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期六,矇眬的睡眼还在梦中漫游,一个熟悉的电话铃声让我从梦中走了出来,我一听,是杨主任的声音:“小范,今天周末,采风去。”我一听到“采风”这两个字,精神大振,一骨碌从床上翻了起来。
早春的雾,很薄很薄,朦朦胧胧地笼罩着大地,隐隐约约可以看见,画眉站在樱花树的枝头,好像在为这个春天歌唱,又好像在为我们送行。
穿过层层薄雾,一路前行,我们来到了“采风”的地点——鸡场坡乡那芮村。但眼前的一切让我有些纳闷,没有太美的风景,只看见一群泥水工在我的眼前晃动,侧面还在一台大挖机在那里疯狂地“嘶吼”着。突然,一个陌生的声音传到我的耳边:“杨主任,你又来了,你放心,这条‘排洪沟’我们一定按标准完成”。应和着陌生的问话,一个熟悉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响起:“辛苦大家了,这个工程是民生工程,不是应付上级验收,而是要经得起‘洪水’的考验,你们是在建一座‘钢铁长城’,而不是一道‘腐败墙’,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随时整改,有缝补缝、有洞填洞,确保‘排洪沟’在雨季到来之时能为老百姓作一点‘贡献’”。
站在“排洪沟”上,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我一边拍一边想,一边想一边拍。“排洪沟”——没有山青,也没有水秀,但也许是我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走完“排洪沟”,我跟着杨主任来另一个“风景区”——那芮村的机耕道,那里更是忙得热火朝天,连我这个远方来的客人都没来得及打招呼。没等领导发话,我就主动上前和工人们攀谈起来了,那些工人都是本地的,有几个还是那芮村的,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小伙子,这条机耕道是托杨主任的福啊,自从他驻进我们村,不管大事小事,事事都在为我们着想,天天都在为我们村跑项目、要资金。你看,今天他又来了,不光是为了‘机耕道’的事啊,他还在为我们村修五条‘便道沟渠’操心……”
还没等村民们说完,又有声音在那边吆喝起来:“杨主任,快来看看‘便道沟渠’,有一户人家不同意从他的田里过啊!”于是,我和杨主任又来到另一个“风景区”——“便道沟渠”。工人们一边往墙缝里灌水泥沙浆,一边对杨主任说:“杨主任啊,多亏了你,我们那芮村才有这么好的福气,但有的村民……”杨主任立刻斩钉截铁地说:“这是我的责任啊,是我应该做的。至于‘便道沟渠’占到谁家的田或地,可以从其它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大家都是农村人,土地就是‘命根子’啊!”
就这样,我和杨主任在那芮村的田间地头穿梭了一天,“采”了一天的“风”。已是傍晚时刻,太阳如同往常腼腆地在山的那一头慢慢地矮下去,把光彩留给天空的流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过,那芮村的“排洪沟”、“机耕道”、“便道沟渠”以及杨主任和那芮村村民那些忙碌的背影,是我“采”到的最美的画面,将会在我的记忆中定格成永恒!
(编辑:杨汝洪)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