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内 >> 正文

贵州文学版图中的遵义作家群
信息来源:贵州先锋网    作者:何光渝    阅读次数:5519    发布时间:2013-10-0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老远的贵州”到京城漂泊的两位贵州青年——蹇先艾与寿生,用他们的笔,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贵州景象。(张丽/摄)

  

  在贵州文学的“地图”中,遵义文学的重镇地位毋庸置疑。 

  我在这里说的是遵义,是遵义的文学;而非“黔北”或“黔北文学”。  

  因为在我看来,“黔北”是一个较为模糊的地域概念。地理上,黔之北,是贵州传统文化中常说的乌江以北,还是以省会为中心的贵阳(北纬26度)以北?而遵义,作为一个行政区域概念,其所辖之地则很清楚,就是2区2市10县(其中2个民族自治县)。当然,更重要的是,在文学研究范畴内,“区域”与“地域”、“区域文化”与“地域文化”、“区域文学”与“地域文学”,表面上仅一字之差,然而区别很大。我国的区域文学,是一体化文学体制下的区域文学,其实并不具有真正的独立性。 

  前些年,有遵义学者将“黔北文学”界定为“包括生长、生活在黔北的作家在黔北的创作,黔北籍的作家在外地的创作和外地作家在黔北的创作,以及在黔北开展的文学活动和发生在黔北的文学现象”。论之所及,其实就是区域的遵义。  

  正是在这个区域内,贵州文学迈出了走向新文学的第一步。  

  1922年8月5日,来自遥远贵州的遵义少年蹇先艾,在北京的《益世报·益世博览会》上发表了小说处女作《人力车夫》,此时他还不到16岁,到北京求学不到两年。蹇老后来说,这是“一篇比麻雀的鼻子还要短的、八百字的小说”。此后,他组织成立新文学社团“曦社”,自筹经费办文学刊物《爝火》,编辑《爝火旬报》,加入文学研究会……在新文学的道路上一路迅跑,创作活动异常活跃。1926年1月,他的成名作《水葬》问世。后来,鲁迅先生把蹇先艾的《到家的晚上》和《水葬》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并在列举乡土文学作家序列时,把来自“老远的贵州”的蹇先艾,排在比蹇年岁稍长、创作稍早、成就稍高的许钦文、王鲁彦之前。也许,在鲁迅看来,蹇先艾的确是一位纯粹的乡土写实小说家。  

  如今,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门槛上,回望上世纪20年代的青年蹇先艾,再审视今天的遵义文学或贵州文学,可以确定地说,蹇先艾作为中国“纯粹的乡土写实小说家”的文学地位,至今无人超越。更重要的是,正是他,在此后五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作为贵州文学的领军人物,他的人品和文品,至今也同样无人超越。比蹇先艾年轻一些、“出道”稍晚、但与他同样流寓在故乡之外的,还有一批遵义文学青年,其中的佼佼者,如段雪笙、卢葆华、寿生(本名申尚贤)、陈沂(本名佘万能)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或为生活所迫,或为求学之需,离开家乡,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去寻找另样的人生道路。

  段雪笙是在1925年成为中共党员的作家。他在上海法南区做党的地下工作,参加创造社的活动,与左翼作家往来,常去拜访鲁迅先生,《鲁迅日记》中有多次关于“段雪笙来”的记载。他很可能是曾与鲁迅有过直接交往的唯一贵州作家。当时,他曾出版小说《两个不幸的友人》、《女护士长》等。后来,段雪笙奉派到中共北平市委,并主持筹建北方左翼作家联盟,领导北平、天津等北方大城市的左翼文学运动。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领导创办了《前哨》、《北方文艺》等刊物,写下了不少文章,刊发在《前哨》、《北平文化》、《榴火》等进步文艺刊物上。他在北平的《平等》杂志上发表小说《林康节》,写下长诗《五人祭》痛悼在上海龙华遇害的柔石、胡也频等“左联五烈士”……遗憾的是,他的一些作品以及更多化名发表的作品已无处可寻。  

  卢葆华(名夔凤)则是“五四”运动时期遵义的一位著名叛逆女性。《贵州近代史》中曾记述遵义女子师范学堂学生卢夔凤激昂慷慨登台演说之事。她不甘于婚后“善事夫子”、“红袖添香伴读书”的生活,1928年离家到上海求学、在江浙工作。她的主要作品新诗集《血泪》(1932年)、小说《抗争》(1932年)、旧体诗集《飘零集》(1933年)、旧体词集《相思词》(1933年)、散文集《哭父》(1933年)和文言体自传《飘零人自传》(1945年)等,真切记录了她坎坷而悲惨的一生。  

  上世纪30年代,还有一位笔名为“寿生”的遵义青年漂泊于北京。1934年至1936年间,他在胡适主编的“向不登文学作品”的政治新闻评论周刊《独立评论》上,先后至少发表了10篇短篇小说、12篇时论。胡适十分器重年仅20多岁的寿生,曾在刊物中着意介绍,在“编辑后记”中予以点评,甚至写下专门文章予以讨论。寿生的短篇小说,写的全是他的家乡贵州务川一带的人与事。在他的笔下,当时贵州民众水深火热的生存状态,令人触目惊心。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水准,足以与同时代的乡土小说家们并肩媲美。或可以说,寿生正是沿着蹇先艾的足迹,走在乡土写实小说之路。  

