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内 >> 正文

他们试着以群体的力量建造水城文学
信息来源:乌蒙新报    作者:王鹏翔 李佳凤    阅读次数:4932    发布时间:2013-09-24

 

一个地方不能没有文学,就像大地不能没有树、河流、村庄和花朵,城市不能没有街心花园、公园、广场和雕塑。

水城是一个文学落后的县份,自己的诗人,作家还没有被培养出来,或者说,水城的诗人、作家还没有走出去,没有被外界认可。但并不是说水城就没有诗人作家在努力建造自己的文学殿堂。有一群人一直在努力创作,在自己的领地里辛勤耕耘,以期丰富水城的文学并得到文坛的承认。不论这文坛是小小的六盘水文坛,或是省、国家这样大的文坛。

当年的《水城报》培养了不少水城的作者,有不少文学爱好者从《水城报》的副刊走出来,作品上了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报刊。后来《水城报》停办,水城作者没了园地,这种培养一度中断。2004年,水城有了自己的文学刊物《双水》,一批作者被发现和培养,水城文学有了一点气候。近年来,水城作者出版文学作品集十余部,十余人加入贵州省作家协会,有的作者在省市文学评奖中获奖,在六盘水文坛争得一席之地。

在水城县的文坛有两个作家群。一是米箩作家群,以何思鸣、王鹏翔、龙江、杨明文、尚远刚、黄成松等为代表。何思鸣是有一定名气的诗人,少年成名,兼写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颇有灵气,出版多部文学作品集。王鹏翔以散文和散文诗为主,其散文集《村庄的背影》获得贵州省首届民族文学金贵奖。龙江写小说兼诗歌,杨明文以散文为主,尚远刚勤奋地创作小说和散文诗,黄成松作为在校学生,诗歌、散文、散文诗、小说皆有尝试,诗歌在《诗刊》评奖中获奖,潜力不可小视。当然还有李小奇、周家伦等作者,也曾发表过不少作品。另一个作家群是发耳作家群,以祝发能、高登权、郭渊、王祥林、李懿(凡夫)、赵梓见为代表。祝发能是已经很有成就的诗人,涉及创作面较广,出版作品数部。高登权以散文诗、散文见长,出版有散文诗集。赵梓见,学生时就发表大量散文诗,从散文诗走入文坛,之后潜心诗歌创作。但现在祝发能、高登权、赵梓见都在钟山区工作,郭渊出版诗集两部,现居贵阳,只能是水城籍作家。王祥林、李懿涉及诗歌、散文诗、小说创作,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他们的带动下,发耳作家群还有刘荣斌、高登健等。这两个群体成为水城文学创作的主体。

另一个群体只能叫做“水城报作家群”,这些作家(作者)都在水城报社工作过。他们包括王鹏翔、何思鸣、龙江。另外有徐永俊(大河人)、刘云冰(龙场人)、廖明芳(四川人)、符号(南开人)、刘世权(比德人)、朱光怀(蟠龙人)、蔡盛周(玉舍人)、黄光启(玉舍人)、张有德(蟠龙人)、张露(六枝人)等。其中刘世权、符号出版了个人作品集。这个群体,曾经是水城文学创作的中坚,创作发表在《水城报》副刊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不少文学爱好者。大部分后来从事行政工作,淡出了文艺界,已经不再进行文学创作,坚守者寥寥。

如此看来,水城文学作者众多。但水城的文学作品,能上高端平台的很少甚至没有。大部分作者,处在自娱自乐的创作中,没有形成理性的创作,没有形成群体的冲击力。除了散文诗有一次在《香港散文诗》集体亮相外,没有引起外界关注。

近年来,水城县文联一直努力培养和发现水城有潜力的作者。《双水》曾以“本土三叶菜”栏目,专门推介水城作者。在编辑杂志的过程中,发现水城散文诗作者二十余人,是一个比较有实力的创作群体。诗歌、散文也有不少有实力的作者,如顾潇、任朝在、刘从富等。顾潇的诗歌进步得很快,多首诗在《民族文学》、《山花》、《贵州作家》等刊物发表,任朝在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诗作具有古典特色,刘从富善于运用平实的语言,关照细微的事和意象。但小说是水城的弱项。

