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必须两三年才能独立行医,这段时间要有生活来源。不能把卖地方的钱花掉,想办法将这点钱生儿子。乡间俗语:“肥田不如瘦店子,店子不如慢行船。”王敬山发现,长房侄儿王中全,是大船驾长,一身好手艺,今天帮这个老板,明天帮那个老板,帮别人找大钱,自己得点小钱。想自己打条船,资金差一长截,到处找人合伙打条大船,没人有这样大笔钱。是不是喊他来商量,叫敬祖出一半钱,船修好后由中全弄(经营),他照得驾长工资,其余船的盈利两人平分。中全同意,叔侄间一定把船弄好。
请修船的掌墨师姓王,名水生,大家叫他王掌墨。修船地点在约妻口河坝。木料就在王敬祖山上砍,按市作价。解的青杠、楠木、香樟板子和木枋,运来河边很近。
这条船修成载30吨,王掌墨就根据需要设计出船的长度、中部的宽度、前舱和后舱的深度来。测个好日期来“铺墩”,铺墩就是用木板铺设船的底盘,排横担(又叫堵脚)、放肋木。铺了墩后,就一天不停地把船板按王掌墨的设计组合成船壳,再上枘条包枋,配舱板,修上帐,盖船蓬,安舵,配置桅、梢、桡等。
修船的工具与一般的木匠大体相同。有几样工具是修船工特有的。斧头多了一把锛斧,锛斧和斧头一样的口面,但木把的生法不同,用时像用锄头一样;钻子是扯钻,钻把上绞了几转牛皮,拉动牛皮两端,钻头就转动,一人持钻把对准要打眼的地方,一人扯皮条,因为造船的木料都非常坚硬,这样受力,容易钻出所需要的眼子;有几把凿子口很厚,不是打眼的是“撵麻”(把竹茸塞在木板的镶缝里);羊角锤,锤的另一端有个叉,像羊子的角,拗铁钉用;有一把凿子像钻子,没有尖子,叫“追钉”,是把铁钉的头追在木板里去,这样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安全,更主要的是外面用桐油石灰抹了,保护铁钉不近水、不生锈;还有铁链、铁咬,是捆船板用,教船板按船舶的设计弯曲要求扳来合拢。
船板的拼镶,先用墨扦讨缝后,再砍一下就拼拢,用铁链捆好,再用扯钻打眼,铁锔穿结,铁锔就是方铁钉,长10厘米左右,镶拼船板时每隔5-6厘米钉1颗,一只船要上百斤钉子。镶好后用竹茸塞缝,行话叫“撵麻”,用凿子密密实实地把竹茸打进去,再用桐油石灰来抹缝,保证木缝不漏水。然后整个船的通体都要用熬过的桐油抹几道,这样,水里的船板才经得沤,久泡不腐;外露的船板才不怕日晒雨淋。
船底和接近船底的船板木料有讲究,一定用楠木或青杠,不怕水泡,又坚硬,经得起撞击。香樟、铁甲子大多用于舱板或上帐。
船上还要许多船具。篙杆,用小楠竹制作,长约8米,粗约5-7厘米,巅细头粗,在竹头开成四块,包有一个铁质的锥(船工们叫zhuàn),再箍上铁箍,作撑船用,船靠岸时,用它来“打急索”,相当于现在的“刹车”。有的篙杆巅部绑有铁钩,这根竹竿叫“拦爪”或叫“爪钩”;插杠,是根6-8厘米直径的硬杂木,有5、6米长,下尖,上部有根横把,停船时插入船尖的插杆孔洞中,下入沙坝或潮泥中,固定船,起锚的作用;动杆,怕船停泊后,被风浪推去碰着石岩或别人的船,在船沿上加绑4-8米长的竹杆或杂木棒,插在岸上或水里,固定在船上,船就不会乱动了;纤藤,竹篾编成,牵动船逆水上行的绳索。“座藤”直径大,用楠竹编成,船过大滩时用。“二藤”稍小点,大船平时用,小船过大滩时用。“飞子”用楠竹、水竹、慈竹篾编成,比二藤小,平水拉船用。用慈竹编成,直径有座藤大,长度只有10多20米,叫“箍头”,船舶停靠时固定船只用。
两个来月,新船修好只等下墩,下墩有两层意思,一是从搁船的墩子上放下来,一是推到河里。下墩对于船舨主来说非常重要,这天就是这只船的生日,是船的生辰八字,说是能决定船运的生意、安全、是否易主等。于是就花大钱到资深的择吉高人那里去讨期。选一个吉日良辰,请些人把船推到河里,这是正宗的下墩;若还没到选好的日子,河里就涨水了,淹了修船的地方,船自然就下水了,这叫接墩。接墩是船舨主最满意的,说是“择期不如闯期”,这是自然的期会,就像婆娘生娃儿,自然分娩,到时候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择期下墩,是人为的,就像现在的破腹产,是“督神望求”,牯到干的。接墩更重要的一点,也是船舨主最满意的,不请人帮忙,少多少费用啊!
这只船那时候就算大船了。这只船下墩是请人推下河的。那天时辰一到,王掌墨用刀头敬酒,焚香秉烛,烧钱化纸,请敬了天神、雷神、河神、龙王后,教人取掉搁船的木枋和石头,船头向河摆顺,王掌墨上了船,站在船头,一手端墨斗,一手拿钱纸,高喊:“宝船下墩,浪静滩平,货源不断,人船安宁。”大家一齐动手,号子连天,船在沙坝的滚筒上,慢慢向河里滑行。船全部都下水了,岸上欢呼雀跃,鞭炮齐鸣。王掌墨说:“平安下墩,恭喜主人日进斗金!”搭好跳板,王中全上船,递上红包。陆续就有人上船了。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