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踩月亮(附诗评)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朱曦    阅读次数:5065    发布时间:2015-03-30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穿上崭新花裙子

悄悄溜出小茅屋


踩着月亮对情歌

吹起芦笙跳起舞

木叶声声情幽幽

阿哥阿妹吐心曲


婵娟作证树为媒

不结伉俪不罢休


月亮下山喽——

阿妹揣好小木梳嘞

阿哥系好花腰带噢

走,走,回家喽



诗评:相会就去踩月亮吧

文/徐锦英


月亮出来亮汪汪,多么皎洁多么明亮!面对皎洁的月光,人们曾萌生出多少奇妙的想象,寄托过多少美好的愿望!溶溶月色下,又曾缔造出多少经典的诗词佳句,多少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自古以来,月亮就是人们感情的寄托。望月怀远,见月思情,历来是古典诗词中一个吟咏不衰的主题,一个解不开的情结。自《诗经》始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到《古诗十九首》有“明月何皎皎”,再到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不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想象与祝愿。而关于月光下的动人传说更是撩拨人心。《西厢记》中的男女主角张生与崔莺莺就是在“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华阴满庭”的月夜下听琴萌生情愫,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月色下萌动爱慕之心的。

明月皎皎,她仿佛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如李白《长相思》所言:“美人如花隔云端”。她就像一个花容月貌纯洁无瑕的女子,让人可望不可即。我们仰望她,何以靠近她?让我们看看贵州苗族的青年男女是怎么站在月亮之上,踩月亮的吧。

“踩月亮”是在苗族青年男女中流传着的一种传统恋爱方式。既是“传统”,那就是“世代相传,延绵不息”的;既能流传沿袭下来,那这种方式就必然存在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如何将这种千古流传、经久不衰的魅力用当代诗歌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呢?诗人可谓是独具匠心,独树一帜。

全诗分为四小节。这四小节既是一种传统习俗的流传史,一段恋爱故事的发展史,也是汉语言文字的演变史。第一节开头两句,诗人别出心裁地截取了古典诗词中的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相会的时间,铺设了一个若隐若现的秘密相会环境,由此营造出一种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恋人们在月光柳树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这样一种扑溯迷离的境界,谁人不会心驰神往呢?看,那情窦初开的少女正在小茅屋里梳妆打扮呢。她满心欢喜地穿上一条崭新的花裙子,美滋滋地对镜自照,而后,趁家人不注意的时候,轻轻悄悄地溜出小茅屋,她是否听到了外面小伙子的芦笙呼唤呢?诗人一个“悄悄”,一个“溜出”,就将少女那种天真俏皮,活泼羞怯,对爱情的渴望与向往之情刻画得惟妙惟肖。这一情景,让我想起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少女时的羞涩情态:“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节四行诗,就将古典唯美浪漫与现代风趣活泼的语言融合在一起。可谓语出惊人,神情逼肖,让人耳目一新,轻松愉悦。

优美动听的乐声将姑娘唤出家门,他们三三两两地相会在山坡或高地上,相会在清风明月,月光柳树下,吹起芦笙、木叶,对起情歌跳起舞,互诉衷情,倾吐心曲。第二节,诗人一改笔风,用苗族情歌格调向我们展现了苗族的传统民俗风情风貌,展现了一个婚恋故事的过程。诗人将“芦笙”这个具有苗族文化象征意义的物象与歌舞结合起来,再现了一幅乐舞相和,情歌相对,彼此唱和,欢快和谐的画面。“芦笙”这时不仅是一种民族的乐器,还是男女成婚的重要媒介。通过它,男女青年互相了解,互生爱慕,成就圆满。多么美好啊!正如《诗经》所云:“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琴瑟、笛箫、笙簧,历来就是陌生男女之间的媒人,汉赋大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可说是“琴为媒”最著名的一段:司马相如以琴代言,一曲《凤求凰》演绎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一“听”钟情。还有俞伯牙遇钟子期,因琴,人间从此便有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而情歌对唱的形式,更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奇情异趣。像“妹是桂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逢蜂蜜朵朵开。”这样的唱词就充分表现了青年男女大胆热烈追求爱情的精神。这些情歌语言质朴直率,感情热烈真挚,表现了少数民族人们纯朴健康的恋爱观与执着追求幸福的理想。

这种坚定执着,在诗中的第三节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这个求爱的过程推向高潮。他们说“婵娟作证树为媒,不结伉俪不罢休”,那是一句多么浪漫的爱情誓言!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青年男女内心坚定不移与坚贞不渝的爱情信念。怀着坚定的信心,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诗的最后一节,诗人以口语入诗,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故事的美好结局:“阿妹别好小木梳嘞,阿哥系好花腰带噢,走,走,回家喽。”几句直白的话加上几个语气助词,男女情意相通的快乐与柔情蜜意溢于言表,诗歌在“回家喽”中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读完全诗,如沐春风,如临其境,让人不免向往那种淳朴民族风情。想想现在的男女相会,不是到饭店去,就是去KTV,不知道以前的人看了会不会笑:到那笼子一样的小屋子去有啥意思呢?相会,还是去踩月亮吧。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5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月夜箫声 : 2015-3-31 14:02:11

诗的最高意境,是禅境;但是,许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大都会说:禅是和尚的东西。他们压根儿看不上佛子。其实,和尚的意思,应该诠释为“崇尚和谐者”。你且看那“诗”字吧——寺边之言为诗;这不正好说明了诗是和尚们的精神上品?

月夜箫声 : 2015-3-31 14:01:50

如果你想让你的诗歌走进读者心里偷到情,那你就要力求简言达意,尽致表情。要达到这个当代诗创作的标准,那你就要学会言简意赅少说废话,不要让金贵无比的汉语言变成垃圾,从而淹没了你那迷人的情感和高贵的思絮;你必须学会借鉴白描画家的技法,把诗的赘肉毫不留情地剔除,留下诗的风骨。这样,你的诗风,就自然而然从臃肿走向精妙。

月夜箫声 : 2015-3-31 14:00:56

诗题、诗眼、诗魂高度统一,是一首好诗的主要特征;当然,诗语是这个“特征”的独一无二的载体。

月夜箫声 : 2015-3-31 13:59:42

“现代诗”是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提出的概念,现在我们的诗歌创作进程基本上还未走出现代诗的阴影。所以,我们明明是当代人,却还要去沉迷在现代诗的写作的思维定势里面,这是当代人不求上进的心态使然;其实,既然我们已经走进当代社会,那我们应该用当代人的语言模式创作出更加适合于表现当代人思想情感的、名正言顺的当代诗。

月夜箫声 : 2015-3-31 13:58:11

诗人,用富于跳跃性和节奏感的语言组合,营造其感悟出的天地人的多姿多彩的意象,以诉说自己对天地人本质的感想;作家要诉说自己对天地人本质的感想就不一样,甚至有点另类——他是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搬弄文字,阐述天地人本质,向世人传达自己对天地人本质的感悟。二者的辛勤劳动都是可圈可点的,但是我不得不说:他们的呕心沥血,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似乎都有点微乎其微,甚而苍白。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过贪官刽子手等等之类,在诗文的目前丢盔弃甲的有力佐证。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677761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