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章 >> 正文

兰花赋(外一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高原农夫    阅读次数:21104    发布时间:2015-08-13

 兰,君子也,为世人所爱。

自古以来,以视觉、嗅觉、神韵美和质朴、文静、淡雅、脱俗、高洁的品格所著称。历代文人雅士无不为之所爱,爱之以咏。把兰与竹梅菊命为花中四君子,而独居其上。有诗曰:竹有叶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菊有叶有花而无香;而兰有叶有花有香也。

兰之美,美在姿态和神韵。其叶,四季苍翠、参差错落、潇洒飘逸、轻盈舒展,或挺拔,或娇柔。有诗曰: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的确,兰花的叶观赏价值极高,还有人这样称颂:“观花一日,看叶一年”;“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可见其美。

其花,形态美妙,香味清幽,色彩如玉,给人淡远感、深悠感、沁心感,被誉为“天下第一香”。

春兰醇香、寒兰清香、蕙兰浓香,建兰木犀香。虽因品种不同,其香各异,但皆幽远、馥郁、清醇。唯兰花之独性,乃全花所不及。著名画家齐白石有诗曰:“移少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全花。”可见兰花之香韵清而不浊,淡而纯正。于是苏轼也以“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而咏之。

兰花美,美在品格和内涵。王勃在《七夕赋》中写道:“金声王韵,蕙心兰质。”蕙,兰也。质,气质、品格也。即兰之朴质而纯真。《魏书》曰:“渊生有兰石之姿,少含恺悌之训。”兰石,即兰芳不坚,喻天生自然之美质。《三国演志》中还有“禀兰石之性”的说法。

相传,孔子自叹生不逢时,特寄兰言志。曰:“兰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与善人处,如入蕙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把兰比作理想人格之化身,彰显兰无媚素态和俗气,“不以无人而不芳,不为困穷而改节”的优雅崇高之品德。明代余同麋麓以兰醒“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醒似佳人”来比喻自己的品德。后人还有以“深山不语抢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来展现君子沉静之魅力。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争相颂之,更为甚者以兰命名。如:王勃以“兰阶”比作佳子弟;柳永以“兰心”比作女子的心性;宋玉以“兰房”比作女人的居室等,可见人见人爱,其历史悠久。

兰,君子也,我所独爱。与兰同室,爱之所养,怡情悦目;与兰同乐,养之所赏,修身养性;与兰同性,赏之所悟,陶冶情操;与兰同伴,悟之所咏,今特写此文以赋之。


高原颂


这是否是一种传说,这是否是一种谣言,这是否是一种谬论,曾经有人说高原是一名囚犯,一直囚禁在十八层地狱,受罪于汪洋大海,后因龙王的恩宠,得到上帝的赦免,才使高原青云直上,高耸入云。

而今,我不想去做一次无聊的远古考察,去追溯高原曾经沧桑的历程,去证实曾经人们对高原的偏见与凌辱,功过是非,时间是铁面无私的判官,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定会做出公正的判决。

其实,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上千千万万的父老乡亲们,早已用他们的方式,记录下了历史的疤痕,你看他们额头上被岁月镶嵌的皱纹,被烈日炙烤黑黝的肌肤和被风雨侵蚀粗糙的双手,以及在黑夜里蹒跚而颤抖身影,这都是高原留下的印记。

高原,一直以古老、高大、伟岸的形象,屹立在地平线上,让海洋、平原和沙漠,以及丘陵敬畏,这无不显示着高原的崇高和伟大。

高原,你虽不及海洋辽阔,但你也胸怀博大;高原,你虽然不及草原肥沃,但你也绿树成荫;高原,你虽不及沙漠广袤,但你也幅员辽阔;虽然不及丘陵绵亘,但你也蜿蜒逶迤。

高原,你是倔强、坚韧的象征,你塑造了一座座巍峨壮观的高峰,你塑造了排排连绵起伏的峻岭,孕育一棵棵苍劲挺拔绿树。你也是万物之源,山是你英俊的躯,石是你苍遒之骨,土是你丰腴之肉,水是你热腾之血。躯骨与肉血,构成了高原之生命,孕育了大山之灵魂,营造了万物之生机。

啊,高原,我们亲爱的故乡,我神圣的乐园,我不会因为你的贫瘠而放弃我的初衷和坚定的信仰,我对你无比的敬仰,我将植根于这片土地,像我的父辈一样在这里辛勤地耕耘,用勤劳质朴聪明的双手,去描绘高原明天更加美丽和祥和的画卷。

啊,高原,我爱你,因为你我才变得如此自信,如此执着,如此坚强。



【编辑:张兴梁】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90248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