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征文 >> 正文

【中国梦・文学梦】吾心之梦(散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若水居士    阅读次数:11049    发布时间:2014-06-17

人不可无梦,无论从狭义与广义而言。

如果说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最好诠释,那么我们每位中国人的梦呢?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心中当然也有自己各色各样的小小之梦。我是一名平凡的文学爱好者、传统诗词传承者,很早就想写写自己最渴望实现的梦。我的梦除了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医疗、生育、环境、养老等梦外,最让我牵肠挂肚、萦绕于心的而是如何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梦。

受西方伪科学的影响,随着私有经济的独立,是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更加认为西方的物质文化才是最实际最实用的东西,受个人利益的趋势,人类开始肆无忌惮地大量向大自然索取,竟然一味地相信“科学就是力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有利”与“无利”、“有用”和“无用”的狭隘思想意识,逐渐使一些心灵蒙受污染,这不仅仅是环境的污染,当然包括人心的溺陷、膨胀、贪婪、精神缺失、人心梗阻、道德败坏、自私自利等等。究其原因呢?可以追溯到建国以来的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上,政治性的文字基本贯穿始终,基本是新文化运动后受西方糟粕文化影响产生的白话文,而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瑰宝践踏在脚下,被打倒被贬值,也曾造成中国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多少高级知识分子命丧黄泉,成为“孔老二”、“臭老九”、“牛鬼蛇神”等,历史的教训是沉痛的,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瑰宝不能丢。孔子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也就是说文是后天文化的熏染,质是人的天性,如果过分强调人权天赋,一切欲望成了正当的话,人就等同禽兽,失去了做人的根本,仁孝之心,与温文尔雅的君子人态。儒家的中庸思想是“长善救失”的,达到心之仁德,实现教育的真实目——人格教育。

也许一些大学问家早已意识到国学的博大精深,是寻求人类灵魂的终极所属,是人与自然乃至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纽带,于是乎国学热从九十年以来开始席卷东南亚、欧美等华人圈子,国学复兴的思潮也吹进了中华大地,我们学生的教科书中文言文、古诗、乐府、近体诗、词、曲、赋逐渐崭露头角,尽管大量的篇章作为课外阅读之文,也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我作为一名近体诗词的创作者,自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熟读四书五经、唐宋诗词歌赋曲调,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让自己心灵平静,忘记尘俗,也深深领悟到中国诗人为何忠于自己的国家,忠于自己的良知,忠于自己心灵的道理,他们情感真纯,思想坦荡。不管是庄子的逍遥思想、屈平的忠君爱国思想、陶渊明的自主见识、李白的豪迈奔放、东坡的旷达乐观、岳飞的忠君报国、辛弃疾的悲壮慷慨、秋瑾的大义凛然、毛泽东壮志胸怀等,他们的精神始终贯彻在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范畴。可见经常阅读古人先哲诗人的名篇佳句,日习熏染,自然而然地会使自己的思想进步、心底纯净。如此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仔细分析出来竟然是中国古代优秀士大夫的心灵解剖史,如此美轮美奂集声韵节奏美观于一体的文字为何不拿出来让大量的中国知识分子重温呢?

当我在阅读诗词刊物时看到编辑摘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央党校成立80周年中有这么一段话:“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领导干部还应该了解一些文学知识、通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有很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诗词歌赋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总之,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辩是非。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时,这么多年默默学习古典诗词的孤独感顿然消失,反而对习主席九零年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反复推敲研究,不管是从词牌的选取,平仄韵脚的运用,对仗的精妙等方面仔细检验,甚至还悄悄用词谱逐一对照,原词是“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读着读着不仅潸然泪下,为主席真挚的情感,也为焦裕禄的精神,更为自己多年来全身心地投入在诗词学习与创作中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原来我并不孤单,写诗填词的人真不少,不管是一般百姓,还是国家干部,他们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也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习主席出国访问时,大量引用中国经典,如《论语·为政》的“五十而知天命” ,《孟子·尽心章句上》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礼记·中庸》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以及《古今贤文》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孟子·滕文公上》的“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朱熹《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语句等等。令我心灵更加震颤,也重新认识到诗词曲赋在当今时代的巨大功能,也重新认识到自己创作的大量诗词是心灵的底片,毫无私心杂念,不管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对人文自然的赞颂,还是个人思想情感的宣泄,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学诗写诗,是自己逐渐脱离了凡庸、浅俗的心态,变得亲近高贵,心底无尘,最起码可以做到“独善其身”,不那么急功近利,不贪图享受、不麻木不仁、不怨天尤人,不仇视富贵,反而变得越来越平和、坦然、容忍、理解、包容等,如今思来无不是习诗学诗的结果。据自己多年来阅读全国诗词刊物所了解,其实还有很多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学问家,专家、学者、机关干部正孜孜不倦地学习着,传播着中华一脉相承的国学薪火。譬如著名旅美又归国任教的叶嘉莹女士、一直致力文学研究的周笃文先生、丁国成先生、刘征先生、晨崧先生,还有身兼要职的马凯先生、陈廷佑先生等。

   古典文学的人文精神如此丰富,国家领导人大力提倡全民素质教育,果然是明智之举。但在大力提倡的背后殊不知中国教育的偏执,尽管古典文学早已在书本上普及,且占有巨大的篇幅,但那种侧重讲解、记诵、分析的方式,似乎与听讲、阅读来接受知识,然后达到实践、体悟的方式很远,如此这样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而我们学习古典文学恰恰是要吟诵、体悟与写作挂钩的,而如今的师资力量远远不够,我曾接触过很多大学、高初中的教师,很多人只会照着教科书宣讲,甚至连音律平仄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提及,心里甚为难过。在难过之余,也曾给一些爱好诗词的学生、老师讲解,但收效寥寥。虽然在八十年代国家已经成立了中华诗词学会,各个地方的诗词机构也雨后春笋般的发芽,诗教工作也遍布全国各地,各类诗词比赛也层出不穷,但是却难以出现精品,很多热爱者连最起码的基本知识都无法掌握,究其原因呢?地方教育局不重视,只抓升学率,与分数无关的全部抛弃,把舶来的英语放在重要的位置,占去学生大量的时间,曾记得有位大学领导在一次演讲中提及中国人连国语都不会,还再花费不部分时间考级,再学再考也比不上美国街头卖白菜老大爷的水平,难道美国人会把自己国家的学生因不会中文而拒之高等学府门外吗?好有见地的思想。

大学问家余光中先生近期在河南游览讲学时曾说,在台湾地区的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比例占65%,白话文占35%,毕竟白话文从“五四”到现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可文言文从夏朝、商朝至今已经几千年历史了。是的,学会古典文学,还需要读白话文吗?学会古典文学必须从小学生抓起。

多么希望众多的中国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中国诗词文化,真正意义上达到修身养心,奋发积极向上的状态,扭转近百年来西方糟粕文化的影响,摒弃身上的不良习性,变得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国家的文化瑰宝——诗书画,使人人有颗大爱之心,维护和平,热爱地球上的生命,关注弱小,帮助弱小,让人间真情遍地开花,日夜萦绕于心的梦哟,可否实现!


【编辑:卓礼黄】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75333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