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专题策划 >> 征文 >> 正文

“颛顼故里•阳光米易”散文征集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米易县文联    阅读次数:73714    发布时间:2023-02-28

 


米易县情资料

 

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幅员面积2153平方公里,辖7个镇4个乡和86个村(社区),总人口23万人,有汉、彝、傈僳、回等26个民族,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天府旅游名县、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村改革先进县等殊荣。

区位优势明显。米易地处安宁河谷,北距成都520公里,南距昆明370公里,攀枝花和西昌机场均在1小时车程内,西攀高速公路、成昆铁路及复线纵贯全境,是四川通往华南及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重要节点。

自然条件优越。米易地处北纬26度最宜人居带,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年均气温21.3℃、日照2700小时、降雨量111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4.3%,是天然的“大地温室”和全国少有的热作区,一年四季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瓜果飘香、空气清新,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是中国天然氧吧和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十佳示范城市。

资源禀赋独特。境内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达50余种,钒钛磁铁矿和花岗石储量分别达50亿吨和1.2亿立方米以上,铁、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0%、25%、37%。县境内有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条,平均水资源总量11.95亿立方米,有54个中小水电站,年均发电总量4.4亿度。动植物资源丰富,查明的动物有5纲、29目、175属、264种,植物资源有272科、703属、1838种。

文化资源丰富。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颛顼龙洞、4A级旅游景区米易傈僳梯田、风光迤逦的龙肘山万亩杜鹃、古朴典雅的清真寺望月楼、历史悠久的何家坝遗址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傈僳族约德节、织布技艺、刺绣、舞蹈“斑鸠吃水”、葫芦笙舞等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认定为中国颛顼文化之乡和中国傈僳族祖居圣地,素有“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的美称。

产业特色鲜明。米易早市蔬菜、早春枇杷、晚熟芒果等特色农产品具有“早、稀、特、优”的特点,“阳光米易”特色农业品牌享誉省内外,是全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国家级“南菜北运”基地、首批省级农产品特优区,被纳入“十四五”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米易县稻菜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初步形成现代新型矿业、钒钛深加工、新能源及储能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特色建材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按照全时、全龄、全域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冬日暖阳、夏季清凉”康养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米易阳光城被评定为省级康养旅游度假区。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3亿元、增长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5亿元、增长8.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亿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20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0元、增长10.2%。

2022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37亿元、增长2.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7.6亿元、增长9.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56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6元、增长7.1%。

 

米易县稻菜现代农业园区

 

园区规划面积602.7平方千米(约90.4万亩),涵盖全县安宁河流域的丙谷、撒莲、攀莲等7个乡镇32个村,耕地面积16.15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11.68万亩、占比72.3%。标准化钢架大棚6.1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7%,农产品初加工率达80%以上。园区主导产业为优质水稻+早春蔬菜,主要采取稻菜轮作、粮经复合等耕作模式,建成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蔬菜种苗繁育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6个,年蔬菜种苗繁育能力达1.2亿株,园区综合产值67.7亿元。2022年1月,米易县稻菜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示范片项目2020年在米易新山傈僳族乡试种,2021年9月28日经省级现场验收攻关片平均亩产1085.99公斤,最高亩产田块达1179.09公斤。2022年在撒莲镇安全村继续开展试验示范,种植品种“三优2号”,种植面积32亩,计划攻关亩产1200公斤目标。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565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