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山鹰》之第六章 靓苗妹幸逢善主 帅汉哥暗动春心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签约作家 何开纯    阅读次数:39678    发布时间:2022-12-19

 

老太太眼圈红润起来,似乎有两抹雾气在眼中凝聚,一会儿,热雾凝聚成泪珠,沿着两颊不停滚落。

雷明、轿夫、卫兵,更是齐刷刷向黄英投去敬服的目光。

路上,雷明不知是要进一步亲近黄英,还是自己说话算话,要讲赤水河河水为什么是红色的故事,他挨近她,轻声说:

黄英!赤水河的故事还想听吗?

当然要想听!我还忘了问你呢!快讲!

雷明向黄英讲述起了赤水河的故事:

从前,赤水河是一条小小的溪流,溪沟源头在万山丛中。溪边住着母子二人,小儿子因为从小喜欢到溪沟洗澡,潜在水底常常半天不露出水面,母亲给他取名水龙。

一年,母亲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水龙当年10岁,聪明的水龙意识到:如果不尽快让母亲好起来,家里会揭不开锅。懂事的水龙,每天只好到溪沟网鱼熬汤给母亲喝。

有一天,一条大鱼向他游来,水龙高兴地把鱼捉回家,剖鱼时,意外发现鱼肚里有颗发亮的珠子,珠子不大,就筷头大小。开始,他没把珠子当回事,直接揣进衣兜里,忙着为母亲煮鱼熬汤。等他忙完事,伸手去摸珠子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衣兜里有了一衣兜银圆。水龙觉得这颗珠子很神奇,把它放在米缸里,米缸尽管原来只剩下见底的米,第二天就变成满满一缸米。把它放在盐罐里,盐罐原来哪怕只剩下一小撮盐,第二天也会变得满满一罐盐……他把这件事对母亲一说,母亲惊喜万分,说:

儿子,老天有眼!这是宝贝……

水龙家有了宝贝,不再缺吃少穿,母子俩开始筹划起修房造屋的事。

家中有金银,隔壁有戥称。水龙剖鱼得珠,让地主知道了,带着一帮狗腿子来到水龙家,死活要水龙交出宝珠,说什么,山山水水全是他家地产,山里、水里宝物也是他家的宝物……

水龙知道,地主外号五步蛇,毒辣透顶,他两难选择,不交出宝珠吧,可能性命难保。交出宝珠呢,母子俩又要受穷。最后,他决定来个两全其美,既不交出珠子,又保全母子俩性命。

水龙知道,珠宝闪闪发光,放在屋子任何一个地方,都容易被地主发现,怎么办?思来想去,只好把宝珠含在嘴里。

地主指使狗腿子翻箱倒柜,到处搜查,就连屋内屋外都翻挖了一遍,始终没有找到珠宝。

地主无奈之下,把水龙吊起来,硬逼着水龙交出珠宝。

水龙矢口否认家有珠宝,是人们误传。地主哪里肯信,一阵阵毒打,打得水龙死去活来。

地主临走时对着水龙母亲说:

明天再不把珠宝交出来,我连你一起吊起打,剥了你们母子俩的皮。

俗话说:三两黄铜二两福,多一两都压得哭。水龙苏醒过来,母亲含着泪水对儿子说:

儿子,看来我们没福气享受这宝物,就给五步蛇吧!珠子是身外之物,只要你长大成人,我们也穷不到哪里去,这世道是人家有钱有势人说了算呵!

水龙愤愤不平地对母亲说:

娘!不是我舍不得珠宝,的确是身外之物。但是,他五步蛇凭什么要欺侮穷人?我宁愿死,也不愿把珠子交给他。

其实,水龙在呻吟声中,自觉不自觉早已经把珠子吞到了肚子里。

说也怪,母子俩正在对话时,遍体鳞伤的水龙感到肚子像火一样燃烧起来,口渴无比。母亲忍着病痛,翻身起床给儿子舀来一瓢水,水龙接过水,一口喝下,又舀来一瓢水,儿子又一口喝下。结果把水缸里的水全舀光了,水龙仍然不解渴。母亲没办法,只好扶儿子到溪边去喝溪流水。

水龙伏在溪边喝水,身子像破裂了一样,鲜血一滴一滴往溪水里滴,把溪水给染红了。不一会,血水越流越多,小溪变成了红溪,红溪变成了红河,儿子来不及往岸上爬,一跤掉进了河水中。

水龙想到父亲被地主逼租逼死、想到母亲积劳成疾、想到自己被毒打、想到地主像豺狼一样欺侮穷人,气不打一处来,禁不住大吼一声:

我要报仇!

瞬间,水龙头上长角,身上长鳞,变成了一条龙,龙赤鳞红须,昂首挺胸,怒目圆瞪。

水龙形成之时,天空闪电像一支金箭迅速穿云破雾,“咔嚓”一声巨响,惊天动地。刹那间,雷电交加,狂风夹杂着暴雨倾盆而下,满山遍野山洪四起,可谓天助水龙,水护龙身。

水龙头一扬,尾一摆,向地主家冲去。哗啦啦!洪水护着水龙,地主庄园顷刻被红水吞噬,地主和狗腿子眨眼之间被淹没在红水中。小溪变成了大河,清水变成了红水。

这时,水龙的母亲心疼儿子变成真正的水龙离开自己,大叫一声:

儿呀!你回来!

水龙听见母亲的呼叫声,回头朝母亲一望,结果,水龙头撞在大山上,一下子撞塌半边山头。

母亲又叫了一声:

儿呀!快回来!

水龙又一次回头,“轰隆隆”又撞塌了半边山头……

结果,水龙的母亲接连喊了六六三十六声,水龙回头三十六次,接连撞坍三十六个山头。赤水河三十六座半边山,三十六个望娘滩就由此产生……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1303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