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5月9日至11日,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李一鸣等一行到贵阳市、黔西南州开展调研。
据悉,调研主要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贵州如何催生精品创作、加强文学评论工作,更广泛地联系、团结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等方面的工作成效,旨在了解当前贵州的文学生态。期间,对我省文坛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新态势作出了深入的研讨和把脉。
既要描写风情又要切入人心贵州文学能出大作品
记者:能谈谈对于贵州文学、贵州作家的印象么?
吉狄马加: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汇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民俗很有特点、人文历史深厚的文化背景对产生大的作品有重要影响,应该是能出大作品的。
实际上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贵州已经出来不少有特点的作品。比如,蹇先艾先生的短篇小说,除了文本意义上的贡献,就他的小说里跟我们提供的贵州符号,远离了中国文化中心的边地生活,他所表现的人性中的美,现在看来都很有价值。
李一鸣: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中,有着贵州一席之地。从历史上讲,过去的蹇先艾,后来的叶辛、何士光等人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地位也是比较高的。其中,何士光的《乡场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开了新时期文学表现农民精神变化的先河。叶辛的“知青文学”受到大家的追捧,一直到现在都还有广泛的影响。再后来,像欧阳黔森的长篇小说《雄关漫道》、《绝地逢生》、《奢香夫人》,中短篇小说《断河》、《敲狗》;冉正万的长篇小说《银鱼来》,也是有境界、有品位、有气象的大作品;肖江虹的中篇小说《悬棺》有格局、有影响;而唐亚平在当代中国女诗人中是名列前茅的……
记者:对于贵州作家走向全国、写出大作品,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建议?
吉狄马加: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一个重要作家的出现、重要作品的出现,其实不存在中心或者非中心这样的地域问题。贵州作家所面临的反而是怎样静下来,从生活中、精神上放慢自己的速度,写一些厚重的作品。一部优秀的作品,它最终是要靠读者和时间来检验的,这就是它文学本身的价值。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把作品写得很真实其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现在很多诗歌在技术层面上没有问题,却缺少一种生命感。贵州在这方面却让人感到可喜,大概是因为这样的山地生活所赋予的精神文化背景,值得坚守。另外,在一个城市化过程相对慢一点、经历现代化的过程慢一点的地方,对一个作家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在他见证这个变化的时候,体验会像慢镜头一样,才能真正触及到心灵、骨髓里那种疼痛性,这对诗人、作家尤为重要。
李一鸣:文学的本质是观照人心,是对人心的一种刻画,对人的命运的一种描绘,对人的生存状况的一种呈现。都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于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贵州作家要正确处理,突出描绘贵州各民族生活的那种克制,以及他们的不同、不俗、不凡。这当然不是猎奇、不是探秘,但要把我们各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景观、独具的文化现象、独有的心灵特征刻画出来。这样对于外面世界的人来说,就有了独特的魅力。
这次来到贵州,交通大发展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的大格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下,贵州文学如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需要我们贵州作家深入、全新的创造,要有世界视野,要有国际胸襟。在时间上,要承继中华优秀传统和贵州文学的优秀传统的同时,开辟未来;从空间上,既要描写贵州的风俗、人情等这些文化符号,又要切入人的内心,真正地去关心人的心理变化、生存状态、人的处境。
文坛观察 小说诗歌散文齐头并进影视创作异军突起
“从目前情况看,贵州的文学状况、文学态势在全国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吉狄马加调研后评价说。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以及全国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后,贵州省作家协会及时举办座谈会,来自全省各地的老中青作家代表联系实际情况,共同交流推进文艺创作工作的心得,要求各市、州、县作协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据悉,成立于1953年的贵州省作协,目前有省级会员1567名。下设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青少年文学、影视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艺理论批评8个委员会。