国家提出了促进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水城文艺也需要发展繁荣。文艺的发展繁荣首先需要文艺重头兵文学的发展繁荣,而文学的发展繁荣是以作品作为支撑的。文学的发展繁荣首先是培养人才,然后就是要出作品。这次水城县文联推出“水城文学丛书”七部作品,就是要从作品上打造水城文学,并让作者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自身的冲击力,引起文艺界对水城文学的关注。

这七部文集,其中两部短篇小说集,三部诗集,一部散文诗集,一部书信体散文集,都是水城目前比较活跃的作者。原本打算出版十部作品的,有些作者是因为经济的原因,有些作者是因为作品数量的原因,有的作者是因为没有时间编辑自己的作品集,最后只征集到这七部作品。这些作品集,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作者自己的文本价值。这部丛书的推出,或多或少会引起文坛对水城文学的关注。那种单打独斗的局面一经改变,群体的冲击力就体现了出来。

我们相信,通过水城作家们诗人们不断的努力,水城的文学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在生命中寻找爱的皈依

 

《爱的皈依》是王鹏翔第二部散文诗集。文集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皈依高原”,以家乡云贵高原为背景,以饱满的诗情,抒写对家乡之爱。对这片高原上的山山水水,植物动物,风土人情,作者倾注了发至心底的挚爱。诗情有如气势磅礴的大高原,在峡谷间奔突,在崇山峻岭中千回百转,读来荡气回肠;第二部分“爱的倾诉”,从爱情、亲情、友情以及对人类的博爱,阐释诗人对爱的理解,向往,渴望和追求。诗人直白地倾诉爱情,烈焰般的情感,灼痛爱恋的心,爱的企图显露无遗。倾诉亲情,充满了隐痛;倾诉友情,真挚而坚定。这些倾诉,从那些一咏三叹的表达直击心灵,让你沐浴一次爱河,接受一次爱的洗礼;第三部分“自然影踪”,作者从游历中寻找到诗情,抒写壮丽河山,抒写绝妙风景,是行走的文字,也是行走的诗意,对大自然的热爱,让他的文字有了灵性;第四部分“大地之恸”,抒写灾难中的大悲悯。不可抗拒的自然之灾,对人类的伤害,让诗人深思,发问。诗人的祈祷,成为对人类的美好祝愿。

这是一部体现诗人在生命中寻找爱的皈依的散文诗集,情感厚重,诗情酣畅,延续了作者原有的散文诗风格,又有一些新的突破和探索。

我还将继续用这种文体(散文诗)抒写我的高原,抒写我的内心,并且希望她尽情开放,尽情飞舞,成为我生命中一种不断盛开的花朵——王鹏翔

作者简介:王鹏翔,原名王育达,彝族,当过记者、编辑,机关秘书,任过乡官,现任水城县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贵州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六盘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诗集《被雨湿透的歌唱》、《爱的皈依》,散文集《诗情高原》、《村庄的背影》等。作品入选《《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中国西部散文精选》、《2004年度散文诗》、《中外华文散文诗选》、《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等。散文集《诗情高原》获得六盘水市首届“五个一工程奖”图书提名奖,散文集《村庄的背影》荣获贵州省首届民族文学金贵奖。

 

愿梦想开放出别样绽放的花朵

 

《绽放如花》收录了作者王祥林近年来创作的七个短篇小说,分别为《飞来横财》、《绽放如花》、《半夏》、《借用》、《没有人比我更爱你》、《平行线》、《最后的晚餐》等,共计11万字。是我市近年来第一本残疾人作家短篇小说集,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新时代背景下的追梦者、关注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

“于我,文学是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想,更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情结。如今,我仍会固执地敲打着这一扇门,固执地走下去,哪怕付出更多的汗水,我只希望自己的梦想,开放出别样绽放的花朵”

——王祥林

作者简介:王祥林,贵州水城人。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和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在各级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学、新闻作品逾500篇(首),获市级以上奖项十余次,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残疾人摄影协会理事,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现任水城县文联副主席。

