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贵阳花溪十里河滩旁的孔学堂,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一座孔子像巍然而立。在礼典上,他是人们拜祭的尊像。而在未来,孔学堂里的孔子雕像和他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很有可能以另外的面孔,与普通人发生联系。
比如,一本关于孔子的漫画;等待人们来体验的诸如瓷器、刺绣、油纸伞的制作工艺等。在精神文化消费日趋增长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被认为是一个“富矿”,等待慧眼识珠的人来开采。
此外,在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铭看来,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就在人们身边,只是她像一只蒙了灰尘的精美的花瓶,被人们所忽视,“而我们希望来做这个擦去灰尘的人。”他说。
贵州出了个孔学堂
深秋的清晨,一座孔子的行教像笼罩在淡淡的薄雾当中。塑像的脚下,一位导游举着小旗子,正在集结队伍。旅行团的游人显然意犹未尽,导游叫了三四次,他们才收起手中的相机手机,回到队伍来。
这里是贵阳孔学堂,对于旅行团来说,它正在逐步成为像甲秀楼一样的贵阳传承历史文化的游览点。
但是孔学堂的功能,显然比旅游景点广泛得多。2012年9月28日,时值孔子2563岁诞辰,贵阳孔学堂在花溪大将山旁正式竣工落成。
孔学堂总占地面积13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类文庙建筑群。
孔学堂管理委员会时任主任蒋星恒,在孔学堂落成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将孔学堂的功能定位描述成“传承与弘扬儒学的圣殿,教化与开启新风的基地。具有礼典、典藏、研究、教化、六艺五大基本功能。尽量满足公民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市民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除了开办公益讲座、举行传统礼典、引入学术机构,孔学堂现在正在尝试以另外一种方式,实践其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功能。2014年11月,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简称孔学堂文化公司)。
“公司的角色定位就是,以商业的方式建立中华传统文化跟当下社会的联系。”孔学堂文化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商业就是最好的传播方式”。这位负责人介绍,孔学堂文化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规定动作,就是做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听上去又是一个比较市场化的一个部分。孔学堂整体的规划就是希望以立体化的方式,跟社会和公众建立更多的联系。比如,一期的类文庙建筑群,是通过礼典、教育这样的方式与公众建立联系,二期的研究机构是通过教育的方式与公众建立联系,而我们就是以商业的方式将孔学堂与公众联系起来。”这位负责人解释。
这个产业是一片“蓝海”
“商业是最好的传播方式”,这个论断的前提当然是有市场的商业。孔学堂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产业化是否有市场,决定着其通过商业方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效果。纵观全国,文化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但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却似乎少有人涉足,更加难以找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
尽管如此,对于这个产业的市场前景,孔学堂文化公司的副总经理张铭却信心满满,“这个产业是一片蓝海。”他说。
这个判断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的经济水平虽然有很大提高,但是人们的道德、思想,却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滑。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需要寻找心灵的归宿。而作为中国人,中华传统文化恰好可以填补这个心灵归宿的空白。
而孔学堂文化公司的上述负责人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消费者所受的都是西方的消费观,工业文化的影响。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过了这么多年,实际上这种影响是在减弱,而中国的本土文化的影响在增强。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中国流行音乐的变化。以前我们受西方的影响,流行pop,摇滚……但是现在很多中国风的音乐开始出来了。许多中国风的歌曲,不用名人唱,也非常红。”他说,这样的信号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正在复兴。
张铭和这位负责人的分析不无道理。一个例子就是,在全球文化资源共享的今天,美国迪斯尼公司以中国的北朝民歌《木兰辞》为蓝本拍成的《花木兰》,以中国功夫为重要元素创作出了《功夫熊猫》,都获得了票房的成功。
对此,有学者感叹,“连文化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都要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其文化产业的载体。”中华传统文化产业的市场前景可见一斑。
而发生在身边的一个细节,也让张铭对这个市场信心满满。一天早上,张铭在孔学堂大门外的早餐店吃早餐,卖早餐的阿姨知道他在孔学堂工作,就主动打听孔学堂有什么活动适合她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参与的。
在这位阿姨看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正是她儿子的教育中所欠缺的。“连卖粉的阿姨都开始察觉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更别说我们城市的中产家庭。”张铭说,“中国在未来十年会成为中产阶级绝对人口数最多的国家。这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消费力是惊人的。”
做中华传统文化产业
“孔学堂是很认真地在做中华传统文化产业。”张铭郑重地说。
张铭所说的认真,从投入上面就可以窥见一斑。作为孔学堂传统文化产业开发的具体载体,正在建设的孔学堂三期,“礼乐风景”文创园,投资4亿元,占地57亩,建成后可以接待人次达100万以上。
“礼乐风景”定位为一个站在整个华语视角的,中华传统文化体验目的地,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礼乐风景的崭新的业态。人们可以到这里来体验传统文化,消费传统文化的商品和服务。
在规划上,“礼乐风景”请来相关专家梳理中华传统文化,最终确定了“文房器玩、陶瓷琉璃、茶礼中医、木作编织、布艺染织、生活精品”等六大类业种入驻园区。
为此,从去年年底开始,“礼乐风景”团队寻访了一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台湾等地。
布局园区,“礼乐风景”联系了数百个机构品牌,上千个传承人,商谈入驻的事宜。他们希望最后在园区内呈现的,一定是最有代表性的品牌。比如陶瓷,一定会有景德镇。而“礼乐风景”也并不是简单地卖商品。他们希望,人们将来能够在“礼乐风景”里深度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与魅力。
比如公众可以在这里学习一把伞的制作。而伞与中华传统文化有什么联系?“在中华传统文化里,伞寓意天地人,伞面是天,伞柄是人,伞把是地。而28根伞骨代表28个星宿。”他解释。
就像一把伞也能与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关联一样,张铭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就在人们身边,只是她像一只蒙了灰尘的精美的花瓶,被人们所忽视。
“而我们希望来做这个擦去灰尘的人。”他说。
【编辑:黄先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