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母子”吃的是鸡母,把鸡杀死后装在盆里用开水烫后去毛,“烫鸡水”是大有用途的,先将“烫鸡水”澄清,在筲箕里垫上几张草纸过滤,用这种水炖鸡肉,不单味美还散热表寒。代代相传,不是月母子都在做这道菜来吃,于是,为地方留下了一道名菜“月母鸡”。
赤水山区,特别是竹林下养殖的一个特殊品种,叫“竹乡鸡”。竹乡鸡是赤水著名的地方家禽品种之一,属于乌骨鸡系列。这种鸡的喙、冠、肉垂、耳叶、胫、爪均为乌黑色。部分鸡的肌肉、内脏膜和腹脂膜也为乌黑色。因为这种鸡长期生活在竹林中,所以得名竹乡鸡。这种鸡的营养价值高,是“月母鸡”的首选。
有人要否认竹乡鸡的营养价值,同时杀一个土鸡、一个竹乡鸡来煨起,大家品尝。都公认竹乡鸡汤鲜、肉嫩,是要扎劲点。便说:“真的乌骨鸡水都洗不白,假的乌骨鸡墨都染不黑。”大家都笑了。
如果生了男孩了,要记住感谢大媒人。新上任的父亲,高高兴兴地捉只鸡,拿两箱糖,提两瓶酒送到媒人家去,这叫“倒媒树”。说是只要新娘生了男孩,媒人做的这堂媒才算完成了,两家都没有说法了。如果没生娃儿,一扯襟襟就找媒人。好了,媒树倒了,这堂媒就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小孩生下来后,三天不准出产房门。说是产房肮脏,污秽多,血腥味要两、三天才散得了,抱小孩出房门怕带出秽气污染了香火,得罪了神灵,给家庭带来不幸。加之,小孩刚出生,“点子”不高(现在才懂得是免疫力不强),出了房门怕遇邪。说是妖魔鬼怪怕血,暂时不敢进产房。不管怎么说就是“婴儿三天不准抱出房门”。
三天不准出房门,只有老妈、丈夫或小姑子常在产房进出,才知道婴儿的性别、长相、体质等。其翁爹、伯爷叔子、舅爷舅娘、表爷表娘、左邻右舍等外人一律不准进产房的。所以,这些人就只知道这家添人进口了,其余情况一概不知。
到了第三天,婴儿就可以抱出房门了。山里人把“三”字理解成多、多次;说是三字的第一画是天,第二画是人,第三画地,过了三天,天地人都全了,就稳定了。亲戚朋友都赶到产妇家来祝贺、送礼,产妇家要办好吃的,家境宽裕的还办酒席来招待这些客人。这天要敬“送子娘娘”,感谢她送子到这家,叫“献三朝”。
先是杀“大叫鸡”,打整干净后,端到大门背后,点上香烛钱纸,抱着小孩作揖叩头,向送子娘娘还愿。为啥不在香火、神龛上去敬送子娘娘呢?说送子娘娘的神位在门背后。
婴儿抱出来,片片包得像个“火烟包”,只有一个头在外面,一块布遮着婴儿的“命门”。亲戚朋友都争着看,看后就是一片赞扬的声音。“额宽耳大,一个当官像”“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呀!一鼻冲天,必定当官。”
倘若婴儿不适合人多闹杂,哭声大作。“你听这哭声多洪亮,多压堂,将来定会威震三关。”
主人说:“是‘穿鞋的’(女孩)。”
“怪不得,总听到‘掌印夫人’的声音。人家添人进口,正在兴奋中,人们只能说好的主人才越高兴。你好照实说,说出缺点让人家扫兴?
鲁迅就描写过一个老实人在献三朝时谈了一句大实话,说这个小孩要死(人生下来开始,死就是结束),被主人骂得狗血淋头,撵出了大门。这位老实人说:“说假话的得好东西吃,说真话的挨骂。”其实这人不叫“老实”,叫“不识时务”或“认不到事”。说真话要看场合。
献三朝过了以后,就不能说娃儿乖了,说是老是夸娃儿乖,送子娘娘就舍不得,要收回。妖魔鬼怪尽照乖的娃儿捉。山里人有句俗语“打脱的鱼儿大,死了的娃儿乖”。见了乖的娃儿要说“丑”“脏”,你要说:“这个娃儿好脏啊。”大人很高兴,知道你在夸他的娃儿。
娃儿睡着了,回到屋里,把娃儿放在床上,不要轻脚细爪的。各自大手大脚的,重重丢在床上。这样今后才好“放”(让他睡觉)。不要紧抱在手里,更不要“哐”,不要走来走去的,习惯了你就难得弄。这叫“三天娃儿娘‘惯适’”(惯适:纵容)。
山里人不直接讲婴儿的性别的,是男孩说成“光脚板儿”“放牛娃儿”“望水的”,女孩说成“穿鞋的”“烧锅的”“望甄脚水的”“耗钱货”。说男孩声音大,有底气;说女孩声音小,有点无可奈何。
有的家头三天婴儿不由产妇带着睡,怕年轻人瞌睡大把婴儿压到了,我们家乡曾出现压死婴儿的事情。由老妈带着睡,定时抱来喂奶。
“月子”中还有几件重要的事情。老妈要教产妇包婴儿。你不要看用片片一包,索索一捆就包好了。如何放尿片,片片如何抄裹,婴儿的小腿要摆直并拢。否则,小孩长大后脚是拐的(罗圈腿),或胯下爱“烧裆”。如果婴儿的头是扁的,在月子中给婴儿“团”,使其婴儿的头圆而端正,饱满而大方;如果婴儿鼻梁是塌的,要给他提,慢慢地在这一月中校正过来;婴儿的耳朵“扒”着头,还要按过来“飞”起,才不会成“顺风耳”。总之,初来世上的婴儿骨嫩,容易校正,否则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李子英得知周转弟坐月子,便找来提篼装入糠壳,摆上鸡蛋,在鸡圈中抓一个正在生蛋的母鸡装入背篼里,就上路。到了丙滩,去王敬山的堆地,找到表妹桂月霞,邀她一起到笋洞岩。桂月霞与有芳说了事由,便与李子英一路。一路上李子英感谢桂月霞对张如楠的辅导教育,现在张如楠在赤水博文中学读书,成绩还可以。
李子英说:“我对如楠说,你有出息了,你要好好的报答桂大孃,要像孝敬我一样。”
“表姐,言重了。是他自己努力,我只不过是帮你照看他而已。”桂月霞说。
说着就到了笋洞岩,金大娘接着她们,说:“这样远的,背这样多东西太累了。坐坐,吃杯茶。”对着桂月霞说:“王敬国回来,就轮着你了。”
李子英和桂月霞走到周转弟的房门口,扒着门枋,看里面。转弟见她俩,从床上下来,抱着山笋到房圈门口,给她俩看。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