 

把创作当作灵魂的一种印记

 

《见行·见远》是青年作者赵梓见的个人诗集,共选录作者2006年底到2013年初期间在贵州、吉林两地学习、工作时创作的诗歌79首(章)。诗集封面题字为作者父亲赵天怀,作品按创作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记录了作者6年时间的大部分心路历程和创作动态,以平淡但富有感情的笔调,叙述了作者对身边人、物、事的体验、关照,题材均为作者亲身经历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耳闻目睹的生活景象。

我依旧爱着诗歌,依旧不时阅读些文字,依旧和写诗的兄弟们畅饮不断,依旧在某个心血来潮的时候用键盘或者钢笔,敲打或者书写类似小花小草的文字,贴在QQ空间里,放在博客中,当作灵魂的一种印记,给日趋减少的生命一个交代——赵梓见

作者简介:赵梓见,曾用名赵鹏,布依族,作品收入《贵州新世纪散文诗选》,著有诗集《见行·见远》(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年6月);曾获散文诗杂志社首届全国校园文学大赛银奖、“国酒茅台杯”全国“十佳校园作家”提名奖、中国高校校报2006年度好新闻二等奖。

 

充实两颗年轻而又卑微的生命

 

《那些年的爱情》是作者符号与北方一名名叫彭玥的女孩来往的书信集。1995年至1997年,他们通过《中专生文苑》《师范生周报》书信传情,并神交为笔友,从不相识到相识相知,随着思想的交流、感情的发展,渐渐地他们从一般的笔友步入亲密的恋人。在三年通信的时间里,他们未曾谋面,只是相互随信寄过几张照片,写信是他们情感唯一的表达方式。 他们远隔万水千山,三年的时间,他们写下了36封信、7万余字。为等待情书,他们望尽天涯路,那种等待时持久的焦虑是那么的难熬,那种收到情书后的快感是那么的兴奋和喷涌;为表达寸衷、延续爱情,他们销磨五更魂、含泪约来生。

36封信,就像漫漫长夜中的一盏盏明灯,在他们青春的岁月里,照亮彼此的心灵,温暖彼此的心房,度过了他们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他们就是凭借那南来北往的一封封书信互相倾诉,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互相鞭策、互相进步,不断完善和充实他们两颗年轻而又卑微的生命。最终,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爱情之梦虽然没有圆满,但在他们的故事中自是有很多浪漫和传奇色彩。作者并不是要刻意自己的恋爱生涯,而是在诠释他们为什么爱,为什么他们爱的背后不仅仅是甜蜜,而且还有无尽的叹息和受苦、奋斗和不可战胜的渴望、实现人生价值的自由灵魂。

往事终需回首,往事并不如烟。这36封信结集而成的《那些年的爱情》,是我对生命的追忆,对青春的纪念,更是我对青春年华的告别——符号

作者简介:符号,男,曾在乡中学当过教师,任过小报记者、编辑,系六盘水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水城县政协副秘书长,作品散见《香港散文诗》《贵州教育报》《贵州政协报》《新都市文学》等刊物。有作品入选《新世纪贵州散文诗选》《髙邈的空间与幻想--水城十人散文诗选》

 

游走,在爱与痛的边缘

 

《正在消逝的村草庄》,收入作者刘从富十余年间的诗作一百九十余首,诗作全部按写作的时间顺序排列,十年余的生活痕迹,十余年的心灵变迁尽在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成长的足迹。“在阳光下奔跑,在阴霾里徘徊,在云朵下仰望苍天,在草滩间寻找出路”,为深爱的人写下温暖的文字,为久居的村庄唱响心灵的颂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淳朴乡村的歌唱,对温暖亲情的颂扬是这部诗集的主色调。

而面对“温暖的村庄消逝在推土机的面前,被沉重的泥沙埋在地层深处,被钢筋混凝土踩在脚下”的现实,作者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了乡村的变化,展现了乡村人物内心的波澜。

