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情侣春归来》第一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罗一民    阅读次数:53583    发布时间:2022-11-22

内容简介

江波和海琴是一对在城里长大的苦情人,并且都是城里的独生子女。由于两家父母在那个一九四九年就读到高中,解放后接着进入新政府管理的高等院校学习的高级知识分子。尽管他们两家原本是由解放前转变过来的旧式家庭。因一心具有爱国思想,因此当初没有选择跑到东南一隅的台湾岛去过着逍遥自在的贵族生活,而是选择留在大陆,就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此,先讲讲海琴一家。海琴的父亲叫海彬,是解放初从省城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因为专业功底都深,仅仅工作不过两、三年,就有幸跟着医学界考察团奔赴欧美强国参加血红蛋白学术研讨会,回国后深得领导重视,很快升任医学界领军代表了。从此在工作上开始蒸蒸日上。至于海琴的母亲李秀兰,本是五十年代初从省大中文系毕业,虽然开始时是被分配到市一中任教。就因为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缘故,工作两、三年后,也很快得到领导调到市属一所大专院校任教了。然而,就因为老公海彬一向坚持真理的缘由,时间仅翻到一九五九年,海彬便被打成“右派”而开始成天挨批挨斗了,其老伴李秀兰也跟着受牵连。直到过了三年多,才得以平反昭雪。六十年代文革一来,又同样挨批挨斗。

至于江波这一家,虽在五九年并未被打成“右派”,但翻到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时,江家的命运可以说,比所有落难的众多知识分子家庭都还要悲惨。因为,江波的父亲从一九六八年冬起不仅落职,还被抓去坐牢了三年多时间。好端端的化工专家呀,就这样不幸遇上文革而不仅耽误了科学研究,连家庭成员也竟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悲哀呀。

新中国为何竟有文革这一政治运动?幸亏党和国家会关心苦命人,仅翻到一九七三年春天,因为有本单位领导在主管领导面前尽量为他们说情,再加上国家确实也亟需有真才实学的人来为人民服务,真正需要像他们这两家科技人才来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何况他们不仅因为坚持真理而心力交瘁,还因为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竟在文革中损失亲人仍无怨无悔地追求科学真理,这种执着精神直接感动了“上苍”,感动了高层。上级领导不得已在那个七三年春天,为苦命人提前解除了“枷锁”。

而这年夏天,海琴已在城郊农村学校初中毕业了,开始转到城里的市一中读高中。因为他们海家人好不容易获得党和政府的重视,他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于是,从海琴转到城里读书后,她多么珍惜自己这段青春期的学习机会。恰巧,在这一年的夏天,江波也同样在近郊的乡校初中毕业了,也因为有科学家老爹的辅导和老师同学以及父母单位同事的帮助,他江波自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市一中去读高中,幸好也跟海琴就读一个班,成了同班同学。由于两个同命相连,仅接触不到几个星期后,就互相看好,而且很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以说,他俩已开始达到“生死相守”的地步。然而,当他们高中毕业后,两人对职业的追求又不一样了。海琴报读了师范类中文本科院校,最终选择了教育事业而留在城里担任中学教师了。

因为,在她心目中,她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不能远离父母到几千里远的省外去工作。但他江波的想法是,生为男人,当志在千里,何况父亲也支持他先到边远地方去锻炼,将来才会对国家有更大的贡献。

因此,他从林业大学毕业后,首项择业就选择去了新疆某一林场上班。按他江波的想法,他要用三至五年,甚至五至八年在新疆安心工作,他愿意用自己微博的知识为新疆的林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生为女人的海琴年龄却越来越大了,她很担心自己这朵花很快就会凋谢。就因为她对他江波日比一日愈加思恋,终于在那么一天弄成了相思病。她海琴三番五次催促她江波快回来抽时间结婚,而他江波的回答是,他的工作一直没有搞出什么成就来,是不是可以再缓缓一段时间?但她海琴掉泪了,她已过了三十岁,再等等不是要变成“老处女”吗?可他江波这样答复说,亲爱的,不会让你等得太久了,顶多一年半载。这时她海琴哭了,就是三个月也太长了。他江波只好如此答复,那咱们就定在“三八节”吧。


(正文)

 

第一章

 

头顶上那一片湛蓝湛蓝的高空,今儿清新得一目了然。本就荒凉的远村近寨,此时也显得风景绮丽。一个不大引人注目的西部高原省府所在市,今天却格外活跃了起来。看,闲散无聊的人们,成群结队地在柏油马路上来来往往穿梭过不停。要是逢上礼拜天,恐怕车子都难通过哩。一路上老老少少,特别是年轻人实在太多啦。瞧吧:蜿蜒如蛇的穿城河,常年流水淙淙,正映衬着粼粼波光时隐时现的河滨,极有旋律地配合着四季如春的公园欢唱。任你看随你瞧吧,何处没人呢?再请看看城郊居民们,哪儿不活跃?连井边浣衣队抢水打桶的镜头也显得多么热闹。就是城边菜农们的那些大姑娘家也是每天早起,成群结队担水挑粪飞快地跑,就连北山寨河里撒网打渔的也是急得要命了。

就连从西街通往城郊去的那条泥泞巷道,近日也变得繁忙起来,特别是那条走南岭村的,也不得不见到许多人每天都在奔忙着碌。曾记得数日前,还不曾见到猪、狗胆敢溜达过去哩。至于它的历史,土著居民谁不很清楚哟?这些泥泞路常年不曾给阳光晒干过,也没曾到见到有人从上面随便用脚底板踩踏过,因为这儿到处是坑坑洼洼的。

就连从冬季起就泡着水的烂坝田也始终比不上它,因为,只要把脚板踩下去,哪怕再高再厚的脚底板也全给陷进去了。就是那脏得不能再脏的稀泥还滑溜溜的从脚趾缝冒上来。嗨!只要一提到此方面来,它的“罪过”哪天才诉完哟!就哪怕是通向北桥河寨去的那条小路,它大多数时间都还算干的那条小石子路,只要一下起了雨来,就简直寸步难行啦,甭说前些日子还正处于“烂冬”哩。

如今,早是新春三月了,时候毕竟在慢慢地步入暖春。城郊野外的农田里,稀疏的麦苗也渐见抬起了头来,北门桥下穿城河里已传来了潺潺的流水声,郊外野草遍地生花。当地居民房前屋后的牵牛花也纷纷抬起了“手”。瞧,那原本显得光秃秃的东面沙坡上也闪现出一片片绿波碧浪,西南边上那座小土丘上的枯草也复活过来了。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错的,昨年从十月间就枯死了的西岭山茶花,不是又结起了受人尊敬的“果实”?小枝丫上还漫开起了红红白白的小花哩。若让唐人李白看见了,必题诗不止一首,如此说来,莫不真是“冬去也,春又回归人间”?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746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