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内 >> 正文

王阳明与贵州人文精神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彭芳蓉    阅读次数:3917    发布时间:2016-01-18

  王阳明当年被贬至贵州龙场,连个安身之所都没有,他的家仆连续病倒。然而,恶劣的环境并未将其击溃,王阳明披荆斩棘建造了一间茅草屋,虽然草屋只有齐肩高,还四面漏风,但好歹也是一个栖身之地。令王阳明开始在龙场潜心修行的,是当地纯朴的民风和乡民的热情,让他感受到一种贴心的温暖。当地人在贫苦生活中显露出的智慧,以及克服困难、乐于助人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他。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王阳明创立了心学。王阳明的龙场修为,开启了一段跨越几百年的哲学佳话,3年的贵州生活经历,并没有因为时间的短暂而被淹没在历史烟尘中,它反而激发出历代无数学人的遐思和才情,它对人们的哲学认知和思想锻造,产生深远影响。已连续在贵阳孔学堂举办8场的阳明文化系列讲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贵州人文精神呼应阳明学


  1月9日清晨,距市区十多公里的孔学堂内座无虚席,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报名参加讲座的市民,正在等待阳明文化系列讲座的第九场——王阳明与贵州精神。举办该讲座的负责人娄庆告诉记者,平时来听讲座的大多以大学生群体为主,现在学生放假,普通市民的热情也十分高涨。这场深入浅出的讲座,以缜密的逻辑和通俗的解说,揭示王阳明与贵州人文精神的渊源。

  王阳明与贵州人文精神关联程度到底有多深?该讲座的主讲人,贵阳学院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长期从事阳明学与贵州地方文化研究的赵平略,以身边的真实事例开场,揭开王阳明与贵州精神的重重关联。

  位于贵州兴义市则戎乡,藏在大山深处的冷洞村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全体村民坚持不懈给金银花“打点滴”,保住温饱命脉;2008年那场前所未有的凝冻灾害侵袭贵州,绑在志愿车上的绿色丝带在皑皑白雪中带来一抹温暖,只要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的人一招手,他们就会停下车送素不相识的人们回家;2015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刘芳,虽然看不见这个世界的光明,却以教师的风范为学生带来精神上的光明……这些鲜活的事例,无一例外都是贵州精神的体现。冷洞村人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绿丝带”和盲人教师刘芳的乐于助人、知行合一,又都与王阳明当年所悟出的心即理、致良知有所呼应。

  修文龙场


  龙场是王阳明悟道之源


  令王阳明在龙场潜心修行的,是当地的环境和乡民。

  在王阳明的诗作《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中,可一窥其在龙场的日常生活。在贫瘠的龙场,王阳明学习当地人刀耕火种,还打算将多收获的粮食分发给贫困的乡民,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远在他乡,当地人说话王阳明听不懂,但乡亲们一见到王阳明,总会用当地方言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刚到龙场时,乡亲们常常接济他给他送来粮食,甚至在他受人欺负时,主动前来帮忙维护,大家并没有因为他是外地被贬官员而疏离他,这让他感受到一种贴心的温暖。当地人在贫苦生活中显露出的智慧,以及克服困难、乐于助人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他。原本就饱读诗书、志存高远的他,从事农活的同时,亦从未放弃悟道。在《观稼》一诗中,他写道:“物理既可玩,化机还默识。即是参赞功,毋为轻稼穑。”在做农活的同时,他参悟到的是治国之理。

  成“圣”的基础有三:先要回到质朴、纯真的状态;再成为一个“狂者”;最后人生开始做“减法”,减得一分人欲,复得一分天理。当地人的率真淳朴、表里如一的性格,对王阳明的启发很大。可见,龙场悟道不是简单的思考积累,而是周围的环境、人和物,为他提供了具体的参照对象。用现在的话说,他的悟道是扯地气的。

  “因沉思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觉呼跃而起,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著《五经臆说》。”在贵州龙场艰苦的环境之中,王阳明超越日常世俗的功利得失忧虑,摆脱一切声名嗜好及权位荣誉,直接面对生命的终极意义与终极存在,纯智、纯理、纯善的本真心性得以呈现,自然能够得到自我觉醒。

  阳明心学的大门就此敞开,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体系得以完善。

  贵阳阳明祠


  知行合一推动贵州发展


  王阳明所悟之道中,道德原理和道德法则源自于人的本质需要,具有普遍性的“理”,与具有特殊性的“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就是“心即理”;而良知,是为人处事应当遵循的道德规则,只有在具体的情事中才能准确认识到。所以,认识就是践行,只有按照良知的指引去行事,才是真正的认识良知,从这个角度看,践行也是认识。把握自己的本心,去除心上的障蔽,用自己的本心去应事接物,这就是“知行合一”;而良知就是人的本心,认识、践行自己的本心,就是“致良知”。

  王阳明在龙场所悟之道,对后来的贵州也有深远的影响,最为突出的是对贵州文化教育方面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王阳明被贬至贵州,不仅潜心悟道,也积极办学,修文建龙冈书院,在贵阳讲学。这是他第一次实践书院教学。在相对落后的山区里传播文化,极大地提升了贵州当地人的文化水平。

  王门弟子王杏首先在贵阳建阳明书院;弟子蒋信任贵州提学副使,在贵阳建立正学书院;冯成能会同马廷锡等阳明弟子改建阳明书院;弟子李渭在家乡思南中和山讲学;孙应鳌在家乡建学孔书院、山甫书院……王阳明在贵州播撒的文化教育种子,不断结出硕果,他的弟子传承他的精神,致力推动贵州文化教育向前迈进。

  过去,贫瘠落后的山区只能靠苦干解决温饱,但在教育普及之后,大量文化人的出现,令“巧干”成为可能。

  从中国近代第一个民族工业企业青溪铁厂,首创以官商合办“股份制”的创业方式,到现今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打造创新型城市,苦干加巧干,实际上是行知合一的具体体现。

  不怕困难、乐于助人、淳朴善良的贵州人文精神感动着王阳明,鼓舞着他在这片热土上完善了心学体系;而潜心治学、桃李天下的王阳明也用他的深厚思想反哺贵州。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51225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