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征文 >> 正文

【中国梦•文学梦】变迁(散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枫清    阅读次数:12088    发布时间:2014-06-19

苦涩总被糖衣包裹,孩子的眼睛看到的只是那绚烂的色彩和即将品尝的喜悦。

1992年,家的开始


从我记事开始,家,是一间土木结构,不足16平米的瓦房。瓦房很小,里面只有一盘土炕、一张木桌子和一个妈妈的陪嫁衣箱。我家的厨房就设在地坑院一孔窑洞里。小时候我的胆子很大,爸妈总是在睡眼朦胧时见的最多,但我从不孤独,我有自己的宠物---——壁虎。每天清晨和傍晚,不到四岁的我总是躺在炕上,看着它们沿着炕边的土墙爬来爬去,研究着它们的路线,和它们念叨没有逻辑的语言,它们从不曾嫌怕我,静静的不发出任何声音。

家里常常演义着人鼠大战,我总是在子夜时分被吵醒,和哥哥趴在炕上,看着爸妈一个在房子里面一个在房子外面,平时门槛被老鼠啄空地方的塞物已取出,不用猜,门外肯定有个尼龙袋子张开口在等着。屋内,是热热闹闹的追逐与反追逐大战,考验的就是耐力、眼力、速度和灵敏度。好在爸妈年轻,战事多以爸妈胜利为主,套住的大老鼠第二天就成了哥哥手里的玩物。

那时候,我混沌未知,从不曾抱怨家太小,玩伴太少。妈妈每天都将小屋收拾的很干净,但爸妈总是说对不起我们,但他们会努力让我们住上大房子,漂漂亮亮、干干净净的大房子。大房子成为我家的执着念想。


信念使愿望成真,但没人知道,成功时命运会和你开一个巨大的玩笑。        

1997,家的第一次变迁


一九九六年五月,我们家申请了一块宅基地。那年,爸妈更加忙碌。家里有八亩责任田,爸妈还承包了四亩。十二亩地是我们家的命根子,八亩烤烟,四亩药材,让爸妈快速地变黑、变瘦。忙碌的爸妈顾不上我们。8岁的哥哥承担起了照顾我和做饭的责任。我始终记得第一次烧火,满屋子的烟,我和哥哥脸花的像猫;第一次熬粥,却做成了焖米焦糊饭。我哭泣不止,哥哥抱起我,安慰我,惹得劳动归来的爸妈总是满眼泪花;第一次热馒头,哥哥的小手被烫红了,确不肯丢掉馒头,“噗噗”吹凉了才放在我手里。我闹着要吃炒菜,哥哥那手足无措的眼神;那么多的第一次……

爸妈开始频繁外出,每次出门,总会带着干粮,他俩常常摸着我的头,告诉我,我的储物库里放着麻花、熊猫蛋糕和糖饼,饿了自己取着吃。慢慢的,院子里开始堆满圆圆的、粗粗的,村里人说是上好的山椽,松木中檩以及解好的摻板,拉了十几万块红砖红瓦,焊接了钢架大梁和可供我蹦蹦跳跳的几十米石条。家在第二年夏天正式落成,四合院式里,八间瓦房宽敞明亮,有自来水小电井、有门楼、有围墙等,让我收获了许多小伙伴羡慕的眼神和夸赞的语言,着实出了一回风头。

我有了闺房,房间很大,窗也很大,有了新桌子,有了漂亮的黄色柜子,也有了宠物猫、宠物狗。我总是趴在新砌的砖炕上看着尘埃在晨光里飞舞,这里没有壁虎,没有老鼠。子夜时分,我香甜地酣睡,再也不曾半夜被惊起。爸妈总是一遍一遍的问我,这个新家漂亮不漂亮?我总是大声回答:漂亮。这时爸妈就会开怀地笑,爽朗地笑。

我想我会永远记得新房子的大门是蓝的,墙是红的,窗是大的、亮的,猫是懒洋洋的,狗是安静的,而家里总是笑声不断的。尽管我只在这里住了两年。


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哭泣永远阻挡不了改变的脚步,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并努力适应。

