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山鹰》之 第二十二章 石顶山风云突变 游击队蛇犬皆兵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签约作家 何开纯    阅读次数:70147    发布时间:2023-03-26

 

毒蛇袭击,敌军惊魂未定,一支支火箭又射向树上吊着的蜂包,接着是一窝接着一窝的山蜂落下。山蜂满天飞舞,马蜂、牛角蜂、长脚蜂,蜂随风飞,见人就蜇!数以万计的大蜂、小蜂、毒蜂围着敌军嗡嗡乱飞,一个个被蜇得皮包眼肿。蜂比蛇还难对付,打,打不着;跑,跑不掉;躲,躲不开,束手无策。

轰!轰!轰隆隆!一颗颗自制爆弹又像冰雹般落下。

敌群中,血肉横飞,有的喊妈,有的叫娘,有的抱头、有的护腿,死的死,伤的伤。

上!

王老五见敌军阵势已乱,往黄黄头上一拍,大喝一声。

汪!汪!汪!

黄黄仰天三声狂吠,率先冲向敌群,紧接着,数不清的猎狗像一群飞燕,直扑敌军。

慌乱中的敌军,看见数以百计的猎狗冲来,一条条张着大口,腾空扑跃,狗还没着地,一个个就魂飞魄散,吓得脸色青一阵、紫一阵。敌军的枪,派不上用场,用枪打,没有目标;用枪托拦,狗咬枪托;用手挡,狗就咬手。猎狗聪明如人,一头对准一个敌军,一咬一个准。一名高大的敌军指挥官,见士兵一片慌乱,想稳住阵脚,枪往空中一举,“啪!”,一声枪响,大声说:

大家别慌!围住猎狗打!

喊声中,黄黄纵身一跃,直扑敌军指挥官,瞬间,枪落人倒,敌军指挥官颈部鲜血直流。两百多条黄狗、白狗、黑狗、花狗、公狗、母狗、趴耳狗、秃尾狗,一头头生龙活虎,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敌军一个个断指、断腿;腰出血、手出血、头出血。石顶山的猎狗最擅长咬猎物的头,恶狼难敌众犬,好手难拦双拳。这次,猎狗认为人头比野猪、山羊更好咬,一条条猎狗高兴得咬了一个敌军,又去咬另一个敌军。这时,敌人一张张哭丧着的脸,血肉模糊,无奈之下,只好抱头鼠窜、仓皇逃命……

王老五第一道防线,土法上马,使出怪招,目的是乱敌人阵脚,缴获武器,添加装备。王老五心里完全明白,石顶山游击队,论人,数量不多;论军事素质,普遍没经过专业训练;论武器,更不用说,枪不多,也不精良;特别是子弹少,又无后援,如果针锋相对,在大批敌军面前,肯定是鸡蛋碰石头,只好明争不如暗斗。

敌军撤退回营,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游击队用的是什么绝招?没见人、没见枪,镖箭是从什么地方射出?蜂、蛇从何处来?爆弹哪来这么多?猎狗又怎么会这么凶猛?心疑是天兵天将助石顶山游击队。

通过战场清理,缴获敌军步枪200余支,机枪1挺,子弹10000余发。敌军当场死亡50人,轻伤重伤不计其数。

原来,王老五率领的鸟枪队埋伏在猫耳洞、草丛中、大树上,用土法出击。枪是石顶山游击队的命,子弹更是命中之命,他们不愿乱放一枪,更不希望浪费一颗子弹。结果,不出王老五预料,没费一枪一弹,没伤一兵一卒,击退了敌人第一次大举进攻。

王老五对第一次伏击战有这样一首山歌:

魔高一尺气势汹,道高一丈降妖魔。

箭镖炸弹蛇与狗,阎王急画收兵符。

这次敌军遭遇游击队怪招阵,赤水、合江、叙永三县反动当局认为,石顶山游击队简直就是一群亡命之徒,占山为王,真要剿灭,花椒掉进米锅里,麻烦(饭)大了。

然而,国军与地方政府观点不同,认为石顶山游击队只不过是蝙蝠身上插鸡毛,不算什么鸟。论人员、论武器都不值一提,剿灭是迟早的事。

王老五使出软索套猛虎的绝招迎敌,在石顶山和大洞场群众心目中,铁匠夸徒弟,满口打得好。老祠长高兴得像寺庙里的木鱼,合不拢嘴。

心中有把量天尺,先量自己后量他人,平民茶馆赵黎明想法却不同,他认为,这次毒蜂蜇痛了敌人、蛇狗咬瘸了敌军、乱箭射伤了敌酋、炸弹炸乱了敌阵,敌人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重整旗鼓。地方武装、恶霸势力也会火上加油,参加围剿,弄不好,乞丐掉木棍,会受狗的气。眼前最要紧的是游击队势单力薄,需要补充兵员,屯集粮食,壮大游击队。如果敌人一旦封路封山,弹尽粮绝,眉毛上放鞭炮,祸在眼前。

赤水特支采纳茶倌意见,暗地里组织开展了一场为石顶山游击队增兵增粮活动。方法是:向小地主征粮,能说服,则说服;不能说服,就斗争,就打倒。人员组织呢,活动一律在夜间进行,组织苦大仇深的农民运粮,上山当游击队员。经过不懈努力,不到10天工夫,石顶山新增兵员近百人,囤聚粮食数百石。石顶山除三位病残老头外,成年人全部加入了石顶山游击队。

不出茶倌所料:敌军调整了战略部署,分三步围剿石顶山游击队。第一步,断路、封山,截断联系。第二步,轮番进攻,消耗游击队弹药。第三步,步步为营、大举围歼、清剿游击队。

喻德才立功心切,认为这是一次立功的大好机会,又是一次公报私仇的大好时机,主动派出一个连的精兵强将,自己亲自带队,负责打先锋。地主张霸田伺机也成立还乡团,为喻德才筹粮筹款,参加封山、断路,恨不得活捉王老五,把王老五斩首示众。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389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