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的眼里
在水的眼里,
此岸和彼岸都是禁区。
从柔软的地方潜水,
在黏稠的黑暗里穿行,
冒出气泡时,
惶然已是另一个天地。
在水的眼里,
灵与肉都能通体透明。
阳光对水的黄金切割,
分明是在剥开赤裸的真理。
在水的眼里,
无法疏散的楼群,
就像沉陷的渔船,
在风暴的咆啸中和现实渐渐剥离。
在水的眼里,
岸边斑驳的锈迹,
如同秋天渐次冰凉下去的情绪
——另有隐喻。
秋雨
接连两天的秋雨是嘶哑的。
在城市的某个角落,
它把我断裂的心事缝补在一起。
父亲挪着僵硬的脚步,
回老家探望荒芜的院子,
顺便和村子的老树,
地里的玉米、芝麻、花生,
唠唠土得掉渣的家常。
弥补一道磨得发白的伤痕。
我每看一次窗外,
秋雨就紧下一阵子,
为慰藉的措辞造势。
其实,父亲回家是给爷爷上坟,
新添的一掀土,
就是给爷爷新添的一件衣服。
秋雨和我一样隐隐疼痛
然而,我自以为自己活着,
躲在高楼里不被淋湿。
秋风安静地来
秋风安静地来,
故乡一圈一圈地瘦下去。
玉米把脚插进土地的裂缝
提取养分,但肚皮仍然干瘪。
黄豆耷拉着空空的脑壳,
满脸沮丧和绝望。
秋风安静地来,
坚守的泥土被高温粉化,
像石磨上碾压出的细微的粮食颗粒,
和上水搅拌,就能直接下咽。
秋风安静地来,
满树的绿色被一点一点地抽走,
像年轻人一个一个地外出打工,
撇下老弱病残接受日子的慢慢煎熬。
村子暴露在山腰,
无法缝合的伤疤一样,
掩盖不住老屋深处的疼痛。
秋风安静地来,
房顶的炊烟渐渐地细了,细若游丝,
消失得找不到踪影。
没有鸡鸣狗吠,没有老人的咳嗽,
一切依旧,安静如初。
析出
万物归宗。也就是说,
秋天里,没有什么可以逃脱,
也不存在淘汰出局——
不管是光阴的沉淀还是蒸发。
所有的奔腾
都在瞄准一个最终的目标。
一切的过往都肩扛
一个相同的阴影,
类似于道德的无限析出:
从黑夜里析出火焰,
从火焰里析出灰烬,
从灰烬里析出泪水,
从泪水里析出草木,
从草木里析出花朵,
从花朵里析出艺术。
艺术是天然忧郁的眼神。
许多人走得慌张,
却丢失了鲜艳的原意。
无奈的落叶灌足了露水
在秋风里趔趄,
析出了一个醉倒的前身。
垂钓自我
把阳光剪成往事的碎片
贴在树叶上。心在闪烁
树影,是日子的指针
淡定走秒。外表甚似冷漠
高楼在匆忙中偷偷小憩,无奈
破旧的水管,似醒非醒滴沥着
蒲扇和摇椅中的老人,一起摆渡
这个吱吱呀呀的生活
尽管被河堤护送,河水的目光
依然 浑浊。风起叶落
消息不胫而走。一条小鱼,惊慌失措
跌撞着坠入,云朵里的漩涡
于是,垂钓者在影子最矮的中午
十二点的河岸,钓上了一个自我
暂且做一枚树叶
暂且做一枚树叶,就能听懂
滴翠的风声、流韵的鸟鸣;
暂且做一枚树叶,就能感悟
叶落归根时的洒脱和平静
其实,无需争奇斗妍
也无需哗众取宠
只要能从自己的监牢中越狱
暂且做一枚树叶,就能
沿着树的云梯不断攀登;就能
邀请萤火虫点亮夜空的路灯;
就能品读羊群一样的云淡云轻
一枚树叶,承载着磐石之重
怎样狂吹,就有怎样的号角
怎样雨淋,就有怎样的浪潮
怎样暴晒,就有怎样的豪情
暂且做一枚树叶,一枚树叶
喝着树干里的河流,日渐丰盈
一枚树叶,流进树干里的河流
当它在年轮里
轮回生生不息的生命
等待一场雨
就在这个中午,我倚窗而立
只为等待一场蓄谋已久的雨
为此,乌云准备了整整一上午
树枝震颤,几次都险些划燃闪电
风到处乱窜,播报远方的消息
我倚窗而立,但是
雨似乎没有我心急
不知,是暗藏冰冷的杀机
还是要心酸地离去
凌乱的街道上,骑单车的人
来回穿梭,疏通道路艰难的呼吸
车辆左躲右闪,时而飘移
看着他们,我看到了
落荒而逃的自己
越拉越长的等待。雨,迟疑
突然跌落窗前的一只小鸟
眼角,挂着硕大的一个雨滴
她,逡巡在路上
她,逡巡在路上
对于进退、是非,她
将言而又嗫嚅
偶尔,从路上斜出来
回放过去
又似旁观者
路不是她的路
抑或,他才是她的路
就像复拓是她的全部
他,也是
她应该,把现实拆迁到过去
要么现在,她栽活路过的日子
路边的野花,嘴唇卷曲
长脚蚊——不速之客
叫停花的梦呓
她,不痛不痒
没有自己的痛痒
从不属于自己
燃烧的泪滴
残阳如血。一尾野径
钻入草丛,高过人头
静躺在山谷里
一把长锈的镰刀
攀附着钉子,一把锈迹斑斑的
月亮。被岁月浸洇过的水墨图
芒种,割几缕麦浪
分娩月光,醉了蛙鸣的夜晚
金色的童年。任性时割破
几粒夕阳的余晖,滴穿了痛
麦子留守。它遭受冷落
帖耳,一堵地里长出的墙
村子长满了土墙,见证什么
雨水的泪痕,如刀刻
门口蹲伏着,平整的石头。烟袋锅
磕破了头,回声闪烁
月亮,钩掉了羽翅
泛萍、浮梗,牵绊着
程志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350499034
(编辑:杨汝洪)
敬请各位点评,多谢多谢,问好。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