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这铿锵有力的宣言,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奋斗豪情。无疑,不同的时代赋予“中国梦”不同的内涵,其实质却一脉相承,即个人梦想如果离开了“中国梦”这个根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梦想,大批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这种义无反顾的气魄汇成了民族解放的滚滚洪流,正气昂扬,势不可挡,将近代中华民族的独立之梦高高托起在了世界东方,开启了社会主义时代新篇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奔驰在伟大的复兴之路。可是,和所有人类事业一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会是一路坦途,而是需要人人作为,戮力上国。作为一名党和国家培养起来的人民教师,我更应该学习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做一个学习型、开拓型、创新型的优秀教师,将个人梦想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正是带着这份昂扬之志,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下决心攻读教育硕士,藉此实现自己的教育硕士梦。
年轻的心,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历在目,时时难忘。2008年秋,枫叶如丹,我刚送走一个毕业班,接手初一新生,工作相对轻松一些。趁此机会,我要报考硕士研究生,立志和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立足新起点,达到新境界。怀揣一份激动、一份忐忑,去曲阜师范大学采集信息报名。报名后,我觉得时间突兀地宝贵了,白天在学校备课教学,认真干好各项工作;晚上回家挑灯夜战,努力攻读《教育学》、《心理学》、《英语》。
那些边教学边备考的日子,充实而有意义,劳累而快乐。初冬的凄风冷雨、天寒路滑,没有消减我去济南考试的热情。虽然一路舟车劳顿有些疲惫,还掺杂着紧张忐忑,但考场上我却十分镇静,信念坚定,沉着应考,一科,两科,三科,顺利考完。等成绩的每一天都很漫长,而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使我快乐并期待着。等呀,盼呀,终于盼来了录取通知书!我高兴,同事为我高兴,学生为我高兴!
我又能重新当学生了,多么宝贵的学习机会呀!走在曲师大校园里,熏陶着儒家文化;坐在曲师大教室里,聆听着前沿理论。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想着要把自己的所学所获,用于今后的教学,更好地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栋梁。那些曲师大读研的日子,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给了我终生受益的收获。给我们上课的教授,每一位都那么优秀,讲课都那么令人陶醉,不仅教给我们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灌输最新的教育理念。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博学儒雅、高贵气质、严谨的逻辑思维、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为国育人的高尚情怀,都给了我无穷的正能量。八门公共课、七门专业课,我认真学完并顺利地通过了考试,都取得了优异成绩。选导师时,我忐忑地选了我们政治学院李院长,幸运的是李院长也选了我!我高兴极了,这又是多么一个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呀!
优秀导师精心指导我选题,敲定论文题目。我顺利地开题报告后,开始撰写论文,广泛阅读理论书籍,大量搜集原始资料,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论文的过程是我进步最快、收获最大的阶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社会中的实践经验,都经过我的大脑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且产生理性飞跃。我犹如一只辛勤的小蜜蜂,采得百花酿成最甘甜的蜜。在边教学边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把读书、查资料、做调查中学到的知识、获得的感悟,有选择地传授给我的学生。整整一年里,我像孕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将论文逐字逐句反复推敲,仔细修改了十多次,终于完成了一篇三万四千字的学术论文。论文答辩时,我的论文得到了答辩主席的好评,被评为“优秀论文”, 直到今天都令我无比骄傲,。
我孜孜追求的精神影响着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感染着学生。三年在职读研,我把学生从七年级带到九年级毕业,他们勤奋努力地完成了初中学业,中考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真地做到了和学生一起成长。这些成绩的取得,令同事、学生及家长们好评如潮,而正是他们的赞扬声,激励着我继续追求更高更美好的梦想。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一个人民教师,只有做最有思想的教师,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最出教育质量和最具专业成长力的教师,才担得起这个光荣的称号,才有资格加入强国圆梦的队伍。
我们这一代人是无比幸运的,恰逢国泰民安的盛世,有着放飞梦想的广阔天地,承载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大船——中国梦号,已然扬帆起航。庄子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意思是说,浅水是载不起大船的,一杯水洒在地上,只能漂起草叶,只有雄厚积累的江海大河才托得起乘风万里的大船。我们的个人梦想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依,只有练好本领,强筋健魄,升华灵魂,才能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个人的生命才充实有意义,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现。
古语说得好,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个人梦,唯有搭乘“中国梦”这艘大船,方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编辑:黄先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