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情侣春归来》第八章、第九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罗一民    阅读次数:43592    发布时间:2022-12-09

 

第九章

他们三位“老前辈”在大街上急着地跑,跑了好几段大街,又掉转“车头”往小胡同里钻,他们三位老人寻来找去,可都没见到她海琴的踪影,他爹江东同他海家老两口都很着急。他暗想默思:她海琴是自家儿子害的,要是她海琴今天寻短见了,他江家难道不负一定的法律责任么?噫,真够缺德的逆子,好个伤天害理的逆子,只要你回了家来,老子一定不会放过你,老子一棒砸死你算了,你呀!他江东的心里话都几乎从嘴里蹦出声音来。他江东边流着泪边跑着骂他的儿子江波道:嗨,你这逆子,竟敢做出这样的事来!你他妈的呀,只要你踏进了老子的家来,老子捶你不死就不是人。贼子呀,老子只要碰上你,看老子踢你死不死,保证三拳就保准打死你这狗东西,今儿个就算老子不亲自去抓你,也至少要打个电话先把你告到公安局去。你这厮儿呀,老子一定要揍死你,要好好地教训你一顿才出得了这口恶气呀。三位老人在小胡同里,在大街上,在小幽巷里胡乱地找,可也总找不到她海琴的踪影。于是他们又转到湖滨里去找找可也总是找不到人。接着还到最近一点的河边去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但去这个地方对于她海琴来说也仍然无影无踪。就是说,凡是能找的地方他们都找过了,可是,凡认为只要有一线希望的地方他们三位老人都找过了,他们到过了好几个地方都没用。最后他们决定四通电话,要求当地人帮忙,他们还时不时询问过路人,人家都说认不识或不晓得,最后来他们才从一位中年妇女口里知晓,因为那位“路人”这样说:我倒见着一位小姑娘十八、九岁左右,在北河滨公园长亭里放声大哭,我见她眼睛都似乎给哭肿了,还老是不会停下来。我见到有好些人曾问过她,可她都总是不搭理,只会接着往下哭,继续往下流泪。人家好心安慰她,她也总不愿听。大家都觉得无法。有好几回她都竟要从亭子上跳下湖里去,只因一群青年紧紧地拉住她不放,且个个也都规劝她,都叫她别老在伤心,以免弄坏了身子。可她就是总爱哭过不停。规劝者都说,只要他们一放手,保证她准即刻跳下河去。不过,我相信他们不会松开手的,你们是她的亲人吧?现在你就赶快跑去,我还有点事要急着去办。这位中年妇女说过就真走了。

她的父亲江东很感激地说:太谢谢你啦,好同志,您算搭救了她的一条命,我们改期再好好地感谢您啦。

她的母亲李秀兰也急急忙忙地对这位中年妇女说了一些感谢的话。她的父亲海彬也向人家挥挥手,对人家说了几句感激的话,此时,这位妇女便高兴地催促道:你们都快走了吧,我---小小意思。

于是他们三老三步并两步急急地跑,约需半个来钟头,他们一行人才跑到河滨公园北面来。他们抬头望望眼前的园林,远远地见到一个亭子上站着一大堆围观的青年男女,海彬、江东、秀兰三人猜想,那“热闹”处必有一个人在其中“引人注目”,三位老人即刻奔了过去。待跑近长亭,年轻人一齐转过脸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这天,他们正急促地喘着粗气。连毛发都冒出了汗珠子在掉下来,大家心里暗暗猜想:三位当家长的肯定有什么急事------他们听到了人群中还有一位少女的哭声,三位当家长的更没什么可多考虑的了,只顾没命地往人多的年轻人这边挤过来。大家都惊呆了,谁也没说什么话,大家纷纷闪到一边去,让出一条路来。这时,他们三位家长这时才真正看清楚哀哭者就是她——海琴。他们还见到有两位姑娘正按着她的臂膀。当妈妈的李秀兰扑过去,两位当“爸爸”的也扑了过去,说:阿兰,好孩子呀,我们找你找得好苦呀,你咋要这么做呢?她更是泣不成声。他们老的看看她那种“派头”,已实在真够让人痛心了。这时有几位女生也扭了脸过去悄悄抹泪。他的父亲江东这时也蹬下身去,并苦口婆心地规劝起她海琴别寻短见,无论如何也该谅解了江东和他的儿子。她海琴看着老人们都如此为自己的终身大事很着急,都在恳求她能尽快回到父母亲身边来。这时,做父亲的海彬也不得不淌下了心酸的泪水,就是当妈妈的李秀兰更哭得没完没了。她李秀兰的心此刻更感到“负疚”啦。她海琴理解了,于是慢慢地用手擦干泪痕站上来,点头答应了愿跟老人回家去。这时候,当妈的秀兰也对她海琴痛苦地说:好孩子呀,都早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可你为何不跟老人说说呢?不跟我讲也得跟你爸讲都行嘛。连她的父亲海彬也这样对她说:只要你讲了出来,咱们不可以再好好地商量么,你难道连爸爸、妈妈都不相信吗?

