。在“独竹漂”竞技表演中为了展现运动员激烈角逐,顽强拼搏的精神,人们常在鸭子的脚和翅膀上拴上一根长短适度的绳子,让鸭子能飞,不能高飞,能游,不能快游,有意让大家追抢。

“抢鸭子”的游戏规则是,鸣笛抛鸭、鸣笛起竿、再鸣笛抢鸭,以抢鸭多者为胜。

当第一声口哨声吹响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把鸭子抛入湖中,鸭子惊恐中直往湖心游,顿时满湖鸭子。鸭子的扑打声,鸣叫声,人们的欢呼声填满了整个天鹅湖。

第二声口哨是预备,提醒漂手做出起竿姿式。

第三声口哨一响,只见二十根楠竹、二个条红腰带、二十支划竿像射箭一样直扑鸭群。惶恐中的鸭子乱飞、乱跑。追赶声,鸭子的惊叫声,漂手的吆喝声,上千名观众的呼叫声混杂在一起,满湖喧闹声。叫花子捡金子——高兴得要死。

独竹漂表演结束后,赵县长和前来参加会议的县、乡领导在独臂、村旺、沈力的陪同下,参观了民族村医养院。

民族村常住人口2601556人集中居住在民族村农民新村。新村地址距离原街道一公里,四周矗立着八座小山,形成八卦方位,构成八卦图。医养院位于新村中心,向外发射八条街巷,这八条街巷街街相通、巷巷相连。街连巷、巷接街,三街九十九巷,成为一个完整的九宫内八卦。这八卦中的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街再也不是过去的窄街,巷再也不是原来的小巷。街面二十四米,主要分布的是宾馆、酒店、商铺,一律高楼大厦。巷宽十八米,以住户为主,全为一楼一底的黔北民居风格。街巷绿树成荫,住户多为一户一院,一园一景,房在林中、人在绿中、村在景中。民族村新区在游客眼里是个“没有围墙的公园”。

医养院呈“大四合院”,前面一幢七层电梯楼房为病员区,设有各类科室,住院床位,设备齐全,一般乡镇卫生院无法比拟。医养院大门设在病区底楼,车辆可自由进出,没有门卫。进大门后左、右两幢养老楼,套房相互对应。每幢楼两个楼梯间,六层24间套房。最里端是独臂别墅,一楼一底,鲜竹篱笆院门,一道绿色屏障,别墅里同独臂住在一起的一共是四位老人。民族村村民享受的是全民免费医疗,医养院人员一律保吃、保穿、保住、保治病。用独臂的话来说,加上保高兴,属于“新五保户”。

四合院内有一个大花园,融休闲、娱乐、观景、保健、休养与游玩为一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可谓一步一色,步步换景,世外桃源中的世外桃源。正如一首打油诗所说,花如云,柳成行,阳雀欢歌任飞翔,家家户户清秀飘,温馨院落喜洋洋。

参观完民族村农民新村和民族村医养院,高县长笑着对谭部长说,赵县长总结民族村人杰地灵这句话精辟!没有独臂,肯定没有民族村的今天。

老部长笑着拍了一下老县长的肩膀,撬起大拇指说,是啊!独臂简直是人精, 屋梁上挂暖壶,高水平(瓶)。

这次高县长和谭部长陪同赵县长来民族村参加授牌仪式的时间是200551日,时年独臂九十岁。

县长到村代颁奖,世外桃源远名扬。

独臂村医功德高,县长“人杰”作赞赏。

要求增加红色游,不知下步又怎样?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8327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