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记
总要以倒叙的方式
我们才得以认识一条河流
籍籍无名或声名显赫,磅礴纵横或娟秀文静
它们曾有的温润与澄澈、清凉与浑浊
都嵌入了每一枚圆形的卵石
平躺在古老的河床之上
我们总要在浪涛散尽的时刻
才能听到历史里的那些回声
我们总要在河流消逝的地方
才能指出它业已湮灭的足迹和出发的源头
如同缘着蝶翅找到废墟中的花朵
沿着灰烬看见火焰金色的手指
我们总要在沙砾扬起成灰的时刻
才能停止幻想,张开夜的旗帜
把双膝跪倒于渐次冷却的尘埃
一条河流,收集所有的泪水
让一盏灯火回到枯草的体内
让一盏春风蜿蜒出崭新的风景
它的痛楚、颤栗、挣扎与喘息
它的激越、奔腾、迂回与啸叫
如隔世的鼓点
正骤雨般敲在紧绷的羊皮之上
而这一切缅怀与显现
只是一种无用的复制或修补
一条河流,在途经我们的时刻
已全然带走它的全部
缘木求鱼,我们能够追回的只是我们自身丧失的那一小部分
黑色水流之上低垂的光阴与过于茂盛的芳草
暮色与日光掺和时被惊起的翅膀
独木成舟、山洪乍泄时的犹疑与决绝
……
一条河把无限空茫的时光留在身后
一条河把开阔与逼仄的命运留给追随者的脚步
在庞大的水系族谱里
一条河只是一根纤细的琴弦
一根可以随意拉伸或折断的神经
在一条河的褶皱与背影里
我只是一株褐色干枯的苔藓
一块依附于血肉丰盈的母体恣意生长的可耻的胎记
至今犹带着一粒盐的全部洁白与感恩
以顺叙的方式开始流淌
在尘世里暂且倾听自由的水声
菊花令
心若有旁骛,在此刻
必为另一个深渊,与菊花隔一页薄薄的秋水相望
在秋天,菊花、美酒或剑
在暗香浮动的黄昏,让每一份寂静的时辰或想念,都刻满古老的诗意和图腾
流水弹一声琶音
高天旷远 ,木叶凝霜,近乡者情始怯
菊花堪比离人心上秋
金盔银甲,遍抚天涯冷月,收不拢梦里一枕长醉的江山
那就对酒当歌,或沏茶无语
菊花一朵一朵浮上来,今夜无眠的人,都瘦成了另一朵倚着月光盛开的雏菊
暗香
冰雪初融之后
群山显露出苍青的颜色
赶着羊群上山的阿伊古丽
袖口带来峡谷清凉的风
那些黛色的花儿,月光一般
在每年这个时辰
都涨满我清晨途经的草地与帐篷
阿伊古丽必定闻到了春天的体香
洁白的羊群也嗅出了青草内心的荡漾
而我一直用粗糙的双手
摩挲着细软的皮鞭
和远山之上投射回来的一缕星光
从未曾攀折这尘世细碎而熟见的美丽
西域的雪
阳关以外
再无故人
马匹、驼铃、皮囊中的烈酒
腰间银月似的弯刀
都割不破雄鹰俯视的天堂
我露水般的新娘
逐水草而居
我肥美的羊羔羔
把空旷之城的琴音带往远方
不要让火镰擦亮你的忧伤
不要让风沙改变落日的方向
一场雪,书写一部经年传唱的史诗
格萨尔,我的王
楼兰女子的裙裾下有清澈的河水
羊皮经卷之上沉睡着不老的星光
黄沙中的棘刺
雕刻下茫茫白雪之下的骨殖
以及骨头中沁出的
不朽的月光
活着
或者,我可以替代
那些夜晚的烛火,感受内心的摇曳
风一遍遍地吹,像一支怀旧的曲子
我一点点倾斜、一点点沉醉
然后,在彻底崩塌的时刻
被一双温柔的手,及时扶住并反复修正
或者,我可以替代
那些飞舞的甲虫,对抗时光的坚硬
在夜晚卸下盔甲,找到墓穴柔软的出口
盲目而执意,穿透焰火的舞蹈
或者,我正替代着山川或土石
在激越中奔跑,在沉默中站立
或者,我正替代着谁或谁
在平静地呼吸,在慢慢地爱
简介:杨孟军,网络笔名相逢一笑紫陌,男,汉族,湖南宁乡人。70后,教师,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诗歌作品散见于《星星》《中国诗人》《天津诗人》《理论与创作》《澳洲彩虹鹦》《中学生百科》《湖南教育》《中国教师报》《长沙晚报》《科教新报》《淮风》诗刊、《红尘》《湖南诗人》《贵州文学》《诗文杂志》《诗歌周刊》《芙蓉锦江》《赣西文学》《敦煌诗刊》《中国诗赋》等数百种刊物,入选《诗屋》《新世纪诗选》《中国青年诗选》《中国诗歌精选300首》《民间诗人一百家》《梦里寻诗牵百度》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蓝调忧郁》。
诗观:诗歌,是灵魂私生活的切片,是一个人的秘境,必定带有独特的指纹和体温。诗歌是一种美的克制与无限靠近。
【编辑:文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