仅2014年,由省作协组织评奖的第四届“乌江文学奖”面向乌江流域的作者征集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影视文学剧本、文学理论评论等作品,最终推选出8部乌江文学奖、3部《乌江文学》刊物奖;第二届贵州专业文艺奖·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也评出了35件文学类获奖作品。
近几年,我省文学创作呈现出小说、诗歌、散文齐头并进,影视创作异军突起,网络文学创作活跃,产业链初现端倪的良好态势。欧阳黔森主创影视剧作品《雄关漫道》、《绝地逢生》、《奢香夫人》等,依托于高质量的剧本创作,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飞天奖、中国金鹰电视奖等奖项。根据肖江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百鸟朝凤》获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华表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奖;并作为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特邀参展影片。欧阳黔森的长篇小说《雄关漫道》和韦文扬的歌舞剧剧本《仰阿莎》,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禄琴、喻子涵、杨打铁、赵朝龙、王华、肖勤等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关于贵州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3年行动计划也即将出台。
讲好贵州故事反映建设者风采和人民心声
2014年12月,在贵广高铁全面通车前夕,由省作协组织的”高铁一线行“采风活动,让作家走近了高铁建设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在黔西南州的调研活动中,吉狄马加感慨交通发展、城市建设,让黔西南充满了现代气息,但万峰林的自然禀赋、民居风格,让他感受到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愁记忆。而这些都为本地作家创作提供了创作源泉,期待黔西南州能有更多好作品涌现。
作家们如何处理好与时代、人民、生命的关系,是任何时代都将面临的命题。吉狄马加指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要是看作家如何把握住主流精神,把握住生活本质,要像赵树理、柳青、老舍那样,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贵州有这个条件,贵州的作家们应该符合文学规律地走向生活,去见证这个时代,真正不辜负这个时代写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
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介绍,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中,省内作家将从过去的采风活动转变为1至2年、3至4年的长期“深扎”,通过反映时代巨大变迁,展示时代风貌。
2015年,省作协拟组织10余位有创作意向的作家深入基层,创作出农村、工业、三线、抗战、民族文化、留守儿童、生态移民、打工、公安等一线题材,讲述贵州好人好故事,反映建设者风采和人民心声。同时,也鼓励作家自行深入,进行创作。
建设阵地平台让贵州文学走向全国和世界
1950年创刊的《山花》,在国内文学界有着“四小名旦”美誉。作为西部惟一的中国核心文学期刊,《山花》一直肩负着让贵州作家走向全国,让作家文学走向民众的双重使命。同时,在茅台集团的赞助下,十多年来免费向世界100所大学赠阅,已成为世界研究中国文学一扇窗口。
吉狄马加在调研后,回想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写作经验,直言很多优秀的作家、诗人都是从本省的优秀刊物里走出来。作为一个面向全国的核心刊物,全国很多重要的作家都在《山花》发表过作品,也承担了重点关注贵州不同年龄段的作家、作品的任务,尤其是中青年作家的作品、优秀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所以,贵州培养作家的关键,是要把本省的刊物办好。”
据悉,2014年省委宣传部在了解到《山花》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后,首先将《山花》的运营经费从20万元扩大到了50万元。
除了《山花》,为了给更多不同层次的省内作家提供发表园地、创作平台,省作协也还相继推出了以创新和探索文学价值为宗旨的《花溪文学》和以培养作家为己任的《贵州作家》两本刊物。省作协副主席戴冰认为,《花溪文学》和《贵州作家》作为贵州文学发展战略里的中间平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另外,相较于贵州文学的态势,贵州评论却相对落后。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杜国景介绍说,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的内刊《今日文坛》将与《光明日报》合作变为季刊,并加入中国知网,以便更好地培养和发挥省内高校评论的力量。
据悉,由省作协组织编辑《贵州新文学大系1990——2014》丛书将于2015年出版。丛书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总结、研究了新时期、新形势下贵州文学的自身特点和潜在优势,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贵州文学的发展轨迹和独特魅力。
【编辑:黄先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