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城荷叶
龙城荷叶,本名汤大泽,生于1984年7月,中共党员,贵州省安龙县人。2006年7月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8月在贵州省赫章县双坪乡初级中学任教(“特岗教师”);2011年11月在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镇人民政府从事行政工作(国家公务员);2015年11月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城管局工作。 善于诗言诗语。
在那个拾梦的季节
跋涉异乡
那山
烙上一路的足迹
那水
洗礼了半生的尘
那人
走出一路的沧桑
脚下的路
似乎又拨动心弦
起航
像一张白纸飘动
秋的落叶
吹走了游子
出嫁的衣裳
马岭河峡谷遐想
秋的枫叶
飘在红高粱地里
沿着风的高速
驶向马岭河大峡谷
很多年前的处女地
倾泻的水瀑
与山谷的女子嬉戏了多少个年轮
你依然舞裙飘飘
打湿整个谷底的绿意
也许是大自然的斧头
拉成一条弯曲舞带
劈开的裂缝
然后
汇聚成一条历史的河流
流向那万峰林田野间的故事
铁索桥下
那断裂的桥墩
又响起了山间的马铃声
古老的马岭河峡谷
万峰林的血脉
黔西南大地的奇迹
醇酒飘香的金州
因你
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中国山水画
韭菜坪随想
沿着那条弯曲的油路
我把车轮压在山上
碾出一地的韭菜花
去测量乌蒙之颠的脚步
踏上木板烙成的文化
在彝家古老的酒杯里
雕刻出一个个神话的石头
然后
从山颠流传到山脚下
从桐林(小景点)走到一帆风顺(小景点)
一对恋人滑落在山间的石缝里
拾起满地的星座
写下了漫山遍野的星语星愿
风扇吹动了山脉
韭菜花爬上了天空
露营的帐篷
在紫外线下发酵
引来无数的灯光点点
挥动乌蒙之颠的云朵
呼唤连绵的山峦
如气势磅礴的千军万马
跳动在夜郎的史诗上
与太阳追逐古老的色彩
谱写一篇心灵的神州狂想曲
然而
一切的心旷神怡
又将落入现实社会的洪流
师颂
夜色还未消尽
你和蔼的身躯在路上蠕动
赶上清晨待放的花蕾
滑落指间的美丽
抒写了一条又一条的人生路
在大山深处
在农家的田间地角
都曾留下你厚重的足迹
一路的汗珠
淋湿了面颊
你仍然挥动双手
播撒下一地的种子
用光明照亮孩子们前进的方向
你孤独的身影
荡漾起平凡的火光
单纯得似一张纸
站在神圣的讲台
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又是一年中元节
老父亲
用粗大的双手
又翻开了宣纸簿
弟弟
抖动着毛笔
写下一个又一个纸包
母亲
精心准备了一桌好菜
端上堂屋中间的大方桌
大树下
您又把思念抛向了远方
念您
孩儿一生也放不下的恩
你还在我身边
当太阳柒红云朵
我的思绪
随着河水流向了远方
大山下纯朴的小寨里
熟悉的声音崔促着
玩耍的孩童归来
母亲饭菜的香味
填满了整个院落
当山峰连绵消失
天上的星星点点
滑落在远方的饭碗里
父亲撑起大手
捧着月光照亮了整个世界
庞大的身躯挡住了冰冷的风
结实的肩膀扛起了希望
当岁月拉成了长线
烟雾盘旋在父亲的白发间
父亲守着多年经营的成果
等待春节的到来
生怕遥远的路途阻碍孩子的回归
十年十个春夏秋冬
游子的欲望像烈酒一样
异乡的每一个场景
都有父亲熟悉的叮嘱
其实,在我的心里
您就在身边
村民与村庄
(一)
那年
有人在村子周围画了一个圈
圈来了村民的“幸福”
同时
也圈着村里人的生活与未来
在利益的驱使下
人们昼夜忙碌着
用煤炭柒黑的双手
嘻笑言开地数着钞票
在笑声与炮火声奏响的优美旋律中
美美地入睡
纯朴的村寨
来来往往的客人与村民
伴着纯朴的酒香
与客人的“利益”混合发酵
酝酿出一股发酶的铜臭味儿
在整个村里传播感染
美丽的村庄
在沉睡了一夜后
无精打彩地打着哈欠
频繁的地震动荡
天坑像星星一样闪现
大自然的恶梦
开始在村里谣传
(二)
那天
我们在村里走访
村里绿意正浓
小孩们啃着桃子
在果树下追逐
年青妇女灵巧地翻动着十字秀
包谷地边传来笑语声
老者们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
刚出栏的大肥猪嘶叫着
被几个大汗硬推上了货车
看着我们的到来
村民们围了上来
七口八舌地诉说着
何时解决他们面临处境
虽然搬离家园
也不愿意在这里久留
村里自然美景
还是一样迷人
只有支离破碎地的房屋
成了这道风景的败笔
同事用相机诊断着
村寨的生命体征
记录下每一次病变的痕迹
上山的路
下山的路
走了多少代人
这一次,村民只能上山或下山
恋你
我用玫瑰的芳香敲打你心房
用键盘守候夜的寂寞
而你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转身离去的美丽
点燃我心中烈烈燃烧的焰火
点燃一支落寞的烟
烟雾云绕的小屋
因你柒上了七色光彩
我无法入睡
整夜的挣扎徘徊
何时才能相拥看海
我平躺在绿色的草坪
沉浸在无法呼吸的世界
轻吻着你发丝
数着星星点点
月儿呀!
多想与你相拥走进爱情的殿堂!
【编辑:与文为邻】
从家乡到异乡,放不下的永远都是家人,作者的诗让我思念家乡,思念老迈的双亲,若能一生安好,谁又愿颠沛流离,愿作者能早日回家,也愿所有流落异乡的人能早日回家。。。
家,尤其是老家,永远是一个放心的地方。 故土难离,父老乡亲更难离。 乡愁——一份永久的思恋,一方纯真的梦。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