他的父亲江东也颇为感慨着说:是啊,两家本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呀。

当孩子妈的的秀兰此刻哭了又停,停了又哭着说:阿兰呀,我的孩子,你千万不能寻短见呀,老人连看你都还没有看够呀。你咋就忍心离开了我们而独自远走高飞呢?母亲越说越显得痛心。

她的父亲海彬这时也声嘶力竭说下去:小兰,你这样做,只能是害了自己,人的生命可是革命的本钱呀,你的远大理想都还没有实现哩。

她海琴想了想,自感觉得她确实也真够为老人的话感动不已。她觉得她实在对不起了爸妈,她真的不该这样做,很不应该这样做呀。不过,事已至此,她又咋该挽回这个面子呢?她只好向老人们陪话道:爸爸、妈妈,伯伯,你们就别再为我担心了,我不想死了,我这就跟你们老的回了家去,走吧。她海琴扶起妈妈站上来,又两手拉起了他父亲江东的手。她觉得这实在够难堪死了。但他江波的父亲江东仍然放心不下,继续对她说:小兰呀,你千万不能这样做,不管怎么样,都是那逆贼惹的祸,都是那小子害你。我这当他爸爸的真对不住你,是我不会教育他,你就原谅了我吧。也请你安心跟你爸爸,跟你妈妈回了家去吧。我们老人都真够为你的事好伤心,我们都希望你千万别离开了我们,你要是离开了我们呀,我们哪能安心工作下去。你就安心跟我们回去吧。老人此时此刻就是这样几乎哀求了她海琴。众青年也几乎这样规劝起他,大家都说了年纪轻轻的正是好活下来的时候。就算你是真“浪子”也要回头是个宝呀,何况于你还是个满怀着远大理想的有志青年哩。连大伙也更盼望着她千万不能寻短见。她海琴的父亲也如此对她说了:好孩子,跟爹娘回了家吧,你要是这样突然性死去,我们老人也跟着活不成了。老人谁都苦口婆心地在规劝起她海琴。慢慢地,她海琴不再任由泪水随便流淌下来。她海琴真为老人的规劝话大受感动,于是即刻站上来,说:阿爸、阿妈,那咱们就回了家吧!伯伯,您老也不必为我担心啦,刚才是我太荒唐,是我太不会考虑什么后果啦。

“既然这么说,那咱们就安心回了家吧。”妈妈看着她海琴说。就连他的父亲江东也这样规劝起她说:是的,咱们就回去了吧,回去了咱再好好谈谈。

于是,三位老人陪着她一同抹干了眼泪,便准备回了家来。海琴回望着众青年,对大伙点了点头。而她的母亲李秀兰也车转头安慰起这伙曾搭救她的年轻人几句话,两位“父亲”也向他们这些年轻人表达最诚挚的谢意。他的父亲江东甚至还向他们拱手致谢,说了:是你们救了她,我们永远忘不了你们。我们现在要回去了,希望各位好朋友能到我们那儿去走走。旁边人就是这样还听到他江东唠唠叨叨的说了很多话。

众青年听了这些老人的话,大家很是感激着他们,于是大伙儿异口同声地说:没啥的,伯伯,伯母,我们要感激你们才是哩。众青年就是在笑声里走散了。三老“押着”她海琴一齐回到了她的海家来。各自仅仅找到一张小方凳落座后,三老便开始对她问长问短了。她很后悔她这一天的行为,于是这样对老人们说:我实在对不起了爸爸、妈妈、伯伯,可是,那老脾气总改不了没办法。老人们这一时便问起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咋这么急?她不说话,他江波的父亲江东倒是看过了信,当然对此事他也知道个所以然的。因为江东从儿子给她海琴来信的字里行间,已多少明白了具体事由的深浅。于是便不得不急忙阻拦起她的双亲对她海琴的再加盘问,因此也这样向他海家老两口“解围”道:你们就别问孩子啦,都怪我家那不争气的畜牲,就怪这缺德的该死的畜牲。当爹的江东恼恨地痛骂起自己的儿子来。海家两老听了,略微惊奇地问:江兄,你为何要这样咒骂儿子呀?他可是咱两家仅有的一个独子呀。

但他的父亲江东更觉得如同万箭穿心一样痛,认为此时的他呀比挨一斧头劈开更难忍受。他江东于是又愤愤不平地说道:你们两老都别说了,他已不是我的孩子了,这个逆贼呀,罪该万死。骂人的江东还咬牙切齿的。

“为什么?为什么你要这样诅咒孩子?”她的父亲海彬疑惑着问道。

“你们看看他的罪恶吧,就是这厮儿害了我们的小兰。”江东骂着还顺便将他给海琴寄来的信件从衣兜里掏出来拍在他海家的桌子上。海家老两口先后看了这封信,都无不倒抽起了一口冷气。这时她的老妈秀兰都连连叹气,当爹的海彬也开始在大口大口地吸着闷烟,沉思着。三个老人谁都开始埋下头去不说什么话。并开始在自己内心头感到很“负疚”。稍顿了顿,她才说:他可能是受了别人的摆布才弄成这样的吧?可是他的父亲江东却仍固执己见:不是,信末的右下角明明写着他的名字呀,难道说这都是别人故意冤枉他?但她的母亲怕事情闹大,不得不赶忙“辩解”道:江兄,你也不能只会对孩子冒火气,他也许是被人戏弄了,我认为肯定有人在当中捣鬼,这孩子原本就是好人呀。紧接着她这当妈的李秀兰还一边看看字迹,一边看看字义再分析,再推敲,最后当妈的李秀兰如此说:江兄,您别再对孩子发大火了,小良可能是被别人害的,他一定是受害人。我认真看看了他写来的这封信,这一封跟上一封信的字体大不一样。你们过来看看吧,这些写得歪歪斜斜的字,都是模仿前一封信的,你们过来好好看看吧,有些字还跟上一封字迹大不一样。这时,连她的父亲海彬也点点头说:小良肯定被人算计了,一定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整治了。稍停了停,他又再重申:江兄呀!你不能再怪儿子,小良准让人给害了,就凭他信上的字迹就可推出。

“那依您两老的话说,就算不是他写来的,那又会是谁写来的呢?”江东对海家老两口说道。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752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