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内 >> 正文

“遵义通草堆画”沉浮记
信息来源:贵州政协报    作者:常 言    阅读次数:3978    发布时间:2013-10-02

遵义通草堆画  

  

  堆画,民间工艺美术家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物,以巧夺天工的手工技艺创制出来的工艺品。因其心、手相传,代代相习,往往成为民间精品。堆画兼备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按堆画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分,有羽毛堆画、贝壳堆画、麦秆堆画、树皮堆画、牛角堆画、果壳堆画等。

  通草堆画,以通草片为主要材料制作的工艺品。通草片,是将泡通(一种药用植物)截干,从干中取出的茎。通草为贵州特产。用通草片制作的工艺品始于何时,未见记载,但《红楼梦》中就有用通草片制作堆画的描写。苏州通草平贴堆画在堆画界耳熟能详。

  遵义通草堆画,20世纪60年代初,遵义市工艺美术厂艺术家左靖等人在仿制苏州通草彩绘平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突破吴越等地通草堆画平贴彩绘的传统模式,改平贴为堆贴,变彩绘为素堆,创制了不施色彩、多层次厚堆叠堆的手法,创造出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工艺品。遵义通草堆画除了创新“堆”的工艺技艺外,左靖等人还在艺术层面作了许多探讨。譬如,借鉴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使画面形神兼备;仿效民间刻纸,让画面明朗简洁;参照象牙雕刻工艺,突出层叠造像。作为资深画家、美术家的左靖,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运用一切堆画产品中所能用到的堆、雕、贴、画、衬等造型手段,制作出极富特点的形、体、色兼备的通草堆画作品。遵义通草堆画从此成为堆画中的一个新品,走俏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内外获得广泛赞誉,在中国民族工艺艺术品中留下“遵义通草堆画”芳名。

遵义通草堆画的前世今生

  遵义通草堆画是堆画中的后起之秀,亦是中国民族工艺艺术品中的一朵奇葩。

  1961年,遵义工艺美术厂知名画家左靖和他的徒弟胡佐书开始创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艺品——遵义通草堆画。1965年,左靖的素堆作品“遵义会议会址”首次参加广州交易会之中国新题材工艺美术展览会,甫一亮相,就获得国内外观众青睐,日本客商当即订货。自此,遵义通草堆画声名鹊起,每年春秋两季都选送参展样品。参展中的定型作品有左靖的“遵义会议会址”、“熊猫”、“徐悲鸿的马”等,胡佐书制作的有“孔雀”、“松鹤”等;同时,每次参展样品中不断推出新的成型产品。这些作品深受客商欢迎,订货额逐年扩大,遵义通草堆画相继走进香港、日本等近邻的国家和地区,尔后又出口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和美国、委内瑞拉等美洲国家,换得外汇。

  之后,遵义通草堆画作为中国民族工艺精品,多次被选送到巴黎、伦敦及日本等地作国际文化交流展出。197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遵义通草堆画以《遵义堆画展新容》为题宣传报道,《贵州日报》也发表《贵州名牌产品——遵义堆画》的介绍文章。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遵义通草堆画的黄金期,既享誉于国外,又走俏于国内。虽在“文化大革命”最初的一二年间受到冲击,但遵义工艺美术厂的艺术家们坚持创作,坚守在艺术高地,不断推出成型作品,频频亮相于“广交会”。除前面已述的作品外,新品有“高山杜鹃”、“嫦娥奔月”、“梅花”、“鹦鹉闹梅”、“黛玉葬花”等。1975年,左靖受贵州省委组织部所聘,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贵州厅制作“迎客松”、“金丝猴”、“鹦鹉闹梅”、“孔雀开屏”、“松龄鹤寿”(有材料称为“杜鹃锦鸡”)等五幅大型堆画,以2米乘1.86米之巨,洋溢着贵州特色。遵义工艺美术厂的艺术家还先后接受贵阳火车站、遵义火车站邀请,为其制作大幅堆画作品,悬挂于外宾接待室或候客大厅。株洲车站站长专程到遵,约请遵义堆画艺术家去株洲实地考察,设计制作大型堆画;成都车站要求艺术家制作宽四米的巨幅作品,用三大块玻璃拼镶,其效果似浮雕壁画,华丽而气派。1984年,遵义通草堆画作品“鹦鹉闹梅”参加全国旅游产品展评,获贵州省优质旅游产品奖。这个奖,成了遵义通草堆画辉煌的余响。

