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中的核心内容体现家国同构理念
5月初,踏着初夏的微风,位于金水区明理路的河南省档案馆新馆,4楼的老家河南家谱馆可谓是一座了解中原姓氏文化起源与发展的文化宝矿。
顺着馆内文化长廊和家谱馆7个展厅一一走过,一幅中原大地作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之地的宏大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家谱陈列厅中600多个姓氏、2万多部、20多万册全国各地家谱的馆藏量让人惊叹;姓氏独立展厅内,每个姓氏的起源与变迁、历代名人、历史功绩、文物精品和家谱等珍贵资料陈列详尽;家风家训厅中,祖辈们的人生智慧凝结在短短数十字之间,俯身查看展柜内的资料,“仁义礼智信”“耕读传家”“爱国”“孝悌”等家谱中的核心内容,不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家国同构理念的体现吗?
在“中国十大寻根基地”和中华姓氏树图示前,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孙氏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孙三治向记者介绍,河南拥有丰厚的姓氏、根亲文化资源优势。这其中不仅包括以伏羲、黄帝、女娲等为代表的人文始祖根文化,以张、李、刘、黄、林等为代表的根在中原的祖根文化,还有姓氏文化、河洛文化、移民文化和中原名人文化等。
站在被海外华人、客家人称之为“中原神器”的“神龙望君归”面前,老家河南家谱馆副馆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秘书长杨文杰说,2009年,河南发起了“世界客家播迁路”全球根亲文化活动,成为规模最大、里程最长,涵盖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全球性根亲文化交流活动。“神龙望君归”礼器,就是专门为此活动设计赠送给海内外华人华侨的特殊礼物,彰显了中原文化厚重。“老家河南家谱馆开馆时,全球华人寻根拜祖联合会赠送了一尊,希望我们这个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的又一重要平台,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姓氏文化是桥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相连
“家谱与正史、地志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之一,不同领域的学者,在研究民俗学、历史学、人口学、教育学、考古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问时,都绕不开对家谱的参考。”35岁青年学者孙凯强调,“研究姓氏文化,很多人只重谱系——当然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一个姓氏的精神面貌更为可贵。”
“在郑州(荥阳)一些老文化人中,至今仍为‘一门三进士,父子双翰林’而津津乐道,说的正是荥阳孙氏之须水孙庄一支。一门之内,科第联翩,诚一邑之盛事。”荥阳市文史专家陈万卿评价说,孙凯集多年心血撰写的《荥阳孙氏碑志文献辑绳》,为我们保存了诸多史料。如孙钦昂任广西学政时深入各州府考核生童,事涉兵燹后选拔人才制度;任福建兴泉永道时亲历中法台湾之战,事涉中外战争;主持郑西团练,筑寨于皇古,事涉清廷对捻军的平定;参修同治皇帝《穆宗实录》,更是国家大事。
“凡此类者,皆有关国家事体,非独为一家一族之事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当今中国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家风传承,彰显一个家族的文化精神面貌。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让我们赓续家训家教家风,弘扬中华姓氏文化。家国相依,命运与共。让我们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砥砺拼搏。让每个家庭不断向前进的脚步,叠加成国家的进步;让每个家庭不懈传承的家族精神,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