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外 >> 正文

王静出书讲述登山传奇
信息来源:    作者:北京晚报    阅读次数:12546    发布时间:2013-08-19

    18日上午,中国传奇女登山家、探路者联合创始人王静,在广州南国书香节上共同开展“为什么要登山——《静静的山》阅读分享会”主题演讲活动,与广大读者分享登山的心路历程。

  王静是中国首位由珠峰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也是中国登顶8000米山峰最多的女性。王静被誉为“高山雪莲”、“商界木兰”、“中国十大正能量女性之一”的传奇女性。王静出生在四川资阳的小山村,10年间,王静从初中下海的打工妹做到中国最大的本土户外用品上市公司“探路者”的联合创始人,6年前,王静还是一个只爬过北京香山的旅游爱好者。6年间,王静登顶了7座8000米山峰,足迹到地球三极。

  现场,王静说,每一座海拔8000米的山峰都有一定的死亡率,普通的山峰死亡率在2%左右,有些山的死亡率接近20%。分享会快结束的时候,台下一位观众高高举手提问:“你刚才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知道,你不害怕死亡吗?”王静想了一会儿说:“男人一生要做点儿冒险的事儿,我觉得女人也可以。”

  

    小女子的“大跃进”

 

  《静静的山》里有不少王静攀登雪山的照片,绝大多数情况下,王静戴着护目镜,帽子,裹着登山服和连体羽绒服,露出的只是被风吹红的下巴。偶尔有可以“露脸”的照片,也因为海拔太高风太烈,或是刚刚几十个小时的登山后的倦容。第一次见到王静,却没想到是一位如此精致漂亮的女人,柔声细语,却从不啰嗦。

  在攀登卓奥友这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难度山峰之前,王静的攀登经历仅仅是登上了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2007年1月,在非洲的坦桑尼亚,王静第一次接触了雪山,把自己登山的愿望付诸实施。她和队友们都没想到的是,这位小个子的第一次登高海拔山峰的女人,竟然是全队第一个登顶的人。在此之前,王静说自己只是一个“户外运动发烧友”,在此之后,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2007年到2013年6年间,王静登上了7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并于2010年5月,从南坡登上了8844米的珠穆朗玛峰,这些壮举在中国女登山队员中是绝无仅有的。2013年5月23日,王静第二次登顶珠峰,这次她还有一个目的,关注珠峰上的登山垃圾。“珠峰现在有更多的垃圾了,因为我们把珠峰当成特种旅游了,每年去珠峰上万人,一直到5300米你几乎看不到任何垃圾。为什么在8000米会有垃圾,因为8000米太难了。”王静说这是让她无法安心的事情,“我在想,将来更多的人登顶的时候,是不是看不到一片净土。我一直坚持的是,在珠峰上,当你抬头,就可以和上天对话。”

 

  让王石大吃一惊

 

  《静静的山》是王静的第一本书,讲述她“路无止境”的攀登故事:登卓奥友,她遭遇雪崩,12级风,20多个小时没吃没喝;登珠峰,适应训练时她听到两位好友山难死亡的噩耗,一度怀疑“我还回得去吗”;登马卡鲁,她6天内速战速决,想不到下撤时队友遇险;登布洛阿特,她23天内4次攻顶,相当于连续爬了1座6000米,两座7000米,1座8000米山峰。

  王静创下了多项攀登纪录,登顶珠峰后的感觉却是心酸;在很多人眼里,她有事业有家庭有孩子有财富有荣誉,常人却不知道她的“另一面”:号称“喜马拉雅王子”的国际著名登山家罗塞尔说,他从王静身上学到很多;更少有人知,她在事业高峰被同为探路者创始人的老公“逼宫”让位……

  万科董事会主席、登山家王石作为王静许多次登山的队友,为她的这本书做了序。 2009年9月,王石参加西藏圣山探险公司组织的登山队,攀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王石第一次见到这名外表文静、毫无经验的小女子。在王石的印象中,王静在最初的攀登过程中,高山反应强烈,行走吃力,不思进食,还在发着高烧,他一度怀疑她不仅登顶无望,很可能还会出现意外,拖累整个队伍的登顶计划。“在即将登顶的一溜排开的队伍中,嘿,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领头的藏族向导后面紧跟的,竟是王静!”王石说,“她用行动纠正了我对她的成见”。

  对此王静颇为得意:“我让他们都大吃一惊”。王静说,她后来才知道,“登山中其实体力只占20%”。剩下的80%是什么?“技巧其实占的也不多,还是意志力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登顶已经不再是王静的目标,而是做更多对环境相关的事情,王静甚至还因为考虑家人的感受,“是时候停下来了”王静说:“有些事该停下就停下来。今年5月,王静第二次登顶珠峰。同时,她将《静静的山》一书带上珠峰,本书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在珠峰之巅进行首发的图书。

 

     【编辑:席笛海】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8065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