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旧体 >> 正文

西江月•壁虎(外二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10528    发布时间:2025-05-09

 

◎西江月·咏箸

 

玉骨一双不厌,银尖百味先尝。

横斜灯火映昏黄,历尽咸酸模样。

 

身短能量寒暑,腰纤自守纲常。

乾坤在握品炎凉,嚼破人间万象。

 

赏析:

这首《西江月·咏箸》以寻常筷子为吟咏对象,通过拟人化手法赋予其深邃的生命意蕴,堪称咏物词中的精妙之作。让我们逐层赏析:

一、物态之美与人格象征的融合

上阕"玉骨""银尖"二句,以贵族器物的典雅质感起笔,玉骨喻其剔透坚韧,银尖显其洁净锋芒,既暗合竹木裹银的传统工艺,又赋予筷子冰清玉洁的君子品格。这种物性特征与人格特质的同构,在"不厌""先尝"的对照中愈发鲜明——既暗含儒家"不厌不倦"的处世之道,又彰显"先天下而尝"的担当精神,将日常器具升华为道德载体。

二、时空交织的沧桑意象

"横斜灯火"句以蒙太奇手法,将筷子置于人间烟火的典型场景。灯火昏黄处,竹影横斜时,既是市井餐桌的日常剪影,更暗喻历史长河的微缩景观。"历尽咸酸"四字尤为精警,既写尽酸甜苦辣的味觉体验,又暗合《尚书·洪范》"润下作咸,炎上作苦"的五行哲学,以饮食之道隐喻世道沧桑,将微观器具与宏观历史巧妙勾连。

三、形神兼备的哲学升华

下阕"身短能量寒暑"堪称物理与哲理的双关妙笔。从物性看,筷子虽短却能感知羹汤冷热;从人性观照,则暗含"一叶知秋"的洞察智慧。而"自守纲常"更将筷子拟作礼法卫士,其纤腰直节既是形貌特征,又暗喻士人"穷且益坚"的气节。最妙在结句"乾坤在握品炎凉",以七寸竹箸纳天地阴阳,用"嚼破"的动感意象,将饮食过程升华为对人间百态的深刻参悟,与庄子"道在瓦甓"的哲学观遥相呼应。

四、文化符号的深层解码

全词表面咏筷,实则建构了中华文明的符号体系:成双玉骨暗合阴阳和合,银尖先尝隐喻礼仪秩序,纲常之守对应儒家伦理,品嚼万象则暗通禅宗"吃饭时吃饭"的顿悟之道。这种以微见著的创作手法,恰如张炎《词源》所言"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此词在形似与神似之间找到了绝佳平衡点。

该词以寻常物象寄寓深广,在七寸竹箸间窥见天地大道,堪称咏物词的典范之作。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精妙的双关隐喻,更在于通过饮食器具这一文化基因,完成了对华夏文明精神密码的诗意解码。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86314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