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戴红军,雪中送炭
红军进驻遵义城后,红军卫生部部长贺诚为筹备军中用的药品,四处了解情况,当得知太平洋药房老板谌明道是个开明商人时,他身着便装直接找到药房老板谌明道,与谌明道面对面交流。当了解到谌明道与自己竟是四川三台县的同乡时,贺诚说:“我也是三台石板滩人,与你家隔壁不远”。因是同乡,两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高兴之余的贺诚,向谌明道阐明了红军北上抗日,救国救民,要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政权的理想后,直截了当提出部队因长途跋涉,药品奇缺,急需要购买药品及医药器械,要谌明道将所有药品和器械支持买给红军。谌明道略一估算,他药房里药品、器械起码值1000多块银圆,他不知道红军的纪律,红军到底付不付钱,有些为难,只得说:你一下全买走了,我的那些老顾客不好交待哟!这时,有一些红军已经来到店里购药。贺诚见状,给他说,你现在就可停止售药,并要来纸笔,写了几个字交给谌明道说:“你把这个贴在门上,就可以了。”谌明道接过来一看:“上书:红军卫生部贺诚”。他不并知道贺诚是什么身份,但又不敢得罪红军,只得答应将药房的药品捐献给红军。贺诚说,请谌先生放心,我们一定会按市价结算的。贺诚出门后,他问来店的红军战士,这人是谁啊?红军回答:是我们的卫生部长,今天我们也不买药了,由部里统一购买后下发。
在那个时期,商人支持红军,弄不好要背上通匪的罪名,惹火烧身。但是,谌明道深明大义,不怕背上通匪之罪,将药房中整瓶整包的西药和一些中成药以及医疗器械全部打包送到红军卫生部,随后红军卫生部也按市价给了1200块银圆的本钱,另给120块的利润。”贺诚问谌明道,给一分的利少吗?谌明道看到红军如此“义气”,真是没有想到。红军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爱护百姓的举措也因此感动了谌明道。谌明道拿着红军付的钱又去进药,再卖给红军,其他一些药店也在他的带动下,对红军敞开大门。医生田庆云医术医德都很好,在当地有很高的声望。当时还是小伙子的李锡凯在他的“中英药房”当学徒,亲眼看见红军接二连三到病房来上药和购药,“大家忙得不可开交”。谌明道售给红军卫生队的药品及医疗器械,很快由卫生部下发到各部队,及时地救治了大量的红军伤病员,提高了队伍的战斗力,保证了红军在黔北转战的需要。
就是在这个特定环境下,谌明道与贺诚、傅连暲成为了朋友,经常在一起交谈。一次在闲谈中,谌明道得知傅连暲有过教会办福音医院的经历,并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曾救过陈赓大将的命,受徐特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革命思想影响很深,交情很厚,他办自己创办的医院举家从长汀迁到瑞金,把所有的家产都捐献给了红军,家中有老母及妻儿,困难较多。谌明道被傅连暲的精神深深打动,暗下决心要支持红军革命。于是,谌明道私下了解了他的家庭地址,先后给傅连暲家里寄去80块大洋。傅连暲得知消息后几次写信表示感谢。
在长征胜利81周年纪念的时候,谌明道的儿子谌世昌回忆:“父亲和贺诚交流很愉快,当时想送些药给红军,没想到红军坚决要照价付钱。红军的“异常”举动获得了父亲的极大好感。以往的部队“军爷”哪有这么客气,红军占领遵义,国民党部队溃退时还大肆劫掠一番,导致不少商户挂出“溃兵抢劫停止营业”的牌子。
1935年2月下旬,红军二渡赤水,再占遵义。卫生部长贺诚、保卫局长邓发、苏维埃银行行长毛泽民等一起到谌明道家看望谌明道。谌明道出于对红军的认同,再次把新进的药品全部献给红军,贺诚仍按市价付给大洋五百余元。解放后,贺诚、傅连暲一直牵挂着谌明道,写信给谌明道,对他在艰难的环境中,不畏国民党追究,不顾个人安危帮助红军,支持革命的行动表示感谢。1960年谌明道到北京出席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会议时,已经身为解放军卫生部部长的贺诚、副部长傅连暲(1955年授中将衔)到驻地看望谌明道,表示亲切问候。傅连暲还请他到自己家吃了顿饭。“共产党没有忘记我。” 谌世昌回忆说,父亲生前常常跟他念叨这句话。傅连暲还赠送自己写的革命回忆录《在毛主席的教导下成长》给谌明道作纪念。
办平民医院,为红军治伤
1935年2月底红军离开遵义时,仍有不少伤病员因军情紧急不能随队,如何妥善安置好这些伤员成了大难题。当时红军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和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休养连指导员李坚真请张鑫华、田庆云、谌明道、刘伯庄、刘芷庄、张金堂等地方贤达到丁字口桃源餐厅吃饭,感谢他们对红军的支持,并希望他们能想办法照顾走不了的红军伤病员。李富春还提出,希望他们不光救治红军,黔军、川军和国民党中央军也可以治。因为不管红军白军,很多都是穷人家子弟,白军不少士兵还是被迫打仗的。
众人接受了这一嘱托。一致商议,决定成立一家医院,名为“遵义贫(平)民医院”,以张鑫华为董事长,田庆云为院长。太平洋药房等多家药店支援药品,约30 名医护人员聚集一堂,还挑选了10 名青壮店员跑前跑后作帮办。张鑫华草拟了一个《通告》交赵乃康修改书写,在城内四处张贴。
《通告》全文如下:
嗟夫,黔地不幸,天降兵燹于兹。街前巷尾,血红涂地;道旁路野,哀鸿嘶鸣。悲百姓之遭劫难,恤士兵之受罪孽。四方父老当以仁人之心,扶助水火中人,但凡见因战事伤者,不分何军何部何人,皆协力舁送遵义桃源洞侧张爷庙内免费治疗。特此周知。
遵义贫民医院(章)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