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背景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换句话说,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国学”这个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西学东渐”,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不仅是国学图书的盛会,也是国学文化的盛宴,倡导人人学国学,感知国学,让国学发扬光大。如今,国学已是热门话题,尤其在网络上,人们对于国学的讨论,此起彼伏,热闹异常。本版刊载部分网友关于国学的观点,让广大读者在分享中感受学习、探讨的快乐。
铁杆“国粉”:文化崛起需要传播自己的文化
主持人: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现象的出现,人们对国学的尊崇与追捧,使得国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愈来愈多的人加入到学习国学、研究国学的行列当中,并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观点指导于现实。
@没事闲的III:国学热的直接原因,我认为是舆论导向所致。中国要“大国崛起”,需要文化崛起,需要传播自己的文化。那由谁来传播呢?中国十几亿人口!让他们先学,学好了自然就传出去了。人们生活质量好了,也需要点“墨水”,但你总不至于让人没事去学物理化学啥的。国学长盛不衰,包罗万象,可修心养性,符合宇宙大道,人人当学之。
@barkingdoggie:国学的基本意思,就是传统文化。中国本身就有儒家、道家、佛家,儒释道三家互相通融,放在一起组成了中国的国学主体。我觉得中国人都应该学学国学。学国学的有三种人:一种是生而知之,一种是好而学之,一种是困而学之。我属于第三种。我执就是执我,很多人在意物质的东西都是执我。其实很多东西即使你有了也不见得多快乐,真正的快乐是无形的,稍纵即逝的。我很穷,但是我很快乐,我想这就是国学教给我的东西。孔子说颜回,一单食,一瓢饮,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想我是可以体会到的。
@Mo Youk知更:对个人,国学可以提升素质和文化水平。每一个人都是传承文化的一分子,都能把国学更发扬光大。对社会,国学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文化氛围浓厚,国家文化事业飞速发展。所以说,国学的复兴是非常重要的。
@那些年:国学,就要学习中国几千年来的学术文化,涉及传统的经史典籍,范围相当广泛,难度也较大。它可以强化专业学习的连续性,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率,可提高自身修养,可提高自身素质。
@媛来如此:国学的回归是让我们找回内心的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这也是国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我们从大灾难中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国学的回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灾区的人们把年长者如亲生父母对待,把失去双亲的孤儿当作自己的孩子。国学的回归从侧面反映出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而是更重视更有价值的精神生活。
资深“国粉”:安国定邦国学也很国际化
主持人: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人类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很多有识之士预言,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中国文化将继续产生影响并对人类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说:“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卿本佳人:中国的历史文化,其实有很多是细枝末节。很多外国人来中国,也是被中国的国学所吸引。国学复兴是一件好事。台湾地区的语文被称为国语,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也相对较好,像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的词作者方文山,就是台湾人。希望大家都能重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国文化,为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意义。中国文化中的理念,如和谐世界的理论、仁爱与大同的理论、“天人合一”的观点,能使世界在相互尊重、相互依靠、平等互助中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求。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死,中国只能被称为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
@迷茫之夜:国学经典具有人文价值,许多成功的企业,早就在运用国学理念进行管理,如海尔集团、日本的松下电器等等。现在,包括清华、北大等著名大学在内的许多高等学府,都把开设国学经典讲授作为企业管理课程的热门内容。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教育,对青少年的道德、人文、开智教育,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功效。全国不少地方都掀起国学热,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活动,并引入课堂,以此教育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人们的礼仪修养、行为矫正、感恩心和毅力品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事化小小时化了:国学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已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而弘扬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学习其中具有时代精神的哲理、超越时空的理性升华、全人类共有的人文价值、引导人类建设和谐世界的道德体系。那种认为学“国学”是复古,是倒退,是一种偏见。正如许多家长说的那样:“尽管我没有学过传统文化,但是我不愿我的孩子再也不懂孔子、老子了。”让我们为国学的复兴而鼓与呼吧!
超级“国粉”:教育+模式为弘扬国学谋思路
主持人:新世纪以来,国学热持续升温,传统文化著作纷纷走进人们的视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经历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过程。国学热体现的正是中华文化自觉的开始。以此观论,当前的国学热仅仅处于“初级阶段”。
@子曰子不约:国学的发展,能否运作出一个良好的运作模式,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动力。类似于国外的私立大学,能靠募捐生存。当然中国也可出现这样的私立大学,或者能不能大力支持办类似的培训机构。我认为纯公益的话,在目前中国,资金来源会比较少,而且人员也不很固定。如果有好的模式,能带动起更多人的积极性。
@四方游道士:个人认为还是靠政府。国学内容太多,兴趣不一,应该精简符合现代人爱好品味,以时尚的和流行的形式再筑基拔高。互联网+国学,说不定也是一条很不错的路子呢!
