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洛阳老子学会等单位主办的“2014年第四届洛阳老子文化国际论坛”日前在河南洛阳栾川举行。百余位海内外学者济济一堂,围绕“老子的学说与精神:历史与当代”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陈鼓应、许抗生、刘笑敢等分别进行了主题报告。他们指出,老子的学说应被视为世界文化的公共遗产,老子的精神对于现代心灵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比如说,老子“道法自然”命题中蕴含了深刻的自由思想,以及对公正、平等的社会环境的诉求,这对现代人汲取古代智慧无疑颇具启发意义。
论坛的分组学术讨论在风景秀丽的栾川老君山景区举行。与会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运用多样化方法展开了对老子精神的研讨,同时也展现了对老子学说现代意义的追寻。一方面,来自国内外各大学和研究院所的学者发表了他们阐发老子哲学的研究心得,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人士亦以近取诸身的方式演绎了他们在实际生活和具体工作中对老子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因此本届论坛的特色在于:从历史与当代两个向度深入阐发了老子的学说与精神。台湾师范大学陈丽桂教授以虚无和对反作为《老子》应用哲学的两大主轴,将对反与虚无的基础归结为自然,进而认为对反与虚无两方面的结合建构了老子的无为哲学。中国人民大学罗安宪教授主张,道家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智慧主要包括道生物、万物平等的生态观念;法地、法天、法道,利而不害的生态伦理以及知常、知止、知足,为而不争的人生态度这三个方面。曾春海教授经由对冯友兰思想的解读,指出老子的“知常”观念是对客观规律的知识性理解,“和”是自然界的事实也是价值的呈现,知常、习常而至“和”的境界,才是冯友兰所强调的老子“玄同”,亦即同天人通的人生最高的天地境界。北京大学张广保教授著文讨论了道家哲学的理论建构,并希望以此方式回应时代,认为后现代语境下“道论”的合理性可能是未来哲学思想的展开方向。首都师范大学白奚教授将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解读为一种深层次的廉政理念,认为无为而治体现了“自然”这一道家哲学的最高价值,其所要实现的“无不治”的最佳治国效果要明显地高于廉政的目标,因而廉政乃是无为而治的题中本有之义。清华大学曹峰教授深入讨论了《老子》集中体现于“道”又体现于“德”的概念的原因,认为老子“玄德”理论十分重要,因为它是幸福的基础。另外,各界人士从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乃至精神生活诸方面讨论了老子思想的具体运用,提出了不少创见和启发性观点,丰富了人们对老子思想学说的认识。
在论坛闭幕式上,与会学者和各界嘉宾凝聚共识,发表了《老君山宣言》,为这次规模宏大、成果丰富的学术文化盛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论坛期间,与会学者及各界嘉宾实地考察了栾川县老君山景区,并拜谒了老子铜像。老君山是伏牛山主峰,相传为老子归隐之地,曾于北魏时建庙纪念,唐贞观年间敕建铁老君庙铁瓦殿至今犹存。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