2000年,家的第二次变迁


通过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爸爸由乡镇广播站临时工破格转为国家干部,五年后调入县城。为了家的完整,为了我和哥哥接受更好的教育,家开始了第三次的变迁。我是哭着离开我的闺房,我的新房子,我的猫,我的狗,我从小长到大的村庄。妈妈抱着我安慰说,有你爸和你兄妹俩在我身边才是真正的家,新房子我们还会有的。

家,又变成了一间房,做饭、住人,好处是炕变成了床,坏处是很拥挤,我们一家睡觉开始互相颠倒着睡。好在这种情况半年后得以改善,我们拥有了一个独立小院的两间房子,一间勉强当作客房,另一间做厨房。房子很旧,地理位置也不好,整个大院建在一个高台子上,房子背后就是县城的北沟。每到秋天,呼啸的北风总让我有种会掀翻屋顶的感觉。房子很不保暖,无论火炉子烧的多旺,脸上一直是冰凉的,因此每到冬季,爸爸都会早早搭好煤床,而我则喜欢窝在床上,盖着被子,和父母聊着琐碎的话题,静待春天的到来。

妈妈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好一些,开始学做生意,尽管很累。相比较而言,爸爸上班相对轻松一些。因此,家,由爸爸负责。生活很有规律,早饭去学校买着吃,中饭有时是妈妈早晨做好,放到锅里,有时是爸爸回来现做,做好后会去给妈妈送饭。晚饭是爸爸做,爸爸出差,则是我和哥哥自己做。我又回到了睡眼朦胧中才能看到爸妈的日子。但是没关系,我知道他们爱我就够了。爸妈从来不曾在外面买着吃,他们只说不干净,却从不短我的零花钱,但爸妈不许我们乱花,他们的人生格言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我在这里住了7年,度过了小学、初中,职工大院的人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我们则成了固定住户。在这里,哥哥由一米四长到了一米八;在这里,我交到了许多朋友;在这里,妈妈由一个农村妇女蜕变成小商人,她开过电话亭,卖过水果。在这里,家里还完了债,有了积蓄,而我则由幼稚逐渐变得成熟。


“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生命的精彩之处在于自强不息的奋斗。

2007年,家的第三次变迁


每次改变,就意味着新的开始。2007年,家开始了第四次的变迁。我们结束了职工大院的群住模式,搬入了处在县城街道最繁华的小区,因为缺钱,买了顶层楼房,因是单层单户,所以也还不错。

家,成了120平米的楼房,三室两厅,一厨一卫。房子在当年十月份就装修好,我们开始了有暖气的冬天,再不曾听过头顶呼啸怒吼的北风。我的房间是家里采光最好的房间,入住的第一天,我伴着冬日略有些冷清的阳光醒来,妈妈摸着我的头在耳畔轻轻说“文文,你的闺房又回来了,漂亮吗?”啊,原来妈妈一直记着我的心事。我趴在床上细细地瞧着,粉色的柜子,桌子,梨花木的床,粉色纱窗,紫色的风铃叮当作响,很是漂亮。我抬头,用最认真的态度说“很漂亮,很舒服,谢谢爸爸妈妈!”

家很漂亮,也很干净,妈妈每天总是要擦好几次地板,暖色调的装修也让我们一家人的心很是暖和。漂亮的房子也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且欠了不少外债。欠账的压力,加上我和哥哥相继上高中、大学,迫使着妈妈又开始她的生意生涯。妈妈做饭的手艺很不错,因此,她琢磨着在县城的美食城里开了一处小饭馆。经营饭馆很苦很累,妈妈从早到晚忙张,她的腿常常僵硬,爸爸一下班就到饭馆帮忙,但爸妈从不向我俩诉苦,只是宽慰我俩:“孩子,只要咱一家人在一起,我们一起努力,日子就有盼头!”

家在变迁,不变的是父辈身上要我们继承的善良、勤劳、朴实品格和坚韧、乐观、敢闯敢拼的精神;不变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我们对家的爱。时光在变迁,今后我家的生活还将会变得更美好!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776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