@zzz19760225:我觉得通过国学的已有体系,发掘已知和未知的内容、力量,形成群体机构的思想空间。建立群体结构,就是建设和改善个人环境,就是发展自己。这里的群体结构,不是仅仅指政府机构、政府政策、国家法律,还指道德空间。这些空间可以约束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法律之外的不道德现象,这样可以将恶的影响抵消掉,使其不成长为更有力的恶。
@songshupingssp:国学主要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从天地根本大道到个人生存发展都有指导意义,是很有用的。读一读国学吸取精华,会让人百思得解,茅塞顿开。现在的学生怎么也能信手拈来几句国学经典语录,但是很难有系统性,这个工作是需要更多教育机构去做的。
我喜欢的国学出版物
如果说大力推行国学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弘扬,那么国学热在提高我国的文化自觉的同时,也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在那些热爱国学的读者心里,也许每个人都有一本令人过目难忘的国学书。下面,就一起来听听贵州网友的好书推荐吧。
推荐书籍:《四书章句集注》
@方塘教育:以前看老庄,看南怀瑾,听净空法师讲经,总是觉得高妙无比,心慕手追之余,发现自己在生活中却难以实行、实修。可能一方面是理解有限,容易高推圣境,另一方面则毅力有限,境界易失。后来得遇明师,读《四书章句集注》,终获一种身心安顿,大惑已解的感觉。经典具有历久弥新的张力。经典阅读,是可以帮助阅读者常读常有所悟的。有所思有所悟,有助于开阔心胸,袪除蛊惑与烦恼,个中滋味因人而异。最深切的感受是:人人多读点经典,现在社会上一些荒诞可悲的事情就可以休矣。
推荐书籍:《楚辞》
@一文:近日在抄写《楚辞》,一天一首到一天两首,基本上是一句一吟唱,一字一回味,重新体悟过去40年来的生活、情感乃至社会的变化,心中所得,实在是难以言述。书不厌细读,每翻必有所得。古人所言,实是他们一生读书的心血结晶。
推荐书籍:《读书指南》
@About:梁任公先生的这本《读书指南》,并非全文言文写作,所以阅读起来不会吃力。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中国基本的典籍和各书的特点、读法等,第二部分则是对具体的经典(比如《论语》《诗经》《史记》等)进行系统的介绍,其次还有附录和对读书的补充看法。对于对国学感兴趣,却苦于无名师指点的人来说,是一部很好的读书入门指导。
推荐书籍:《章太炎国学讲义》
@李大人:本书较任公之《读书指南》,对国学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讲解,阅读难度也更大些,但这些知识又是学习国学所必须具备的,故本书实乃进一步了解国学之佳作。本书体系性很强,阅读时应努力形成知识体系。章太炎先生关于“治国学的方法”和“国学如何进步”的观点很有价值,应认真领悟;“小学”部分对于国学比较重要,以前接触少的读者,阅读时应更加仔细。本书对于一些朋友阅读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要树立信心,慢慢读,多读几遍,相信一定可以读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文言水平也会提高,甚至会受书本影响说话亦带些文言味儿。
推荐书籍:《国学概论》
@Charles:抱着极大的兴趣读这本书,繁体竖排,封面、纸质和装帧都好,看着摸着就有不一样的感觉,能读完让人欣喜。是难得的一本国学入门读本。透过文字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文意精确,连贯前后,文字典雅,声韵的美让我不忍停下,最后一章的时论格外有意义,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读出声来。
推荐书籍:《国学大师之死》
@dav:体会大师们在那个风卷云涌的年代,为中国的存亡所做的努力。这本书名叫大师之死,实际上是说国学大师们的生平,不论其学术观点如何,那一颗颗救国之心实让人敬佩,大师也各有各的结局,不禁让人深思。
推荐书籍:《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
@青青草: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前者是入门的书,写给行外人看的,浅显易懂,适合入门;后者就是真正的国学书。文史哲本身就是不分家的,通过文学史来看历史,也不错的。
参展人说
国学吸引力无处不在
主持人: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今日开展,贵州举办如此盛大的国学图书博览会显然做了充足的准备,一个庞大且专业的团队数月前就已经组建并有序开展工作,为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传播国学传递着贵州的努力和诚意。
杨力(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新闻报刊管理处处长):孔学堂书博会是我国首个国学专题类的图书博览会,我们贵州能够承办这次会议是我们贵州的骄傲。从广义来说,能营造贵州老百姓读书的良好氛围,促使更多人去关注国学、学习文化,对提高人们的素质有很多的帮助。这次书博会期间,我们也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有很多专家和名人来讲课,我觉得这些课都很值得去听的。既可以提高自己国学知识,又可以通过国学提高自己的修养。毕竟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了解国学、学习国学、传承国学。
郑林生(贵阳市图书馆特藏文献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展示区,专门安排了贵州馆,其中有省图书馆、贵阳图书馆展示国学图书专区。这是孔学堂开展国学活动的一种尝试,对公众参与孔学堂活动很有好处的。作为一个图书馆工作者,深感现在读书氛围总体上不浓厚,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界多举办一些与图书、阅读相关的活动总是很好的。纸质图书阅读的减少,对于国民精神培育是不利的。尽管现代信息高度发达,但阅读纸质图书,对于提升人的精神修养和生活态度,增强人们的心理沉静,绝对比浏览电子读物要好得多。贵阳市图书馆已择选馆藏部分国学图书,特别是线装图书,全程参加这次书博会。
黎力铭(贵州广电传媒集团职工):我很喜欢传统文化。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崇尚西方文化,所以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应该多学一些国学方面的东西。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现在礼仪也应该多学习一下,像这次我们举办书博会,把大家集合在这里学习中国文化,挺不错的。据我了解,附近一些高校的留学生,也会过来参与这次博览会,说明国学对国内外的人们都有吸引力。
高雨佳(贵州出版集团职工):孔学堂书博会上有很多出版社来这里展出他们的作品,贵州出版集团就有自己的数据库,比如王阳明数据库,关于王阳明的出版书籍收集在这个数据库里面,可以实现现场看关于王阳明文化的图书。这是我们这次展出的亮点。这次书博会非常有意义,能够参与其中是非常荣幸的事情,对青少年的帮助是很大的。记得当时在孔学堂参加庙会,唯独孔学堂一点垃圾都没有,很干净,这马上就体现出国学文化对小朋友的影响。我觉得这是需要传承和发扬的一种文化精神。
【编辑:黄先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