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化艺术 >> 曲艺 >> 正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思南花灯戏
信息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    阅读次数:8643    发布时间:2015-10-12

思南花灯戏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花灯不仅历史源远流长,而且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开初是花灯歌舞,多为“二人转”,后到“三人转”,再到“多人转”。其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花灯戏源于民间花灯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在流行过程中因受当地方言、民歌、习俗等影响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风格。

最初的花灯戏演出形式简单,以演民间小戏为主,题材多取农村生活和民间故事,有《拜年》、《姐妹观花》、《三访亲》、《刘三妹挑水》、《放牛拦妻》等剧目。其表演以“扭”为特点,演员常用折扇与手帕为道具表示情感。舞蹈的步法有二步半、四方步,快、慢三步,野鸡步、梭子步、碎米步、矮桩步、妇田步、快上步等;扇子耍法有小花扇、大花扇、交扇、盖扇、差扇、扑蝶扇等;身段有犀牛望月、膝上栽花、黄龙缠腰、海底捞月、雪花盖顶、岩鹰展翅等。

花灯戏的曲调有的戏剧性较强,也有的源于抒情性的民歌小调,其中“绣荷包”最为闻名。花灯戏在流行过程中逐渐打破了“灯、扇、帕”的歌舞程式,脚色行当也不再局限于“二小”、“三小”,而有了净、末、老旦、彩旦等的划分。 在表现情节刻画人物时,板腔与曲调综合使用,形成了丝弦灯调系、台灯灯调系和锣鼓灯调系,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思南花灯戏融入了傩戏和摆手舞中的一些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婉转动人的优美唱腔、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灯戏兼容的独特民族风格折射出乌江流域的人文风采。

思南花灯内容丰富,程式庞杂,有传统的正灯,如“盘灯”、“开财门”、“万事兴”、“说春”等20多种。内容多、喜庆吉祥、欢度新春、借古喻今、劝人洁身自好、勤劳致富、咏草寄物、抒情托志等。

思南花灯戏特点突出:一是灯戏兼容。无论哪个剧目,都做到了戏中有灯,灯中有戏,集说、唱、念、舞于一体,既可欣赏优美婉转的唱腔,又可品味剧中动人的故事情节,又还可以观赏表演舞姿,可谓全方位享受;二是“包装性强”。多年实践证明,无论大戏或小戏,无论古装戏或现代戏,无论城市生活戏或农村生活戏,无论刻画普通人或为官者,均可以用地道的思南花灯戏风格来进行包装。曾将《怪孝记》、《坐轿记》、《浪子奇缘》和《于无声处》等其他剧种移植成花灯戏演出,效果非常好;三是音乐独是黔东风格。思南花灯戏音乐曲调优美生动,唱腔朴素,语言通俗易懂,音乐处理上已具板腔雏形,有“路调”、“散板”、“采茶调”和“五更调”等。思南现代创作的花灯戏,除题材上具有现实性和独特性外,就是音乐的独特性,如《坐轿记》将人人会唱的《威威闪》作为主旋律,而巧妙地配进了抬轿行进中的音乐节奏,是省内外多路花灯难以比拟和替代的。《重新来过》、《喜相逢》、《竖碑记》以丝弦调为主旋律,在舞台上再现了思南花灯曲调的抒情感和优美性;四是伴奏热闹。凡是花灯戏,必须文乐和武乐具备,文乐主要指二胡、京胡、笛、洋琴、唢呐等,武乐主要指桶子、鼓、锣、钹、聋子等,演出时,文、武乐相互配合伴奏,热闹非凡而又委婉动听;五是多元素融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思南花灯戏自然吸取了傩坛戏、高台戏、川剧、湘剧和辰河戏等诸戏中的相关因素。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2201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