  1986年,遵义市工艺美术厂在城市改造中被拆除,艺术家或工人待业回家,遵义通草堆画停止生产。以后,创制人左靖辞世,徒弟胡佐书定居国外。曾经享誉国际市场,为国家换取外汇的民族工艺精品遵义通草堆画似乎寿终正寝,淡出了人们的视野。2005年,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政府开始对遵义通草堆画进行普查,之后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左靖之女左惠平花甲之后,重新拾起荒芜了二十多年的技艺,承继父亲的事业;是年,红花岗区文化部门下文,公布左惠平为遵义通草堆画第二代传人。2011年,左惠平的堆画作品获遵义市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综合类三等奖。2013年初秋,笔者在中华南路凤凰山麓古玩市场一间十余平方米的手工作坊见到左惠平和她的儿子李跃,深感遵义通草堆画前途漫漫。

左靖其人其画

  左靖先生生于1912年,2004年辞世,享年92岁。祖籍安徽桐城,幼时随祖父定居江苏扬州,跟从扬州画家陈锡藩学习国画。稍长,进入上海美术学校(亦有材料称为中国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著名画家黄宾虹、学习绘画。抗战初期,左靖随内迁人员迁往大西南,经桂林去重庆,在遵义逗留期间,听从遵义画友魏云西劝留,遂定居遵义城,担任遵义师范学校美术教员。左靖一边从教,一边继续中国画创作,曾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初期,多次到四川、湖南等地举办个人国画展,影响达于川、黔、湘画界。

  1958年,当地政府组织民间艺术家组建遵义市工艺美术组,并于是年四月在新华路挂牌,开门营业。推举王技述为组长,左靖为副组长并负责生产业务。时,条件艰苦,自筹开办费,各自从家中搬来桌、凳、货架,自带生产工具,以各自的专长技艺服务社会。最初的业务范围,有左靖、张锡五的国画、玻璃画(锦屏)和商标广告设计,陈宏高的瓷相,黄庆辉的炭精相,覃炳奎的纸扎等项目。不久,又加入玻璃工邱庆云、木工郭存良、漆工刘芝容等人。次年,合并乐器组蒋厚凡、冯铁岩等从业人员。其时,市面日趋繁荣,轻工产品逐渐增加,老师傅开始招收徒弟。美术组招兵买马,生产一派繁忙。为适应发展之需,上级将美术组转为遵义市工艺美术合作社,王技述任合作社主任,左靖任副主任。合作社生产的相架、锦屏、乐器,均由百货站收购,营业额逐年增加,每年都评上先进单位。不久,又将合作社升为遵义市工艺美术厂,厂里生产的玻璃画(锦屏)近销黔北各县,远销边远省份,往往供不应求;其它业务同样红火,产值大幅增加。白手起家的小厂,盈利八千余元。为适应生产发展,迁厂遵义路,扩建刺绣车间。还接手地区各剧团的戏剧服装、盔头、道具等制作业务。随着业务的扩展,刻字、角器两社和照相业务亦并入美术厂,人数已逾百人。