十年的时光已随风而逝,我的写作还是在爱与痛的边缘游走、徘徊,画着弧线,并努力向生命的圆心逼近——刘从富

作者简介:刘从富,笔名:南方南蛮、南蛮。贵州水城人,生于一个叫红山的小村庄,1999年毕业于六盘市电大师范班,2011自修完成汉语言文学本科课程。现工作于水城县滥坝镇联合小学。喜爱诗歌,作品偶见纸刊网络。

 

惊扰你的一帘春梦

 

太多的人粉饰着满目疮痍的繁华,而任朝在却喜欢像波德莱尔一样沉迷于忧郁、丑陋、恶毒等意象营造的甜蜜气息之中,并乐此不疲,于是就有了这本小书。《我如是言》共有五辑:《在异乡》;《一些梦话》;《往生咒》;《他城》;《罪己书》。《在异乡》写的是对爱情的渴望和幻灭;《一些梦话》写的是对故乡物事、亲情的追念和村庄逐渐消逝的无力感;《往生咒》写的是挣扎,向死而生;《他城》写的是在异地他乡,由于外力的压榨和他人的奴役而产生的所思所想;《罪己书》主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剖析自己灵魂与性格的多面性。

写诗是种享受,因为诗歌特有的宁静与高傲,我毫无节制地进行着含有他指性的独白,沉迷于绵密深沉的辞藻,在纷至沓来的意象里昏迷不醒,最终获得一次次狂喜,当然,你可以认为我爱修辞的毛病近乎于装腔作势,近乎于以大放厥词取乐而骄傲。但事实上,是臆造的蝎子和乌鸦等物象在森林中谛听女巫怖人的声音,并把它们记录下来——任朝在

作者简介:任朝在,笔名萧昧,1983年生于贵州盘县。大学时主编《高原风》文学报。代过课,当过村官。现居于水城。有散文诗、诗歌发表在《双水》、《盘洲文艺》、《桃花诗萃》、《新都市文学》等刊物,诗歌、散文诗入选《中国校园文学丛书: 掬水朝阳》、《21世纪贵州诗歌档案》,出版诗集《我如是言》。

 

做着一个永远不想醒来的梦

 

中短篇小说集《寻找沉香木》,收入作者尚远刚的五个短篇和两个中篇。《命运之路》以灰暗的色调力图写出乡村贫困家庭里一个读书孩子的几种可能。《小镇人物》素描似的勾勒了三个人物:老干部陈达民,乡村教师唐罗林,乡村干部王黔达。他们平凡而有起有伏的命运被艺术化了,有局部的夸张,也有整体的变形。《大垮岩》下,蛮牛代表了阿嘎屯上很多底层民众的命运:生活在极为艰难的环境里,还受到村长以及阴阳先生的算计与欺凌,从古屯的深山中突围,经历生与死的大痛大喜大悲。中篇《水往何处流》和短篇《关机》、《碎片》,写的是教育这最后一片净土上的另类人生,有作者自己生活的影子,读来富有趣味。中篇《寻找沉香木》是这本集子的压卷之作。神秘的沉香木牵连着主人公秦博的家世,也牵连着从民国到现代的乡村历史,最后在即将被论斤卖掉的书堆里显露出来,写着罗曼罗兰的句子,却被秦博生前的妻子丢进了垃圾桶,无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小说是什么?是值得怀疑的事实,是虚假的真相,是合理的荒诞。然而,一天天感觉到意义正在流失却无可挽回,当自己行至水穷山尽处,回过头,有时也只能看见苦心构建的一切纷纷坍塌。还是回到开头吧:阅读和写作——尚远刚

作者简介:尚远刚,笔名凤苑昏鸦、井底阿Z,六盘水市作协会员,生于贵州水城阿札古屯,1997年毕业于六盘水市师范学校,2012年自修完汉语言文学本科课程,教师,业余从事文学创作,以小说和散文诗为主,是水城县文联主办刊物《双水》培养的本土作者,作品散见网络及报刊。与人合著有散文诗集《高邈的空间和幻想》,除小说集《寻找沉香木》外,另有散文诗准备结集出版。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94370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