  与上述几人不同,陈沂自1928年16岁离乡后,就一直在外工作和写作。他加入北方左联,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党的文化工作。在他早期的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家乡生活经历的影子。他的小说《回乡》、《祖父临终的时候》等,大都明显带有作家自己的身影。当然,解放后陈沂的许多小说,如中篇小说集《辽沈战役三部曲》(1989年)、长篇小说《白山黑水》(1996年)等,更是为他赢得了全军全国著名的声望。  

  新中国成立后,遵义文学可谓生机勃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说家石果用短篇小说《风波》、《喜期》、《官福店》等,傅泽用短篇小说《小姐妹们》、《在雪坡上》、《活愚公》等,引起了国内文学界的注目和很高评价;诗人廖公弦的“新田园诗”、杜若的“县官诗”、崔笛扬的“悠扬牧笛”、郑德明的“生活牧歌”、漆春生的“热情似火”、陈谷一的“农民诗”、胡顺猷的儿童诗等,使遵义的新诗以诗意隽永、风格淡雅、语言质朴等艺术个性而令人刮目相看。新时期的遵义文学,因此而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这个时期贵州文学的翘楚和强音。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噤若寒蝉之后,中国文学向现实主义回归,“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相继出现。这期间,遵义文学中,发出了两次震响全国的强音:一是李发模的叙事长诗《呼声》(1979年),一是何士光的短篇小说《乡场上》(1980年)。前者被当时苏联著名诗人叶甫图申科称为中国“新诗的一块里程碑”,后者因被党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杂志转载而名噪一时。此后,在遵义的李发模和已离开凤冈的何士光,均用各自丰厚的创作实绩,为自己也为遵义、贵州文学赢得了全国性声誉。  

  此后,在遵义这片文学沃土上,出现并集结了更多禀赋好、有才华、有激情的作家诗人。比如来自桐梓的作家李宽定和他以中篇小说《良家妇女》为代表的“女儿家”系列小说,石定和他的《公路从门前过》、《水妖》,司马赤和他的地方风俗画般的“市井小说”,宋渤和他的工业题材小说《心债》等。再如盲诗人周家堤和他的组诗《被黑布蒙住眼的人》,以及陈春琼、沈前样、王建平等人的诗;还有十分活跃的“绥阳诗人群体”,已从廖公弦、李发模、郑德明、吴仲华、杜兴成等一脉相传至卜宗学、万登学等更为年轻的一辈,让“中国诗乡”名至实归。散文作家如石永言、伍本芸等,也已经锋芒毕露地亮相……  

  接下来,强烈冲击着中国文坛的文学观念大变革,给遵义文学以巨大的震撼。从蹇先艾滥觞、一路相袭的现实主义乡土文学传统,在求新求变的文学新时代中,孕育出了更多的新人新作。赵剑平的雄奇严峻,戴绍康的凝重深刻,龚光融的女性体验,韩可风的军旅故事等,使此时的遵义小说风景绚丽多姿。而被称为遵义诗坛“第三代”的姚辉、周开迅、惠子、司马玉琴、刘宗扬等人,则开始了他们对诗艺新一轮的追寻和探索。原本醉心于散文的石永言,陆续完成了他的纪实体“长征三部曲”《遵义会议纪实》、《草地惊变》和《延安春秋》;扬杨、赵进争、黄先荣等人的杂文、散文,也渐次进入读者的视野……  

  进入新世纪,历史的积淀、传统的基因,融入了遵义新一代作家的血脉。“60后”的王华,用长篇小说《桥溪庄》、《傩赐》等表达着她与前辈视角迥异的对乡土的人文关怀;“70后”的冉正万,用他的长篇小说《纸房》、《洗骨记》,讲述了一个关于乡村生态的离奇而又真实的现代性寓言;同是“70后”的萧勤,则通过《好花红》、《云上》、《我叫玛丽莲》三部中篇小说,传达出她对不同历史时期女性命运的独到关注……  

  一位遵义学者曾对他所称的“黔北文学”显示的地域文学二重性特征概括为:对主流文学既悖离又亲和,作者眼界既狭隘又广阔,作者创作心态既封闭又开放。其实,这些特征未必只有负面效应。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双刃剑”,是遵义文学、也是贵州文学这些年来的独特风景,优长劣短、成败萧何,皆系于此。  

  遵义的文学依然“在路上”。于是,生活在遵义或遵义之外的读者,才能够从“文学的遵义”中,认识到遵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作者系贵州省文联原副主席)

 

      【编辑:王万兵】

已经有 1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李智杰(海天文化) : 2013-10-4 9:29:37

请问“低下的是不屈的头”是李发模先生的哪首诗中的句子?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971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