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长篇小说)竹都传奇 之 四十六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昌宇    阅读次数:17980    发布时间:2024-08-04

 

王中魁来找金有才,说黎延福支书叫他去东方红林场搞宣传。

王敬山说:黎延福当大队支书了,办啥起林场?

金有才说:黎延福的公过世后,他高中毕业回来,就选为副大队长,这人肯干,一心为公,入了党。拨乱反正后,是龙荔大队的支书。听张如楠说各大队都要办林场,保护管理、合理采伐好本大队的山林竹木。龙荔大队办的林场叫东方红林场。黎延福兼场长。

怪不得这两天都在广播里宣传护林防火。王敬山说。

你不要说这各家各户安了纸喇叭,公社广播后,大队又说事,还可以当电话用,简直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金有才接着说,东方红林场场部设在茘枝溪码头上,叫刘千云去兼林场会计。说是他们在荔枝沟安了一段人力牵引索道,效果很好,全大区的大队林场在这里开现场会。要写石灰标语,办专栏。把你王中魁喊到,找对人了,你要好好发挥你的才智,整个明堂出来。是千里马你不引颈长嘶,伯乐不会到这些旮旯角落来寻找的,你一嘶鸣,有可能会让伯乐发现。

王中魁得了金有才的鼓励,心里热乎乎的。

 

王中魁回去就开干,把每天听广播的笔记,反复看,慢慢构思,逐字逐句推敲,又向梁秘书请教。终于成稿,去量了贴专栏的地方,该用多少纸,怎样安排。用华一纸厂的打字纸,抄写出来。加上花边,刊头,一个有模有样的专栏突显在荔枝溪码头古老的墙上。

开现场会,区里的、县林业局的、各乡林场的领导们来了50多个人,听黎延福介绍东方红林场的规模、建场历程、牵引索道的优越性。介绍完毕,请区委田书记和林业局罗洪武副局长剪彩。几个大喇叭播放东方红歌曲,鞭炮声伴唱,一捆林的楠竹牵着从大山走到赤水河边。

现场看了回来,专栏下围了许多人,有的在抄,有的在念:

《林海路》

战鼓声催  号角报晓

竹海一树红梅笑

春天来了

 

赤水河春潮湧

朝霞似火  旗迎东风

千笋破土  万木丰茂

天红 地红 人更红

革命战歌响彻太空

 

青山岭 竹翠欲滴

红军路 花开艳浓

旭日喷薄耀大地

林场应世出山中

 

林场在 春天建立  红日破薄

彩霞锦绣  万物葱茏

于是  得了个壮丽的名字——东方红

 

东方红林场  林场东方红

龙荔人  信赖   热爱

支持   赞颂

 

从此

林海有了卫士  竹子不怕蛀虫

森林有了园丁  除草砍藤育竹松

山区大发展

荒地嫩笋破土出

野岭幼树带笑容

 

从此

衫更翠   松更茂

笋更壮   竹更绒

山更青   水更绿

人更喜   花更红

 

林场工人   贫下中农

忠诚的战士  当代的愚公

林场基石稳  红岩柱高峰

顶得住

雪压冰砸 风急雨猛

雷击电鞭 岩坍水冲

 

华主席力挽狂澜

害虫就此告终

东方红乐曲声壮美

林原竹海飞彩虹

 

看今天

春风送暖 云赤霞红

东方红响彻云霄 十里滑道峻工

钢绳牵竹梱 龙飞行 海在动

穿山越涧 天马行空

从此

林海添双翼  腾飞在天穹

 

山里人

世世代代肩挑背磨

年年岁岁爬山越峰

没想过

竹腾云 树飞空

 

钢绳延伸

翻了一坪又一坪

支架爬破

攀上一峰又一峰

 

擂大干快上的战鼓

乘农业学大寨东风

披晨光  迎朝阳

举红旗  牵竹龙

实现四个现代化

继续长征不放松

跃马扬鞭乘胜进

万众高歌东方红

 

诗写得好,字也写得不错。龙荔村人才多。长里大队的刘支书问黎延福:这专栏是你亲手整的?

不是得,是一个社员写的。黎延福回答刘支书。

这个社员叫啥名字。

王中魁。

刘支书说:是个人才。

 

各大队在办林场、种杂交水稻、用化肥农药,就是缺乏文化人。原来各村办的小学,为当地培养了记分员、出纳员,小学文化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公办中学招生名额有限,有的大队想自己办中学。长里大队刘支书就是想办间农中,他的想法得到张如楠的支持,可帮助长里大刘到教育局办相关手续。但一提到办学资金,上面只答应相似公办编制名额,人员按民办教师补助工资,其他办学条件所需费用,办学单位自行解决。长里一个大队承担不起。于是,联合毗邻的清和、人民、月台、清塘五个大队联合办,在刘支书的游说下,搭成了协议,办一间农中,取名长青农业中学。

师资,除长里大队有一名1961年高中毕业生外,还差一名教师。想来想去,想到王中魁,刘支书亲自去请。王中魁虽是高中毕业,丟了多年书,教小学尚可胜任,教初中就心虚。刘支书说:我相信你能胜任,只要你认真教,他们得到知识就行,我们不管能考多少学生出去。登记了一下有23个报了名的。被刘支书的真诚感动,王中魁从此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

新筑的土墙房子,新做的桌子板凳,新漆的黑板,新划的教师自留地。

开学那天,家长陪同学生到校,家长们在路上拉了一抱干柴,到校后堆了一大堆。还说:老师,不要去捡柴,娃儿些来上学一个带一根都夠你烧了。王中魁非常感动,心想我教不好怎么对起这些父老乡亲。

学校负责人余老师教政治、物理、植物,王中魁教语文、数学、化学。用的是教育部统编教材,每天4节课上半天。学生来自五间村小,基础不一。王中魁针对现状,和余老师商量:丙安管理区除公办附中外,就我们这间民办中学,学生基础差,但学习热情髙。我们要努力接近附中的水平,看来要补补小学知识。请余老师向刘支书讲一讲,我们下午都要上课。余老师家与刘支书是邻居,第二天来就说同意了。

头天放学通知,学生包晌午(午饭)到学校热来吃,吃了又上。这批纯朴的学生,可塑性强,很快就跟上了老师的节奏。

学校成了师生的家,师生成了一家人。王中魁三年除了假期都在学校里,看着学生在进步,王中魁越有是精神。

三年毕业参加县中考,23个学生,录取了18个。刘支书、余老师笑了。王中魁哭了,说:对不起那几个落榜的学生。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097163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