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内 >> 正文

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暨世界仪式人类学高级论坛筑城举行
信息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作者:王小梅    阅读次数:3786    发布时间:2013-09-14

  “萨满文化能够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纷争,维持人们对自然的信仰,增强人类各民族之间认同感,让我们更好的生存下去。”9月8日,匈牙利学者、国际“萨满”文化研究会会长米哈伊·霍帕尔,在第11届国际萨满文化研究会暨世界仪式人类学高级论坛上发言时提到,应该重视“萨满”文化,学习它传递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宗教和谐共处原则。

  “萨满”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历史文化现象,诞生于东北亚、北美和北欧等地区,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全世界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属于“萨满”文化圈。“萨满”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它最突出的特征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随着文化变迁不断进化,萨满文化将成为现代社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的一种生活价值。”国际“萨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戴安娜说,萨满文化非常开放,具有很强的现代性和现实关照性。

  9月7日至8日,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贵州省国际文化科技交流中心的支持下,国际萨满文化研究会和贵州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第11届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暨世界仪式人类学高级论坛在贵州师范学院举行。研讨会主题为“全球化世界变迁中的传统仪式与心灵和谐”,设有4个分会场、18场专题分论坛,来自匈牙利、蒙古、美国、瑞典、英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希腊、奥地利、丹麦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34名专家学者参会,对萨满文化的国际性研究成果和仪式的东西方比较及其现实关照性进行交流和深入研讨。

  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韩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时说,论坛共同探寻人类的心灵和谐发展之路,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既是一次空前的学术大餐,也是多彩贵州的文化大餐。

  “在国际学术界,萨满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萨满文化研究历时近百年,成果丰硕。”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国际萨满文化研究会副主席白庚胜教授说,2004年在长春召开的第7届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成果丰硕,为此次会议打下很好的基础,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中国能为国际萨满文化的研究和交流作出新的贡献。

  “萨满”(Shaman)现为英语标准词汇,是一个学术用语,通指世界各民族中广泛存在的、与“排难解惑”、“祈福”和“治疗”(非西医临床式)有关的各种民间仪式。该词源于中国满通古斯民族,原是中国北方的满、鄂伦春、鄂温克、锡伯等民族对其巫师及民间仪式操持者的称谓,意思是“无所不知的智者”。此外,在我国南方以及北欧、东欧、东南亚、美洲等地也广泛存在类似形态的信仰和仪式文化。

  萨满文化作为人类最古老原始信仰和仪式文化形态之一,是研究人类思想史、文明史及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及原始信仰重要参照,近百年来一直是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重点关注领域。在国际学界,萨满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萨满仪式技艺在心灵疗法和心理咨询服务中的运用,欧美各国出现了以实践应用为主旨的“新萨满文化”或“泛萨满文化”学派。

  由于历史的原因,萨满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比较缓慢,长期以来形成了“萨满”之称源于中国而萨满文化研究的权威中心却在国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萨满文化逐渐引起了中国学界的关注,有关学者已出版有关学术论著、译著数十部,论文、译文数百篇,制作影视节目数十部,搜集萨满文物逾千件,萨满学已成为我国民俗学、民族民间文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一个重要学术生长点。

  贵州是中国多元民族文化汇集之地,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是“长江学者”纳日碧力戈教授领衔建立起来的高起点、国际化、开放式的研究平台。高研院的建立极大地带动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人才团队的建设,正在逐步搭建与国内外学者交流和对话的平台。最近,以贵州师范学院为平台的贵州省人类学会中的一批学者,还提出“古苗疆走廊”的概念,构建和谐共存、美美与共的“贵州经验”的民族关系新模式,开启跨学科视野的“深度研究”范式,在学术界影响较大。

  研讨会期间,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中国南方研究中心在贵州师范学院挂牌。纳日碧力戈教授说,在贵州这个萨满文化丰富的区域召开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极大地推动贵州以萨满文化为代表的人类学的深入研究,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的国际性交流。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93645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