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吃晌午没有。”金树成边走边向老人打招呼。
“你们从哪里来的?”大概是好久没人来过,突然来人有些惊愕。
“我是王七爷招的佃户,就住在店子上下边的笋洞岩,没事出来看看周围的山形环境。我们今后是邻居了,望多帮衬。”又指着金有节,“这是我的儿子。”
“老人家吉祥!”金大拱手问好。
“请进屋坐,外边冷。”
老人推开了后面的门。金树成两爷子在坝子边跳脱了草鞋上的泥巴,点点头进了屋。火坑儿里捂着一个大树圪篼,正燃着。一股暖气扑面儿来,手脚暖和,心就热和多了。
“我姓金,叫金树成,这个金大毛。”金有才马上接过父亲话尾,说“老人家打扰了。”
“请问老人家贵姓?”金树成问。
“免贵姓黎,我叫黎清云,这房子叫大岩垴,原来是李寡母招的佃,后来李寡母将山林土地卖给了王七爷,现在是王七爷的佃户。我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了。娃儿干活路去了。”
黎清云提起火坑儿中的茶罐,倒了两碗老鷹茶,端给金树成父子。茶带着主人的热情,大山的清香,滚辘辘的下肚,全身上下都温暖了。金大放好了茶碗,摆弄火坑儿中的柴,拨空柴下的灰,柴火噼噼啪啪熊了起来。黎清云给金家父子装了两匹叶子烟。
装烟倒茶,是山里人敬客的基本礼节。如没有装烟又没有倒茶,不是仇家就是有隔阂。如果是客,就“待慢”了客人,传出去会被人说是“夹夹虫”或者说不仁义。
金树成边办烟,边摆龙门阵:“这下边一大片林子,坡缓,土肥,水好,怎么拿来栽斑竹?”
“那里叫凤凰嘴,原来是李寡母的地方。名字好听,地宽土肥,每个主人家得到它,就官司多。加之出脚不好,再出息好,运不出去也是搁货。就只好等它荒起,想长什么就长什么。”黎清云说。
“开条路不就行了?我们爬上来的岩夹夹,我看有手扒窝。”金树成从外面来见识广点。
“说得轻巧,吃了灯草。说很早以前是杉林,长势很好,四、五把的大杉多得很。有青山老板买来砍,原条放壘,几十丈高的大岩,放下去挞得稀汃烂。后来,打开你爬上来的岩夹口,发缠放壘,整死两个脚子,不但不赚钱倒赔,还吃官司。”黎清云叹了口气,“‘汪神板’大阴阳说,一般人受不起。”
“那么怎么又栽成斑竹了?”金树成问。
“我也不清楚,听老前经人说,咸丰八年(1858年),贵州号军窜扰,余党进入仁怀,勾结我们这里一个叫李奇仙的人,招兵买马,扯旗放炮,与朝庭对抗。说这个李奇仙功夫了得,夹两个簸箕从凤凰嘴飞到对门山上去。有仁怀同知沈西序大人,兴办团练,备办军器,定立团规,想阻止号军入境,平定辖区内乱。一天。沈西序大人乘船巡查赤水河沿岸,经约妻口,见河倒映红旗铺断了河面,抬头一看,山上大纛飘扬。便集中各路团练围剿,李奇仙大败。人杀尽,山烧光,凤凰嘴李家祖坟被挖。坟周围的斑竹全烧死,后来竹节爆开,里面全是人、马图形。人的脚刚搭在马背上,要是上了马就没法子平伏了。”黎清云放低了声音,“说是烧死的斑竹,根根没死,后来发笋,衍了这一大块。”
黄板儿摇头摆尾地进屋来了,随后有人背了一背猪草,“突”的一声放在坝子边。听黎清云说话:“转弟,有客人,快去整饭吃。”
没听到回答。不多时,灶房里只听到洗锅掺水,宰柴发火,哗哗哗刨老南瓜,突突突磕海椒,忙而不乱,有节奏的声音。是转弟在做饭,她没进火坑儿屋,从后门进灶房。
火坑儿边的龙门阵还是一样的扎劲。灶房传来转弟的声音:“老汉儿,摆饭!”一个姑娘的声音,洪亮有力。
“转弟是个姑娘!名字怪怪的。”金大在想。
黎清云把甑子端了出来。金大帮忙抹桌子,正准备进灶房,被金树成扯住他的衣裳制止,那时成年男客不能随便进别人的灶房。黎清云一边摆碗筷、海椒碟子,一边说:“走到我们这个穷地方,有好客没有好东西招待,就让你们遭一次孽了。”
“我们就空手打扰了。”
两大碗南瓜煮爬山豆,那生土老南瓜黃肉青边,一看就觉得甜而粉。两碗煮白水萝卜回锅,绿色的蒜苗,红红的海椒壳,色泽诱人。两盘泡水菜,是乡间衡量女主妇的尺子。红苕兼饭,虽苕多饭少热辘辘的可谓是一顿美餐。只有三个人的碗筷,不见煮饭的人上桌子。
“大妹子一起来塞。”金树成说道。金大停下筷子观望着灶房门口。
“我们这里女人只在灶房里吃饭。”黎清云说:“转弟她妈和两个弟弟到她婆家去了,转弟学做饭,二位多担待。”
“素手操扰,感激不尽。我看你的簸箕烂了,你带金大毛去砍根楠竹来,我跟你编一个。”金树成是老篾匠,千家人户的客,知道如何报答。
“不,不,我们这山高路远,你是请都不容易来的客。算了,好好摆摆龙门阵。既成邻居,今后互相帮衬就好得很了。”
“我去砍!”金大主动去灶房拿刀,毛脚毛爪的,黄板儿在灶房门前“汪、汪、汪”地叫吠。金大又退到火坑儿边坐下了。
“好吧,后会有期。那么我们两爷子再走走看看。”父子二人站起来告辞。
“若往上面走,大多是楠竹林。从原路回来。如果要看看我们这一环进沟,还有十几户人,要转两、三里,下大路回家。”黎清云像导航一样描绘周围的环境。
金大看着灶房门,回味甜甜的巴山豆煮老南瓜。
“其实呀,老祖先人改凤凰嘴这个名字改得好。”在路上,金树成对儿子说,“大山翠绿,大岩绯红,是招凤引凰的宝地。我们要好好保护利用它。”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