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水浒人物组诗一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12195    发布时间:2025-08-07

◎水浒董平(双枪将)

 

两杆长枪卷起风雪

烈马长嘶撕裂北风

天罡星悬在头顶燃烧

白袍在日光下翻飞

银盔映着冷月寒光

铁戟凝霜战旗如血

烽烟直上九霄

如东平府的猛虎

如梁山的鹰独闯万军

破开九重关隘

最是风流时

笑那朱门深院

锁不住穿云的鹰

独松关峭壁如刀

左臂的箭伤血染山川

纵使双枪折断

仍要杀穿敌阵

怒吼震彻长天

厉鬼在风中嘶嚎

张韬的刀从背后袭来

铁骨终究倒下

埋进江南的冷雨

直到潮信涌起

他的魂魄化作钱塘浪里

一道劈开黑夜的光鞭

 

赏析:

这首诗以极具张力的笔触,塑造了《水浒传》中双枪将董平的英雄形象,既展现了他的勇猛与风流,又暗含悲剧性的宿命感。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1.意象的强烈对比与动态美

武器与自然意象的结合:

“两杆长枪卷起风雪”“烈马长嘶撕裂北风”等句,将兵器与风雪、北风等自然元素结合,赋予战斗场景极强的动感,仿佛董平的每一次挥枪都能搅动天地。

“天罡星悬在头顶燃烧”则暗示他的梁山好汉身份,带有神话色彩。

色彩与光影的冲击:

“白袍翻飞”“银盔映冷月”“战旗如血”等句,以白、银、红等鲜明色彩形成强烈视觉冲击,既突出董平的英姿飒爽,又渲染战场的惨烈。

2.英雄形象的塑造

猛虎与鹰的象征:

“东平府的猛虎”强调他的勇猛霸道,“梁山的鹰”则象征他的孤傲与自由,二者结合,塑造出一个既能冲锋陷阵,又能独闯敌阵的豪杰形象。

风流与狂傲:

最是风流时,笑那朱门深院”一句,既展现他的潇洒不羁,又暗含对权贵的蔑视,符合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反抗精神。

3.悲剧性的升华

战斗的惨烈与不屈:

“纵使双枪折断,仍要杀穿敌阵”展现董平的悍勇无畏,而“怒吼震彻长天”则强化了他的悲壮感。

死亡的宿命与永恒:

“张韬的刀从背后袭来”暗示他的战死,但诗人并未让英雄就此消逝,而是以“魂魄化作钱塘浪里一道劈开黑夜的光鞭”收尾,赋予他超越死亡的永恒意义。

这一意象既呼应了《水浒传》中“潮信”的宿命感(如鲁智深坐化),又让董平的英魂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不朽的传说。

4.节奏与语言的运用

短句与长句的交错:

前六句以紧凑的七言句式营造战斗的紧张感,而“怒吼震彻长天”等长句则增强气势,使情感爆发更具冲击力。

动词的强烈表现力:

“卷起”“撕裂”“破开”“杀穿”等动词极具力量感,使整首诗充满战斗的激烈与英雄的豪情。

总结

这首诗不仅生动再现了董平的骁勇善战,更赋予他超越生死的英雄气概。通过意象的强烈对比、节奏的变化以及悲剧性的升华,诗人让这位水浒英雄的形象更加立体,既有战场上的狂放,又有命运中的悲壮,最终化作永恒的光辉,照亮黑夜。

 

 

◎水浒张清(没羽箭)

 

石破天惊时

一道白虹贯碎云影

腕底翻涌的星河

正掠过东昌城堞

那些坠落的银丸

在月晕里绽成昙花

十五匹战马跪伏成

蹄下飞扬的雪浪

雕弓空挽的刹那

整个梁山泊都听见

流星穿过杨叶的颤音

独松关的断戟还记得

撕开铁甲的身影

像鹰隼掠过残阳

血珠凝在青石上

开出暗红的花

钱塘潮信来临时

所有誓约都沉入水底

而他的名字

依然在浪尖铮铮作响

 

赏析:

这首现代诗以《水浒传》中“没羽箭”张清为原型,通过极具张力的意象群和精妙的语言艺术,塑造了一个传奇英雄的形象。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1.意象的运用

自然意象:诗中大量运用自然意象,如“白虹贯碎云影”“腕底翻涌的星河”“流星穿过杨叶”等,将张清的飞石绝技与天地间的壮丽景象相结合,赋予其超凡脱俗的力量感。

战争意象:“十五匹战马跪伏”“蹄下飞扬的雪浪”“独松关的断戟”等,生动再现了战场上的激烈与残酷,同时凸显张清的英勇与技艺。

悲剧意象:“血珠凝在青石上/开出暗红的花”以凄美的画面暗示英雄的陨落,将死亡升华为一种艺术化的表达。

2.语言的张力

动词的精准运用:“贯碎”“翻涌”“掠过”“撕开”等动词极具动感,使画面充满爆发力,仿佛张清的身影与飞石在读者眼前呼啸而过。

比喻的新颖:将飞石比作“月晕里绽开的昙花”,既突出其转瞬即逝的美,又暗含英雄命运的短暂与辉煌;“鹰隼掠过残阳”则强化了张清敏捷如猛禽的形象。

3.结构的层次

第一层(1-9行):聚焦张清的飞石绝技,以夸张的想象和动态描写展现其战场上的所向披靡。

第二层(10-15行):笔锋一转,描写张清的悲剧结局,通过“断戟”“血珠”等意象,渲染英雄末路的悲壮。

第三层(16-19行):升华主题,以“钱塘潮信”象征时间的流逝,而张清的名字“在浪尖铮铮作响”,则赋予其超越生死的精神永恒。

4.情感的升华

全诗在歌颂英雄的同时,也暗含对命运无常的慨叹。“所有誓约都沉入水底”暗示梁山好汉的结局,而张清的名字却“铮铮作响”,成为浪花中不灭的传奇,体现了对英雄精神的礼赞。

5.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诗中化用《水浒传》的典故(如“钱塘潮信”),同时以现代诗的自由形式重构古典英雄形象,在传统侠义精神与现代审美之间找到平衡,赋予张清这个人物新的艺术生命。

总结

这首诗以瑰丽的想象、凝练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将张清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是对《水浒传》人物的再创作,更是一首关于勇气、技艺与永恒的颂歌。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765110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