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水浒人物组诗十三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9335    发布时间:2025-08-17

 

◎水浒张青(菜园子)

 

斜影切开暮色

道旁尘土记得

芥菜籽薄脆的初响

那柄锄头惊飞过

打盹的云雀

在刃口上淬炼成霜

黑店油灯晃着

青布招子在风里招摇

英雄排队走向砧板中央

偏是那场骤雨

让两座山冈

于闪电中交换了脊梁

酒旗向西风扑打

西山顷下一斛星光

双骑掠过处云撕开浊浪

当群雄的誓言撑裂夜幕

歙州城头骤降铁雨

最末那颗地煞星

坠落时压弯了所有史官的笔

月光漫过菜畦

照见泥土深处

几枚生锈王冠正发芽

 

赏析:

这首诗以《水浒传》中的“菜园子”张青为原型,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意境构建,展现了一个充满江湖气息与历史厚重感的诗意世界。以下从意境营造和意象运用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一、意境营造:江湖与田园的交织

1.暮色与尘土的苍茫感

“斜影切开暮色”以动态的“切开”赋予画面凌厉感,暗示张青作为江湖人物的锋芒。

“道旁尘土记得”赋予尘土记忆,使场景带有历史沉淀的厚重感,仿佛江湖往事仍在风中低语。

2.骤雨与闪电的突变感

“两座山冈/于闪电中交换了脊梁”以夸张的想象,象征江湖世界的风云变幻,暗合梁山好汉的命运转折。

“骤降铁雨”强化了暴力与宿命感,暗示英雄末路的悲壮。

3.月光与菜畦的静谧感

结尾“月光漫过菜畦”回归田园意象,与开篇的暮色形成闭环,但“生锈王冠正发芽”又赋予其新的历史隐喻——被遗忘的侠义精神仍在泥土中等待重生。

二、意象运用:暴力与诗意的融合

1.农耕意象的江湖化

“锄头”本是农具,但“惊飞云雀”“淬炼成霜”使其带有兵器的锐利,象征张青从农夫到绿林的身份转变。

“砧板”本是厨房用具,但“英雄排队走向砧板中央”将其转化为杀戮的隐喻,暗指黑店的残酷。

2.自然意象的象征性

“芥菜籽薄脆的初响”以细微之声暗示江湖暗流涌动的开端。

“云雀”与“浊浪”形成轻盈与混沌的对比,象征江湖的动荡与侠客的飘摇。

3.历史意象的解构

“史官的笔被压弯”讽刺官方叙事的无力,而“生锈王冠发芽”则暗示民间记忆终将突破正统历史的束缚。

总结

这首诗以张青为切入点,通过江湖与田园、暴力与诗意、历史与神话的多重交织,构建出一个既凌厉又深沉的艺术世界。意象的精准运用(如“锄头淬霜”“王冠发芽”)赋予古典人物现代诗意,而意境的层层递进(从暮色到月光)则让全诗在暴烈中归于哲思,堪称对水浒精神的创新诠释。

 

 

◎水浒孙二娘(母夜叉)

 

笼屉揭开的刹那

白雾抢在叹息前攀上屋檐

她默数肋骨的质地

第三根宜剁馅

第五根最堪酿酒

发间银簪倏然迸出刀芒

恍若当年喜轿内

被喜帕捂灭的第一声呜咽

直至木凳的裂痕结成她颈间

另一道致命绞索

才知猛虎爪印

与新郎官的指节

碾碎颈骨时秤出相同重量

梁山泊的月亮总缺一角

恰似砧板边未刮净的指甲

磷火幽幽浮起时

多像屉中当年

浮起的那层人肉油星

 

赏析:

这首诗以《水浒传》中的孙二娘为原型,通过极具冲击力的意象和冷冽的语言,重构了这位"母夜叉"的江湖人生,同时暗含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反思。以下从几个层面进行赏析:

1.意象的暴力与诗意交织

诗人选取了一系列与厨房、暴力相关的意象:"笼屉""肋骨""剁馅""砧板""油星",将孙二娘的"人肉包子"传说具象化,却又赋予其诡异的美感。

"第三根宜剁馅/第五根最堪酿酒"——将人体物化为食材,冷静的叙述背后是极致的残酷。

"发间银簪倏然迸出刀芒"——女性饰物瞬间化作凶器,暗示孙二娘从被压迫者到施暴者的转变。

2.性别暴力的循环与反抗

诗中隐含了孙二娘从新娘到夜叉的蜕变过程:

"喜轿内/被喜帕捂灭的第一声呜咽"——象征传统婚姻对女性的压抑。

"新郎官的指节/碾碎颈骨时秤出相同重量"——揭示男性暴力(无论是家庭还是江湖)的共性。

"木凳的裂痕结成她颈间/另一道致命绞索"——暗示暴力环境的窒息感,无论怎样挣扎都难以逃脱。

3.江湖与厨房的荒诞对照

诗人巧妙地将梁山泊的江湖世界与厨房的日常场景并置,形成强烈的反差:

"梁山泊的月亮总缺一角/恰似砧板边未刮净的指甲"——将宏大的英雄叙事降格为厨房里的琐碎细节,消解了传统江湖的浪漫想象。

"磷火幽幽浮起时/多像屉中当年/浮起的那层人肉油星"——用鬼火般的意象,将暴力记忆永恒化,仿佛孙二娘的过去始终萦绕不散。

4.语言的冷冽与张力

全诗几乎没有抒情,而是以近乎外科手术般的精确描写暴力场景,如:

"白雾抢在叹息前攀上屋檐"——""字赋予雾气主动性,暗示暴力即将发生。

"猛虎爪印/与新郎官的指节"——将野兽与新郎并列,暗示男性本能的野蛮性。

总结

这首诗不仅是对《水浒传》人物的再创作,更是对女性在暴力环境中生存困境的隐喻。孙二娘的形象被解构为受害者与施暴者的矛盾体,而诗中的厨房意象则成为江湖暴力的微观缩影。诗人用冷峻的语言和惊悚的意象,让读者在诗意与血腥的交织中,重新思考暴力、性别与生存的永恒命题。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74288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