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家冯唐所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面世,却遭到了众多书友吐槽。打口水战的同时,记者发现,对于影响广泛的《飞鸟集》,早在冯唐翻译之前,国内不仅有郑振铎的直译本,更有贵州人姚华的五言诗译本《五言飞鸟集》。该翻译语言精练,词风典雅,真善唯美,更有诗的魅力和韵味。
冯唐所译《飞鸟集》是在秀自己
冯唐因不满当下流行的泰戈尔《飞鸟集》郑振铎译本,于是决定自己重新翻译,结果却引起了读者不满。网友们吐槽说,在冯唐笔下,泰戈尔的诗句粗俗不堪,简直难以入目。网友晒了冯唐所译的很多诗句,其中之一是:“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梦幻是一个不得不唠叨的老婆,睡眠是一个默默忍受着的老公。”无疑,正是这样的句子引起读者反感。
吐槽的同时,网友们不忘总结郑振铎译本与冯唐新译本的区别:郑振铎是想努力带领读者去体会泰戈尔的意境,而冯唐是想努力带读者去体会自己的意境。“当你的个人风格凌驾于原作者之上,请问我们是在读你,还是在读泰戈尔?”不少网友如此隔空喊话。
“《飞鸟集》的内容包罗万象,寓情于景于物,充满哲理的无题诗,大多数只有一两行,几乎全是诗人电光火石般对自然景物刹那间的印象、联想与感悟,句句是箴言。”学者贺圣谟表示,泰戈尔的诗,不讲押韵用词,而是以哲学道理而长而闻名的。译者所起的是传达的作用,而非创作,而冯唐的翻译过多代入自我,却失了泰戈尔,如此才导致集体吐槽。
贵州人姚华的翻译典雅优美
冯唐翻译事件吵得沸沸扬扬时,姚华故里、贵阳市久安乡的党委书记赵蓉致电记者,说网友吐槽冯唐的翻译时,应该知道贵州人姚华也翻译过“飞鸟集”。姚华以五言诗的形式翻译了泰戈尔的《飞鸟集》,故命名为《五言飞鸟集》。“冯唐的翻译太肤浅和媚俗了,姚华的翻译则典雅优美,让人感受到诗的魅力。”赵蓉说。
资料显示,姚华(1875-1930年)字重光,号茫父,贵阳人;光绪进士,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到民国后曾任国会议员,于诗文词曲、金石书画无所不通。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并在北京与姚华相识。之后,姚华把郑振铎所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以五言律师的形式改译,并命名为《五言飞鸟集》。《五言飞鸟集》于民国20年(1931年)2月由中华书局印行。有叶恭绰(誉虎)、徐志摩二序,徐志摩在序中写道:1924年泰戈尔来华,与姚华先生见面时,两位诗人相视而笑,把彼此的忻慕都放在心里。之后,泰戈尔把姚华的画带回印度并陈列在美术馆,姚华则在北京莲花寺用无言诗的形式翻译泰戈尔的“飞鸟集”。
“上初中时,父亲见我喜欢诗歌,除了让我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以外,还让我对照着读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和姚华将其改写的《五言飞鸟集》。”学者贺圣谟在《重读<五言飞鸟集>》一文中称,自己度过郑振铎所译的《飞鸟集》及姚华所译的《五言飞鸟集》,相比之下,更喜欢《五言飞鸟集》,且越读越爱。“因为其诗语言精练,朗朗上口;善于联想,通俗易懂;寓情景物,感情丰富;诗中有画,真善唯美。”
“对于泰戈尔,许多人都知道;对于叶恭绰、徐志摩,知道的人也不少;对于姚华,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初中读《飞鸟集》时,也不知道、没深究他是谁?”贺圣谟说,自己最近重温《五言飞鸟集》时,才了解到贵州人姚华的巨大成就,震撼于梁启超、鲁迅、郭沫若、郑振铎、陈师曾、梅兰芳等各路名家都对他多有高度评价。
相关链接
姚华、郑振铎、冯唐所译泰戈尔《飞鸟集》对比。
英文: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vastness to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as one kiss ofthe eternal.
郑振铎译: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姚华译:世情生处匿,相亲始见真。真际转幺眇,罕譬求其伦。如古乐府辞,短歌能入神。未若芳泽下,一握复频频。
冯唐译: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
英文: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And yellow leaves ofau-tumn,which have no songs,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
郑振铎译: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姚华译:飞鸟鸣窗前,飞来复飞去。红叶了无言,飞落知何处?
冯唐译:夏日的飞鸟来到我窗前/歌/笑/翩跹消失在我眼前;秋天的黄叶一直在窗前/无歌/无笑/无翩跹/坠落在我眼前。
【编辑:黄先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