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长篇小说) 竹都传奇 之 三十二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昌宇    阅读次数:12896    发布时间:2024-06-05

 

谢秀芝只好收了金条,把五块银圆拿给金树成,说:“大哥,你劳精费神的,这五块银圆权作费用。”说完去把门打开,上楼去了。

金树成笑着收了契书和银圆,把背篼的框篾上好,出了客厅,舒口长气。

院坝中几支小鸟在觅食,蜜蜂在采花。嗯!天朗气清,阳光明媚,风都是甜的

晚上吃饭的时候,金树成告诉谢秀芝:“出来十多天了,家里的生意王敬山一个人干起很恼火。加之,周转弟又怀身大肚的,金有才又在厂里。家事繁杂,在这里打扰了几天了,准备明天回赤水。上面有什么事,可以打电话给邹中传先生,这是他的电话号码,他可以转告我。”

“不行,伯伯还耍几天,还没有教我们雕蟋蟀笼子呢。”有勇开始撒娇,想挽留伯伯。

金树成摸着有勇的头说:“二娃乖,我回去雕两个带上来。但要好好听妈妈和三哥的话。等你大点,假期下赤水来,还有很多耍法(玩的东西),我都传给你。”

“好的,有忠、有勇,大点我们一齐去赤水大伯家耍几天哈。”谢秀芝招呼有勇。

“伯伯的房子大吗?”有勇问。

“大得很,比花溪还大。整整一座大山。”有志调侃道。“非常坚固,全是石头垒成。”

“我一定要去大伯家耍。”有勇信以为真。

“我与盐务局说了,明天还是去与猿猴盐帮同行。”金树成说。

“赵妈。”谢秀芝喊女佣人,“把送给伯伯的东西拿来。”

赵妈抱了一大抱衣料、一口袋糖果出来。

谢秀芝说:“我知道六七百里路途,全是步行,重了不行,就准备点小意思,给大嫂、有才、敬山、侄女、儿媳妇一人一件衣料,糖果大家吃。”

“我就代表他们谢谢二婶了。”金树成站起来致谢。

“我就没准备啥,这红包(钱袋)给爸爸,你拿去买点什么作纪念。”玉帆将红包递上。金树成很高兴地收了。

金树成访筑行程告一段落,第二天动身返回赤水。

金树成是中午到达笋洞岩的,金大嫂和周转弟在家,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去丙滩。周转弟去打洗脸水,金大嫂忙去整饭给金树成吃。吃饭时金大嫂说:“余先生过世(逝世)了,埋明天,我们正准备去帮忙。”

金树成脸色一沉,感到人太碎弱,我去贵阳时还精神抖擞,二十来天就阴阳两隔。把碗中的饭几口刨完,说:“你们两娘母就不用去了,我去更好些。他娘,你看衣料王敬山和有芳适合的,一样拿一件。”转身对儿媳妇说:“你就不要东走西走的,看摔跤。”说完,把腰带解下,拿了点钱,钱袋和通带就交金大嫂,抱起衣料就走了。

走到小丙滩,就听到街上做道场吹海角(海螺)的声音,呜呜呜呜……一阵凄凉的呼唤。走到大桥,就见烧线纸的人,相帮道场的法事,相应送文书的人也忙忙碌碌。

金树成加快脚步,上了长梯,到了大顺店,见街上摆满桌凳。丙滩一个小小百来户的街道,平时各理其事,有的还有矛盾,但哪家有红白喜事,全体出动以事头为主。金树成到王敬山家,见到金有才,头上包有“板凳孝”(又叫见情孝,送情发孝布,只有板凳长)。金有才对他老汉说:“送了五角,登的是你的名字。”

“是不是少了点?”

“算是中等偏高。”

“知道了。”金树成回忆,他到丙滩会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余先生,先生帮了他许多,应该厚礼。于是歇息一会儿,便去了停放余先生灵柩的地方,进入灵堂,孝家见金师傅,立即上前下礼。金树成牵起余先生的长子,说了一声“没有帮忙,尔等大富大贵”后,去取了一柱香,去灵前上香跪拜三叩首。孝家陪跪。

起来走到情柜前掏钱袋,写情簿的人说:“金师傅,你少爷送了情的。”

“我知道,我是代情(帮别送),写金有志,一元钱。”说罢,取出一块大洋放在桌上。见登记上簿,接过孝布,包在头上就去了袍哥公社茶馆。

坐情柜的人都赞誉:“余先生有眼力,交到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金树成见到郗大爷,问:“来迟了,有我干的活路没有?”