  1961年,唐立津调任遵义工艺美术厂党支部书记。是年,他从省工艺美术会议上带回两件苏州工艺美术厂生产的彩绘平贴通草堆画样品,交由左靖、胡佐书两师徒仿制。原来,“通草”是一味中药材,为贵州特产。贵州省有关厅局觉得外省都来争购,贵州为何不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于是,省局将仿制苏州样品的任务交给贵州省工艺美术厂,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没能成功,这才将试制任务交给遵义市工艺美术厂。不曾想,遵义的艺术家们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制作成功并小批量投产,得到省里表扬。

  且说左靖师徒接到任务后,左靖以画家的目光审视来自吴越大地上的工艺品。他幼年生活在扬州,对苏州的彩绘平贴通草堆画,应该不会陌生。他先将通草片着上工笔彩绘,制成刻片,再平贴在画框中,一帧彩绘平贴就完成了。艺术家就是艺术家。左靖认为他还没有尽兴,他们还可以把堆画堆得更好。他在充分剖析苏州样品和其它堆画(如沈阳羽毛堆画)的结构和层次特点之后,进行大胆创新,由平贴而堆贴,变彩绘为素堆,创制出具有立体感强烈的高浮雕型的堆画新品——遵义通草堆画。

  遵义通草堆画因自己的艺术品格而一跃而成贵州知名品牌。这之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创制人左靖画功深厚,这无疑会为他的堆画的艺术境界增益,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解决了堆画的意境之后,再着力于堆画的材料——通草片。通草片颜色洁白,质地松软而有抗压力。它有紧密的毛细孔,沾水后能放长,且有拉力,干燥后又缩短而发脆。在不受潮的情况下,可以永不还原。熟悉通草的特性,巧妙地掌握其物理属性,就能让一幅通草堆画活起来,充满艺术的魅力。

  正是鉴于通草片的洁白厚润、富有质感的天然特性,左靖先生才强调素堆,这也是遵义通草堆画特有的技艺。素堆,就是不施颜色,只根据作品需要在局部作点睛处理,以获高贵素雅的艺术效果。通过多层次厚堆、叠堆造型,使作品具有浮雕或高浮雕的立体效果,堪与玉雕牙雕媲美。

  左靖创作的第一副经典之作是“遵义会议会址”,其建筑大楼和外景景物均用洁白的通草片多层堆贴,不施色彩,仅楼顶飘扬的旗帜作朱色,可谓“画龙点睛”;底板用枣红色丝绒作衬,视觉上,也已与牙雕玉雕有同样的淡雅、庄严、华丽、大方的效果。第二副,是传统花鸟题材的“松鹤长龄”,亦用纯白的通草片,多层堆贴起松、鹤,仅鹤尾、鹤脚着色,鹤顶着红色,双鹤一飞一立,呼之欲出。其它作品,如花鸟、人物、走兽、虫鱼、风景、建筑物等题材的堆画,多为“素堆”,形成“左靖风格”,即遵义通草堆画的最大亮点。

  七十年代中后期,左靖着力创作可悬挂于宾馆、火车站、大餐厅、客厅的大型通草堆画作品。其中尤以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贵州厅制作的五幅巨型堆画和许多革命圣地的纪念堆画作品,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

  在创制大型和巨幅作品之际,左靖还致力于将通草堆画往日常用品方面引导。先与家具结缘,卧床、立柜可装堆画,特制堆画坐屏;同时,还配套日历底板、灯彩、屏风、座钟、台灯等日常用品用通草堆画美化,以期艺术欣赏与日用品结合,使艺术品产生使用价值,为遵义通草堆画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左靖的这份追求,或许是留给来者的负担,抑或鞭策?

未尽的话题

  遵义通草堆画的戛然谢幕,直接原因是遵义市工艺美术厂在1986年的城市道路改造中拆除了,间接原因是人们在商潮泛起之际无所适从。又隔二十年,2006年,当地政府又将遵义通草堆画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事情就像开了一回玩笑。类似的物事,不断上演。没有谁能够提一个醒,只有物事轮回。

  2007年,遵义通草堆画列为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然而,要再造当年的辉煌,事情才刚刚开始啊!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93712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