“有,协助郭德兴,指挥抬灵柩上山。”

“好!”金树成便上街找郭德业商量灵柩上山的事。

街上有四处用盐篾编“三花闹”(纤藤),编了近三十丈一根,四处就是四根。用在安葬上叫‘纤’,拉抬棺材上山用的绳子。

金树成问,余先生埋在哪里?编纤藤的人指场背后的山上,叫官山。从街上去有一里多两里路。全是陡坡大坎,天哪!要抬一个大棺材上去,没有纤来拉,跟本不得行。

会到郭德兴了,把郗大爷叫协助的事告诉他。好,明天再说。

第二天刚亮,送丧的锣鼓就打响了,唤醒了一街的人们。有人喊:“抓紧吃早饭。马上上山啰!”

有的吃了,在灵堂街上安好板凳,放上龙杆,用盐篾绑扎四角,用“三花闹”穿好兜绳。四根抬杠配好四个用慈竹扭成的 相思扣。“相思扣”用嫩慈竹篾或腊篾扭成两个圈套在一起,像个8字,一个圈套在龙杆横担上,一头穿在抬杠上,活动的,越抬越紧。

龙杆的两边,前面,一边出两根长长的“三花闹”,准备好了,只等“发丧”。

发丧了。十几个壮汉等在灵堂大门前,道士喊“出不出?”外边人应“出!”道士将一叫鸡(公鸡)往外一抛。孝子端灵,扛引魂幡,出门,跪在龙杆前面。随道士几把米一撒,壮汉们把棺材抬出来放在龙杆中的兜绳中,用“三花闹”扎四方、十字押紧。

这时,女孝们关了灵堂,走在龙杆的后面跪着,兜了些米。

丙滩场上青壮年男女几乎全部出动。前面一人选路,撕“买路钱”纸丟在地上。两三个人背酒,拿烟,拿碗;拉纤的人分两边,一边三十多四十个;四个人扛长板凳,棺材在路上是不能沾地的,休息时用长板凳垫在地上。

道士出来“祭驾”,用干茅草点起,在龙杆的三花闹上烧来烧去,然后背着用手扣着龙杆的前横担,吃力提一下,相帮抬的壮汉们,抬起扛子。郭德兴看看棺材平不平,平了!就起!随着《逍遥歌》起:指挥领人领唱“唉――请了喂。”

众人应:“请了-那的-请啰喂。”领:“唉――大家要出力哟喂。”众:“大家要出力哟喂。”领:“唉――大家要踩稳哟喂。”众:“大家要踩稳哟喂。”就抬着棺材走了,送葬的女孝不断撒米。

到了官山大坡了,坡度太陡,棺材几乎立起来了,抬脚们只负责抬着,全凭拉纤的人拉着走。郭德兴东一趟西一趟的喊“加油!”“出力!”“拉到!”不时叫金树成把纤套在树子上,或背在石头上。慢慢拉,慢慢收。这样一节一节的向上走。特别是大岩坎,必须这样拉才上得去。天哪,要是纤绳一断得了!

上了坎,找稍平的地方安板凳,歇稍(休息)。

金有才没有得到抬扛,是拉纤,去找一小伙换换抬一肩。那小伙说:“金大哥你不能抬,你那媳妇怀起娃儿得,抬了丧,将来娃儿是软颈子。”

终于抬到金井的地方了,把棺材放在板凳上,人们拆“三花闹”,一人宰一截,拿回去,说是套在果树上,果树会多结果子。

金树成经历了抬丧安葬全过程,感慨万千,说:“有人说我们山里人生在竹子上,死后竹子拉去埋。今天才证实了。人生下来是在篾席上,人死还要三花闹拉起去埋。这大概是我们山里人的竹子人生。”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880958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